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阁将两只笼子还原,两人开始往回走。
阿音说道:“怪蟹那俩只大螯,多硬的竹笼子都会被它打穿吧?你就不怕它们明天跑了?”
李君阁说道:“节肢动物没智商的,这玩意儿我昨天研究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相似的版本。”
说完捡起一个海螺,从里边那竹签挑出一个寄居蟹。“看,我就说那怪蟹看着好眼熟,像不像?”
阿音看着比瓜子还小的寄居蟹,说道:“哈哈哈,除了体型,还真有点像。”
李君阁笑道:“所以啊,它们没有逃跑的动力。就比如我们,要是换成李家沟的湖滨别墅住着,你还有心思搭棚子吗?我给怪蟹弄了那么舒适一个窝,深度也够,它们只要在里边感到安全,就不会搞破坏。”
阿音笑道:“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李君阁笑道:“不不不,这是牺牲奉献求仁得仁,无憾焉!”
阿音说道:“你这张嘴啊,人家怪蟹本来椰子吃得好好的,转眼就被你求仁得仁了!”
李君阁笑道:“所以庄子看得透彻,他写的寓言里那只楚国的大乌龟曾经说过,你把我的壳送到宗庙里头去供起来对我而言然并卵,老子宁愿‘曳尾于泥涂’!哈哈哈哈……”
回到营地,李君阁笑道:“阿音你先休息!明早美美吃一顿蟹肉,开始我们的化学生产!我再做一副水桶,几个盆子!”
……
次日起来,李君阁和阿音去查看方畦。
阿音笑道:“二皮,你这么一搞,跟要种田似的。”
李君阁笑道:“你别说,老宋的《天工开物》里说的这个方法,就叫‘种盐’!而且书中写到‘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人家可是真当庄稼地伺候的。”
阿音笑道:“要照你这么说,盐还能在这地上自己长出来?”
李君阁轻轻拨开草灰,从里边淘出一个小晶体来:“嘿嘿嘿,这不是长出来了?书里管这个东西叫‘盐茅’!茅草茅草,可不是自己长出来的?”
阿音拍手笑道:“哇!真的也!老宋真是太厉害了!”
李君阁说道:“不是老宋厉害,好吧他虽然也很厉害,但是也只是一个记录者,做多还是一个见证者。真正厉害的实践者,那还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洗漱完毕,李君阁开始做饭,将陷阱里边的怪蟹抓出来一只,又煮了一锅椰汁怪蟹汤。
没敢煮太多,吃完将锅子洗干净。今天这锅子可还要派上用场。
抓紧时间开始熬油,然后收取龙窑上的椰蓉,将昨晚泡椰浆剩下的椰蓉重新铺上龙窑。
这事情交给阿音,李君阁开始淘洗刚刚腾出来的两个水缸。
水缸洗净,摆到方畦旁边,李君阁又开始拿竹子编一个大斗笠。
在斗笠里铺上椰子棕丝,又编了一个大斗笠将棕丝夹在中间,这就得到了一个一米直径的大过滤器。又用竹竿子扎了一个扎实的架子,将大斗笠放置在上面,然后又做了一副水桶,挑来海水,装了大半口水缸。
收盐浇卤还有些时候,李君阁又编了三个簸箕,拿昨天制作过石灰水的残余灰浆拿竹刀抹到簸箕上刮平,这东西也是《天工开物》上提到过的,叫“盐盘”。
阿音将剩下的油熬完,又得到满满两粗竹筒,两人的炼油工程正式结束,整个过程,得到了二十来斤食用油,还有两三斤淬过刀的废油。
李君阁去将淬刀的油用小椰丝漏斗给阿音滤了出来,装到一个粗竹筒里。
阿音则开始熬煮泡过一夜的皂角壳水。
李君阁则拿着燧石锤子,在一块厚度六七公分的硬石盘子上砸泡好的皂角豆。
硬石盘子也是李君阁特意休整过的,拿细藤绑上两根木钉,划出半径四十公分一个圆,然后用燧石凿子大致敲打成圆形。
只在圆心处砸,然后在圆心处研磨,将磨好的豆子浆渣收集到新做出的碳粉树脂水桶里。
等到将豆子砸完,石盘的中心位置也下去了一两公分,形成了一个小窝。
在桶里加上清水,反复搓揉,做了个竹丝大漏勺,将豆浆过滤到盆子里边,然后剩下的豆渣又拿去圆盘小窝里研磨,然后收进一个盆里,舀两瓢豆浆揉洗,再次过滤出豆浆,反复多次,直到将皂角豆子完全利用起来。
阿音那边,早就开始了制作肥皂的过程。
皂角水熬好,阿音通过其手感的滑腻程度确定好浓度,放凉到手摸上去不冷不热,然后过滤到小脸盆里,搁龙窑后边保温。
倒出一小锅底废椰油,稍微加热一下,也是不冷不热,阿音将锅子端到龙窑后边,开始往椰油里加皂角水,那竹铲不停地搅拌。
混合物开始发出热量并逐渐粘稠,变成淡乳黄色,等到竹铲上的浆子滴到锅里,没有立刻消失,而是能在上面堆叠起来,这就差不多了。
将浆子灌进内径五公分左右的竹筒里,堵上竹筒口子,将竹筒埋入树叶保温沟中间,让混合物慢慢自行皂化就行。
然后开始做下一锅,一共灌了五筒,皂角水还没用完,油脂却用完了。
这也不能浪费,阿音取出干净衣服,把李君阁赶去溪边洗澡。
李君阁去了半个小时回来了,说道:“好清爽,哈哈哈,起码搓下半斤油泥!”
