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姜嘻嘻笑:“钱哪有挣够的时候,镇上和县里的两家善堂全靠我撑着,我停了手,那些残疾孩子孤寡老人就没饭吃了。”
“真是不知你想啥呢一天天的,挣了钱宁愿给外人也不给自己大哥。”
“咋没给他,我还供着他念书呢,明年进太学,他两夫妻的吃穿住我可是都包了的。”陈姜理直气壮,“当年答应过他,只要他肯念,我就会包到底。但是哪天他过了会试,或者不想再念书了,我可就不管了。他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的,家业自己挣去。”
“你嫂子怀上了。”
“啊?”陈姜吃惊,“我咋不知道?”
“你天天在外瞎跑,能知道吗?”陈碧云白她一眼,“你娘今天来跟我诉了半天苦,说你不着家,不听话,一把年纪了没个定性。村里那拨丫头子个个都当了娘,独你古怪,她都快为你愁死了!想啥呢姜儿,啊?你跟姑说说,你到底咋想的,真打算一辈子不嫁人了?”
陈姜忿忿:“啥就一把年纪了,我才二十一,年轻着呢。这不是没有合适的吗?”
“你也真好意思说,咋就没有合适的了?你说你钱多,提亲的人家里也有家财万贯的,你说你是官身,京里那个啥公啥侯家的儿子还配不上你?都给推了是啥意思啊?二十一还小啊?你到现在连个亲都没定,出嫁不得二十三四了,遭人戳脊梁骨知道不!”
“谁敢戳我脊梁骨?”
“你的脊梁骨没人敢戳,你娘和你哥呢?你娘因为你都哭多少场了,你也长点孝心吧!”
廖氏因为这事儿哭过吗?反正没在她面前哭过。陈姜决定就当不知道,死猪不怕开水烫,年头再久点,她会习惯的。
回到家,廖氏和嫂子高氏在房里说话,她想进去问问嫂子怀孕的事,被喜笑颜开的田娘子拦住了。
“姑娘,有个事儿跟你说说。后日,我得带小冬回县里一趟,我婆婆的一个亲戚给小冬说了户人家,让咱娘俩去相一相呢,怕是要耽搁个两三天的。”
陈姜又惊了:“小冬才多大,咋就说亲了?”
“不小了,十五了。”
小冬已经十五岁了吗?在陈姜的印象里,她还是当年那个瘦瘦怯怯的六岁小女孩,日常相处时,她也一直把她当孩子看待。
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已经长到可以嫁人的年纪......陈姜本觉自己二十一岁正是花样年华,如今一对比,好像真有点老了。
田娘子还在絮絮叨叨:“多亏了姑娘,叫我们孤儿寡母的过上好日子,吃穿不愁,这些年的工钱我才能攒得住。还有那年的一千两银子,我都留着呢。等小冬出嫁,给她嫁妆办得厚厚实实,去了婆家不受气。这些事得提前预备,等到了岁数再寻摸,就迟了......”
田娘子向来直肠子,想啥说啥,陈姜知道她有口无心,并不是在讽刺自己,心头却难免郁郁。
她不是在郁闷自己成了剩女,而是想到陈碧云的话。等小冬出了嫁,哥哥带着嫂子上了京城,家里就只剩两个寡妇和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廖氏的后半辈子想来也不会过得开心。
吃晚饭的时候,陈姜恭喜了哥哥嫂子,高氏含羞而笑,廖氏一脸欣慰,而陈百安却总有点神情复杂坐立不安的。
饭后三个女人聊了会儿天,等陈姜回到自己房间时,发现书案上摊了一本大周律法书。
摊开的那一页是户律中的一篇,关于本朝婚姻制度的规范条例。
“满十八不婚者,年罚税六成,二十五不婚者,由官府配婚,三十不婚者,全家获罪,男子革除功名,罚没家产,徒一年......”陈姜喃喃念着,念完暴起,将律书狠狠拍了一下,“呸!这是谁定的反人类法律,简直没有天理!”
“小妹,小妹。”陈百安在外敲门。
陈姜寒着脸去拉开门:“刚才吃饭我就看你鬼鬼祟祟,律书是不是你放我屋里的?”
虚二十四岁的陈百安早已褪去青涩,一身成熟儒雅的书生气质,笑容里都透着几分稳重:“若不是娘逼着我,我也不想来找你的骂。”
兄妹俩相对而坐,一个笑,一个气。
“啥意思嘛?我不嫁人你们还要把我赶出去不成!”
陈百安笑道:“房子是你的,要走也是我和你嫂子走。但是没用啊姜儿,我走到哪里都是你亲哥哥,你要是被抓起来了,我也逃不了。”
陈姜怒了,“你是怕被我连累,把你的功名给削了?”
陈百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妹妹说什么都当真的少年,非但不生气,还接着玩笑道:“可不是嘛,我这十四岁才启蒙的人苦读十年考来的功名,真不舍得被削了。”
陈姜冷哼:“我是一品护国天师,皇上都不管我,谁敢动我们家的人!”
