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樱即来了,我们便听听阿樱的高见吧。”
娄柏昀见缝插针的替萧樱搭了个台阶。
正文 第七百七十四章 步入正轨
第七百七十四章 步入正轨凤戈含笑伸出手,拉着萧樱坐到自己身旁,云驰和娄柏昀见怪不怪。
比这更黏糊的都见过,不过一起坐在主位上,真的没什么好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过萧子彦似乎又有些受惊了。
他是知道凤戈宠萧樱。
可宠到这份上饭要亲手喂,据说连萧樱喝的安胎药,凤戈都要先尝过再给萧樱喝。
如今更是拉着萧樱和他坐在一起。
虽说这是件好事,天下哪个父亲不希望女儿在夫家地位卓然。
可这卓然的有些“凤小子,你可悠着点,小心惯出个母老虎来。”
萧樱瞪眼,天下有这样的父亲吗?
怎么能和女婿站在一边,还数落女婿对女儿太纵容呢。
凤戈则是淡淡一笑。
“母老虎,小婿也喜欢。”
几人:
“”行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反倒显得他这个当父亲的为老不尊了。
萧子彦索性眼不见心不烦,低头品茶,然后竖起耳朵听。
“我刚到只隐约听到最后几句。
最近我闲在宫中,翻了很多野史杂谈。
其中有些有启国有关的杜撰说是启国皇子从小养在民间,据说是为了让他们自小体会民间疾苦。
直到成年后,启帝才会让皇子露脸。
而能露脸的皇子,便表示初步被启帝认可,有了争太子的资格。
随后便是各凭本事了。
谁闹出的动静大,谁人气高,最终太子之位便会落到哪位皇子头上。”
当时萧樱是当话本来看的。
觉得这启国选太子忒不走心了。
谁闹出的动静大,谁最终就能脱颖而出。
又不是超男超女选太子难道不是应该择贤而立吗?
后来萧樱想明白了。
启田疆土小,而且多湖多河。
要想靠种田养活全国百姓那是做梦。
他们多数是靠河吃河,靠湖吃湖。
这些勉强也能填饱肚子,可人就是这样越没有什么越稀罕什么。
就像内陆的人吃顿海鲜觉得新鲜。
长期啃鱼嚼虾的就希望吃点米面。
偏偏启国米面奇缺。
可启国皇帝却又不肯和外邦建交。
愣生生缩在自己的小国里,每天愁着有鱼无饭。
都是些野史,萧樱倒没有当真,不过无风不起浪,野史里偶尔也会有点真东西。
这在萧樱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以物易米是件很难的事情吗?
启国既然渔业发达,完全可以靠着这个发家致富,可启国却一直闭关锁国,从不和邻国有什么往来。
而且当年潼关案时,正是启国几位皇子夺位最紧要之时。
设想,设想如果当时庚帝没有用铁血的法子,而是任由流言传遍全国,那社稷会如何?
天下百姓会如何?
潼关的位置十分特殊。
他在凤氏版图上不算什么,是个小到没人提起,便无人想起的小地方。
可如果启国以潼关为跳板,只要他们有法子渡过潼河进可攻,退可守。
这么一想,当年事情没有彻底暴发,除了庚帝铁血手段,恐怕就是因为先启帝病重,以至这位布置之人不得不断腕。
即便继续下去,最终占了半指凤氏疆土,可如果争不到启国太子之位,岂不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当时那人才会抽身而去,而潼关案竟然真的被强压下去,数年没有人提起。
如今启国又到了皇帝更迭之时。
所以这个搁置的旧局又拿了出来。
二次利用的时机刚刚好,正是凤戈初登帝位,朝局不稳之时。
“这启国选太子的法子真离奇。
难道不该选个有才干的,而是选个最会折腾的?”
萧子彦对此嗤之以鼻。
萧二皇子这话一出,屋中几个都有些忍俊不禁。
“二皇子所言及是。
启国向来是哪个皇子最能折腾,最后便能登上太子之位。
想来也许是因为启国百姓多数把家安在湖上的缘故吧。
我听说那些人以船为家,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次岸。
想来只有足够闹腾的皇子,才能让百姓记住名号吧。
渔家日子过的简直就是不知今朝是何夕保不准你问他们如今皇帝是谁,他们都一脸迷糊呢。”
娄柏昀有些看不上启国。
倒也不是启国国小人微。
实在是安居乐业,得先有个房子吧。
可启国人多数以船为家。
这在娄柏昀看来简直就是一生都在飘。
启国多水这点不假。
可也不必把家安在水中啊。
大可以择水而居。
如果换成他来管辖,一定能让启国百姓安居乐业。
“你小子这话说的不假。
启国先帝驾崩,新帝登基,虽然朝廷昭告天下可过了几个月,还有百姓不知道已经换了皇帝。
启国这种水多人稀之地,倒也真的找个能折腾的当皇帝。
这悄无声息的便是当了皇帝,恐怕三五年后,还有不知道换了皇帝的渔民呢。”
--
娄柏昀见缝插针的替萧樱搭了个台阶。
正文 第七百七十四章 步入正轨
第七百七十四章 步入正轨凤戈含笑伸出手,拉着萧樱坐到自己身旁,云驰和娄柏昀见怪不怪。
比这更黏糊的都见过,不过一起坐在主位上,真的没什么好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过萧子彦似乎又有些受惊了。
他是知道凤戈宠萧樱。
可宠到这份上饭要亲手喂,据说连萧樱喝的安胎药,凤戈都要先尝过再给萧樱喝。
如今更是拉着萧樱和他坐在一起。
虽说这是件好事,天下哪个父亲不希望女儿在夫家地位卓然。
可这卓然的有些“凤小子,你可悠着点,小心惯出个母老虎来。”
萧樱瞪眼,天下有这样的父亲吗?
