第325页
“不用去找了。”林禹州脸上浮出笑意, “让他们自己逛一逛春市。”
李儒问道:“这两位都是大才,将军不招揽他们吗?”
林禹州笑道:“自然是要将他们留下来的, 这之前给他们一些时间, 让他们亲自了解凉州。”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总比不上自己看见的,招揽荀彧和崔琰这样的名士, 干说是没用的。
听林禹州这么说,贾诩他们便各自散去了,林禹州和季盛彦也开始了两人逛街的旅程。
荀彧跟崔琰在董家书屋待了大半晌儿, 直到傍晚时分, 他们的肚子发出了抗议的“咕咕”声,才从书海中回过神来。崔琰捂着微微发疼的胃部,身体想出去找吃的, 可眼睛还盯在书上。
“二位是从别的州府来的吗?”
荀彧听到声音, 抬头一看, 发现问这话的是之前那个嫌店家纸卖的贵的少年。这少年看起来十五六岁, 皮肤偏黄,眼睛很是明亮。
崔琰好奇地问道:“小兄弟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少年坐到荀彧和崔琰对面,从腰间的斜挂着的包里拿出两个用油纸包裹的饼子,将它们递给崔琰和荀彧, “吃吧, 你们看了一天的书, 肯定饿了。”
荀彧和崔琰傻乎乎地接过饼子,总感觉在这种神圣的地方吃东西,有辱斯文。
少年指了指两人身后,“那里隔着一个小型的茶水间,你们可吃完再出来,这会儿外面最热闹,你们就是去小吃街,也找不到空闲的位置了。”
“如此,就多谢小兄弟了。”崔琰起身笑道,他喜欢结交各路朋友,自然能看出少年的善意。
两人吃了场不同寻常的晚餐,从茶水间出来后,发现那位少年仍然坐在那里看书。
崔琰坐到少年对面,低声自我介绍道:“小兄弟,我姓崔名琰,字季珪,这位是我的好友荀彧,字文若,不知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我叫徐庶,字元直。”徐庶自我介绍完,看向荀彧:“我听说过文若先生。”见荀彧面露不解,他又解释道:“我乃是颍川长社人。”
荀彧恍然大悟,“元直与我还是老乡啊。只是彧有些不解,元直既是颍川人,为何不在颍川学院求学,却来到这西北之地?”
颍川学院历史悠久,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比新兴的凉州学院出名,荀彧有此问也不奇怪。
徐庶听到这话也不恼,他笑道:“我是因缘际会来到这里的,这两个学院都很好,只不过凉州学院,是庶见过的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的学院。”
听到这话,荀彧和崔琰对视了一眼,他们对这个凉州学院更感兴趣了。
崔琰瞧了一眼徐庶看的书籍,问道:“元直还没回答,是怎么看出我们不是本地人的。”
“其实从你们走进春市,只要是武威郡的百姓,都能分辨出来。凉州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影响却很深远,对武威郡及周边的读书人影响更甚。学院教导下,这里的读书人多了烟火气息,与百姓交流,也没二位这般矜持。”
荀彧愣了一下,总感觉在这里被说“矜持”,不是褒扬的意思。
徐庶摇了摇手:“不说这个,二位大哥,你们才到武威郡,有预定客栈吗?”
崔琰点头:“随行小厮办的。”
“那就好。”徐庶将面前的书籍收起来,“春市的董家书屋是供游人休憩的地方,提供的书籍少,多以话本为主,且不能在上面书写备注。两位若想看更多书籍,可以进城去董氏书局,那里的书可以买卖,或者去武威图书馆,那里的书最全,最多。”
徐庶语气中的嫌弃让荀彧震撼了,这个书屋的规模居然还算是小的,书还不是全的?
“你们可以去郡衙办理一张临时居住证,有了这张证,就可以免费去图书馆看书,还可以申请参观凉州学院,更重要的是有了临时居住证,城里买纸能打八折。”徐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荀彧和崔琰,直将他们“炸”得目瞪口呆。
荀彧和崔琰又向徐庶询问了好几个问题,直到华灯初上,他俩跟徐庶相约,明天请他做向导。
三人分开后,徐庶又在董家书屋里坐了会儿,直到书屋外走来一位白衫少年,他才笑着走了出去,“今天我可是帮你不少忙。”
青崖拱手朝徐庶行了一个大礼道:“多谢元直!”
徐庶挥手道:“别来这些虚的,要么给我纸,要么向刺史大人引荐我。”
青崖直起身子,摇头笑道:“纸是肯定没问题的,至于引荐,阿父和阿爹早就知道你这位凉州学院首席了,他们一直关注着你,等你及冠,参加了考核,就能入仕了。”
徐庶瞪大了眼睛:“刺史大人是看不起现在的我吗?”
“阿父说少年是国之未来,又怎么可能看不起现在的你?他只是觉得还没到我们背负重担的时候。”青崖拍了拍徐庶的肩膀,“父亲他们如今负重前行,我们别辜负他们的期待啊。”
“老气横秋。”徐庶甩开青崖的手,他明白凉州的太平日子是刺史府的那群人撑起来的,要加入他们,他必须更出色,还要尽快长大。
青崖不知道徐庶的想法,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吐槽,长大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吗?