陈百安叹息:“姜儿,哥哥刚去念书的时候,一心想着刻苦再刻苦,能早日学成,早日报答你的供学恩情,早日把家中的担子挑过来。可如今,你已功成名就,造福乡里,哥哥还是个没用的书生,我想,再给我十年,也未必能追得上你。”
陈姜啧了一声:“这就想岔了,术业有专攻,你读书走的是一条光明大道,我这行说难听点就是捞偏门,没有可比性。”
陈百安摇头:“玄术不是偏门,靠得是天资,非凡夫俗子可行。你有天资,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在情理之中,哥为你高兴。”
--
“真是不知你想啥呢一天天的,挣了钱宁愿给外人也不给自己大哥。”
“咋没给他,我还供着他念书呢,明年进太学,他两夫妻的吃穿住我可是都包了的。”陈姜理直气壮,“当年答应过他,只要他肯念,我就会包到底。但是哪天他过了会试,或者不想再念书了,我可就不管了。他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的,家业自己挣去。”
“你嫂子怀上了。”
“啊?”陈姜吃惊,“我咋不知道?”
“你天天在外瞎跑,能知道吗?”陈碧云白她一眼,“你娘今天来跟我诉了半天苦,说你不着家,不听话,一把年纪了没个定性。村里那拨丫头子个个都当了娘,独你古怪,她都快为你愁死了!想啥呢姜儿,啊?你跟姑说说,你到底咋想的,真打算一辈子不嫁人了?”
陈姜忿忿:“啥就一把年纪了,我才二十一,年轻着呢。这不是没有合适的吗?”
“你也真好意思说,咋就没有合适的了?你说你钱多,提亲的人家里也有家财万贯的,你说你是官身,京里那个啥公啥侯家的儿子还配不上你?都给推了是啥意思啊?二十一还小啊?你到现在连个亲都没定,出嫁不得二十三四了,遭人戳脊梁骨知道不!”
“谁敢戳我脊梁骨?”
“你的脊梁骨没人敢戳,你娘和你哥呢?你娘因为你都哭多少场了,你也长点孝心吧!”
廖氏因为这事儿哭过吗?反正没在她面前哭过。陈姜决定就当不知道,死猪不怕开水烫,年头再久点,她会习惯的。
回到家,廖氏和嫂子高氏在房里说话,她想进去问问嫂子怀孕的事,被喜笑颜开的田娘子拦住了。
“姑娘,有个事儿跟你说说。后日,我得带小冬回县里一趟,我婆婆的一个亲戚给小冬说了户人家,让咱娘俩去相一相呢,怕是要耽搁个两三天的。”
陈姜又惊了:“小冬才多大,咋就说亲了?”
“不小了,十五了。”
小冬已经十五岁了吗?在陈姜的印象里,她还是当年那个瘦瘦怯怯的六岁小女孩,日常相处时,她也一直把她当孩子看待。
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已经长到可以嫁人的年纪......陈姜本觉自己二十一岁正是花样年华,如今一对比,好像真有点老了。
田娘子还在絮絮叨叨:“多亏了姑娘,叫我们孤儿寡母的过上好日子,吃穿不愁,这些年的工钱我才能攒得住。还有那年的一千两银子,我都留着呢。等小冬出嫁,给她嫁妆办得厚厚实实,去了婆家不受气。这些事得提前预备,等到了岁数再寻摸,就迟了......”
田娘子向来直肠子,想啥说啥,陈姜知道她有口无心,并不是在讽刺自己,心头却难免郁郁。
她不是在郁闷自己成了剩女,而是想到陈碧云的话。等小冬出了嫁,哥哥带着嫂子上了京城,家里就只剩两个寡妇和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廖氏的后半辈子想来也不会过得开心。
吃晚饭的时候,陈姜恭喜了哥哥嫂子,高氏含羞而笑,廖氏一脸欣慰,而陈百安却总有点神情复杂坐立不安的。
饭后三个女人聊了会儿天,等陈姜回到自己房间时,发现书案上摊了一本大周律法书。
摊开的那一页是户律中的一篇,关于本朝婚姻制度的规范条例。
“满十八不婚者,年罚税六成,二十五不婚者,由官府配婚,三十不婚者,全家获罪,男子革除功名,罚没家产,徒一年......”陈姜喃喃念着,念完暴起,将律书狠狠拍了一下,“呸!这是谁定的反人类法律,简直没有天理!”
“小妹,小妹。”陈百安在外敲门。
陈姜寒着脸去拉开门:“刚才吃饭我就看你鬼鬼祟祟,律书是不是你放我屋里的?”
虚二十四岁的陈百安早已褪去青涩,一身成熟儒雅的书生气质,笑容里都透着几分稳重:“若不是娘逼着我,我也不想来找你的骂。”
兄妹俩相对而坐,一个笑,一个气。
“啥意思嘛?我不嫁人你们还要把我赶出去不成!”
陈百安笑道:“房子是你的,要走也是我和你嫂子走。但是没用啊姜儿,我走到哪里都是你亲哥哥,你要是被抓起来了,我也逃不了。”
陈姜怒了,“你是怕被我连累,把你的功名给削了?”
陈百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妹妹说什么都当真的少年,非但不生气,还接着玩笑道:“可不是嘛,我这十四岁才启蒙的人苦读十年考来的功名,真不舍得被削了。”
陈姜冷哼:“我是一品护国天师,皇上都不管我,谁敢动我们家的人!”
陈百安叹息:“姜儿,哥哥刚去念书的时候,一心想着刻苦再刻苦,能早日学成,早日报答你的供学恩情,早日把家中的担子挑过来。可如今,你已功成名就,造福乡里,哥哥还是个没用的书生,我想,再给我十年,也未必能追得上你。”
陈姜啧了一声:“这就想岔了,术业有专攻,你读书走的是一条光明大道,我这行说难听点就是捞偏门,没有可比性。”
陈百安摇头:“玄术不是偏门,靠得是天资,非凡夫俗子可行。你有天资,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在情理之中,哥为你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