怎么能和女婿站在一边,还数落女婿对女儿太纵容呢。
凤戈则是淡淡一笑。
“母老虎,小婿也喜欢。”
几人:
“”行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反倒显得他这个当父亲的为老不尊了。
萧子彦索性眼不见心不烦,低头品茶,然后竖起耳朵听。
“我刚到只隐约听到最后几句。
最近我闲在宫中,翻了很多野史杂谈。
其中有些有启国有关的杜撰说是启国皇子从小养在民间,据说是为了让他们自小体会民间疾苦。
直到成年后,启帝才会让皇子露脸。
而能露脸的皇子,便表示初步被启帝认可,有了争太子的资格。
随后便是各凭本事了。
谁闹出的动静大,谁人气高,最终太子之位便会落到哪位皇子头上。”
当时萧樱是当话本来看的。
觉得这启国选太子忒不走心了。
谁闹出的动静大,谁最终就能脱颖而出。
又不是超男超女选太子难道不是应该择贤而立吗?
后来萧樱想明白了。
启田疆土小,而且多湖多河。
要想靠种田养活全国百姓那是做梦。
他们多数是靠河吃河,靠湖吃湖。
这些勉强也能填饱肚子,可人就是这样越没有什么越稀罕什么。
就像内陆的人吃顿海鲜觉得新鲜。
长期啃鱼嚼虾的就希望吃点米面。
偏偏启国米面奇缺。
可启国皇帝却又不肯和外邦建交。
愣生生缩在自己的小国里,每天愁着有鱼无饭。
都是些野史,萧樱倒没有当真,不过无风不起浪,野史里偶尔也会有点真东西。
这在萧樱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以物易米是件很难的事情吗?
启国既然渔业发达,完全可以靠着这个发家致富,可启国却一直闭关锁国,从不和邻国有什么往来。
而且当年潼关案时,正是启国几位皇子夺位最紧要之时。
设想,设想如果当时庚帝没有用铁血的法子,而是任由流言传遍全国,那社稷会如何?
天下百姓会如何?
潼关的位置十分特殊。
他在凤氏版图上不算什么,是个小到没人提起,便无人想起的小地方。
可如果启国以潼关为跳板,只要他们有法子渡过潼河进可攻,退可守。
这么一想,当年事情没有彻底暴发,除了庚帝铁血手段,恐怕就是因为先启帝病重,以至这位布置之人不得不断腕。
即便继续下去,最终占了半指凤氏疆土,可如果争不到启国太子之位,岂不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当时那人才会抽身而去,而潼关案竟然真的被强压下去,数年没有人提起。
如今启国又到了皇帝更迭之时。
所以这个搁置的旧局又拿了出来。
二次利用的时机刚刚好,正是凤戈初登帝位,朝局不稳之时。
“这启国选太子的法子真离奇。
难道不该选个有才干的,而是选个最会折腾的?”
萧子彦对此嗤之以鼻。
萧二皇子这话一出,屋中几个都有些忍俊不禁。
“二皇子所言及是。
启国向来是哪个皇子最能折腾,最后便能登上太子之位。
想来也许是因为启国百姓多数把家安在湖上的缘故吧。
我听说那些人以船为家,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次岸。
想来只有足够闹腾的皇子,才能让百姓记住名号吧。
渔家日子过的简直就是不知今朝是何夕保不准你问他们如今皇帝是谁,他们都一脸迷糊呢。”
娄柏昀有些看不上启国。
倒也不是启国国小人微。
实在是安居乐业,得先有个房子吧。
可启国人多数以船为家。
这在娄柏昀看来简直就是一生都在飘。
启国多水这点不假。
可也不必把家安在水中啊。
大可以择水而居。
如果换成他来管辖,一定能让启国百姓安居乐业。
“你小子这话说的不假。
启国先帝驾崩,新帝登基,虽然朝廷昭告天下可过了几个月,还有百姓不知道已经换了皇帝。
启国这种水多人稀之地,倒也真的找个能折腾的当皇帝。
这悄无声息的便是当了皇帝,恐怕三五年后,还有不知道换了皇帝的渔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