“你眼光不错,荀彧和崔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很值得招揽。”两个少年一边逛着夜市,一边说着话,他俩手里拿着一大把羊肉串,一看就是凉州本地的学生。
--
李儒问道:“这两位都是大才,将军不招揽他们吗?”
林禹州笑道:“自然是要将他们留下来的, 这之前给他们一些时间, 让他们亲自了解凉州。”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总比不上自己看见的,招揽荀彧和崔琰这样的名士, 干说是没用的。
听林禹州这么说,贾诩他们便各自散去了,林禹州和季盛彦也开始了两人逛街的旅程。
荀彧跟崔琰在董家书屋待了大半晌儿, 直到傍晚时分, 他们的肚子发出了抗议的“咕咕”声,才从书海中回过神来。崔琰捂着微微发疼的胃部,身体想出去找吃的, 可眼睛还盯在书上。
“二位是从别的州府来的吗?”
荀彧听到声音, 抬头一看, 发现问这话的是之前那个嫌店家纸卖的贵的少年。这少年看起来十五六岁, 皮肤偏黄,眼睛很是明亮。
崔琰好奇地问道:“小兄弟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少年坐到荀彧和崔琰对面,从腰间的斜挂着的包里拿出两个用油纸包裹的饼子,将它们递给崔琰和荀彧, “吃吧, 你们看了一天的书, 肯定饿了。”
荀彧和崔琰傻乎乎地接过饼子,总感觉在这种神圣的地方吃东西,有辱斯文。
少年指了指两人身后,“那里隔着一个小型的茶水间,你们可吃完再出来,这会儿外面最热闹,你们就是去小吃街,也找不到空闲的位置了。”
“如此,就多谢小兄弟了。”崔琰起身笑道,他喜欢结交各路朋友,自然能看出少年的善意。
两人吃了场不同寻常的晚餐,从茶水间出来后,发现那位少年仍然坐在那里看书。
崔琰坐到少年对面,低声自我介绍道:“小兄弟,我姓崔名琰,字季珪,这位是我的好友荀彧,字文若,不知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我叫徐庶,字元直。”徐庶自我介绍完,看向荀彧:“我听说过文若先生。”见荀彧面露不解,他又解释道:“我乃是颍川长社人。”
荀彧恍然大悟,“元直与我还是老乡啊。只是彧有些不解,元直既是颍川人,为何不在颍川学院求学,却来到这西北之地?”
颍川学院历史悠久,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比新兴的凉州学院出名,荀彧有此问也不奇怪。
徐庶听到这话也不恼,他笑道:“我是因缘际会来到这里的,这两个学院都很好,只不过凉州学院,是庶见过的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的学院。”
听到这话,荀彧和崔琰对视了一眼,他们对这个凉州学院更感兴趣了。
崔琰瞧了一眼徐庶看的书籍,问道:“元直还没回答,是怎么看出我们不是本地人的。”
“其实从你们走进春市,只要是武威郡的百姓,都能分辨出来。凉州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影响却很深远,对武威郡及周边的读书人影响更甚。学院教导下,这里的读书人多了烟火气息,与百姓交流,也没二位这般矜持。”
荀彧愣了一下,总感觉在这里被说“矜持”,不是褒扬的意思。
徐庶摇了摇手:“不说这个,二位大哥,你们才到武威郡,有预定客栈吗?”
崔琰点头:“随行小厮办的。”
“那就好。”徐庶将面前的书籍收起来,“春市的董家书屋是供游人休憩的地方,提供的书籍少,多以话本为主,且不能在上面书写备注。两位若想看更多书籍,可以进城去董氏书局,那里的书可以买卖,或者去武威图书馆,那里的书最全,最多。”
徐庶语气中的嫌弃让荀彧震撼了,这个书屋的规模居然还算是小的,书还不是全的?
“你们可以去郡衙办理一张临时居住证,有了这张证,就可以免费去图书馆看书,还可以申请参观凉州学院,更重要的是有了临时居住证,城里买纸能打八折。”徐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荀彧和崔琰,直将他们“炸”得目瞪口呆。
荀彧和崔琰又向徐庶询问了好几个问题,直到华灯初上,他俩跟徐庶相约,明天请他做向导。
三人分开后,徐庶又在董家书屋里坐了会儿,直到书屋外走来一位白衫少年,他才笑着走了出去,“今天我可是帮你不少忙。”
青崖拱手朝徐庶行了一个大礼道:“多谢元直!”
徐庶挥手道:“别来这些虚的,要么给我纸,要么向刺史大人引荐我。”
青崖直起身子,摇头笑道:“纸是肯定没问题的,至于引荐,阿父和阿爹早就知道你这位凉州学院首席了,他们一直关注着你,等你及冠,参加了考核,就能入仕了。”
徐庶瞪大了眼睛:“刺史大人是看不起现在的我吗?”
“阿父说少年是国之未来,又怎么可能看不起现在的你?他只是觉得还没到我们背负重担的时候。”青崖拍了拍徐庶的肩膀,“父亲他们如今负重前行,我们别辜负他们的期待啊。”
“老气横秋。”徐庶甩开青崖的手,他明白凉州的太平日子是刺史府的那群人撑起来的,要加入他们,他必须更出色,还要尽快长大。
青崖不知道徐庶的想法,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吐槽,长大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吗?
“你眼光不错,荀彧和崔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很值得招揽。”两个少年一边逛着夜市,一边说着话,他俩手里拿着一大把羊肉串,一看就是凉州本地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