--
阿音说道:“怪蟹那俩只大螯,多硬的竹笼子都会被它打穿吧?你就不怕它们明天跑了?”
李君阁说道:“节肢动物没智商的,这玩意儿我昨天研究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相似的版本。”
说完捡起一个海螺,从里边那竹签挑出一个寄居蟹。“看,我就说那怪蟹看着好眼熟,像不像?”
阿音看着比瓜子还小的寄居蟹,说道:“哈哈哈,除了体型,还真有点像。”
李君阁笑道:“所以啊,它们没有逃跑的动力。就比如我们,要是换成李家沟的湖滨别墅住着,你还有心思搭棚子吗?我给怪蟹弄了那么舒适一个窝,深度也够,它们只要在里边感到安全,就不会搞破坏。”
阿音笑道:“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李君阁笑道:“不不不,这是牺牲奉献求仁得仁,无憾焉!”
阿音说道:“你这张嘴啊,人家怪蟹本来椰子吃得好好的,转眼就被你求仁得仁了!”
李君阁笑道:“所以庄子看得透彻,他写的寓言里那只楚国的大乌龟曾经说过,你把我的壳送到宗庙里头去供起来对我而言然并卵,老子宁愿‘曳尾于泥涂’!哈哈哈哈……”
回到营地,李君阁笑道:“阿音你先休息!明早美美吃一顿蟹肉,开始我们的化学生产!我再做一副水桶,几个盆子!”
……
次日起来,李君阁和阿音去查看方畦。
阿音笑道:“二皮,你这么一搞,跟要种田似的。”
李君阁笑道:“你别说,老宋的《天工开物》里说的这个方法,就叫‘种盐’!而且书中写到‘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人家可是真当庄稼地伺候的。”
阿音笑道:“要照你这么说,盐还能在这地上自己长出来?”
李君阁轻轻拨开草灰,从里边淘出一个小晶体来:“嘿嘿嘿,这不是长出来了?书里管这个东西叫‘盐茅’!茅草茅草,可不是自己长出来的?”
阿音拍手笑道:“哇!真的也!老宋真是太厉害了!”
李君阁说道:“不是老宋厉害,好吧他虽然也很厉害,但是也只是一个记录者,做多还是一个见证者。真正厉害的实践者,那还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洗漱完毕,李君阁开始做饭,将陷阱里边的怪蟹抓出来一只,又煮了一锅椰汁怪蟹汤。
没敢煮太多,吃完将锅子洗干净。今天这锅子可还要派上用场。
抓紧时间开始熬油,然后收取龙窑上的椰蓉,将昨晚泡椰浆剩下的椰蓉重新铺上龙窑。
这事情交给阿音,李君阁开始淘洗刚刚腾出来的两个水缸。
水缸洗净,摆到方畦旁边,李君阁又开始拿竹子编一个大斗笠。
在斗笠里铺上椰子棕丝,又编了一个大斗笠将棕丝夹在中间,这就得到了一个一米直径的大过滤器。又用竹竿子扎了一个扎实的架子,将大斗笠放置在上面,然后又做了一副水桶,挑来海水,装了大半口水缸。
收盐浇卤还有些时候,李君阁又编了三个簸箕,拿昨天制作过石灰水的残余灰浆拿竹刀抹到簸箕上刮平,这东西也是《天工开物》上提到过的,叫“盐盘”。
阿音将剩下的油熬完,又得到满满两粗竹筒,两人的炼油工程正式结束,整个过程,得到了二十来斤食用油,还有两三斤淬过刀的废油。
李君阁去将淬刀的油用小椰丝漏斗给阿音滤了出来,装到一个粗竹筒里。
阿音则开始熬煮泡过一夜的皂角壳水。
李君阁则拿着燧石锤子,在一块厚度六七公分的硬石盘子上砸泡好的皂角豆。
硬石盘子也是李君阁特意休整过的,拿细藤绑上两根木钉,划出半径四十公分一个圆,然后用燧石凿子大致敲打成圆形。
只在圆心处砸,然后在圆心处研磨,将磨好的豆子浆渣收集到新做出的碳粉树脂水桶里。
等到将豆子砸完,石盘的中心位置也下去了一两公分,形成了一个小窝。
在桶里加上清水,反复搓揉,做了个竹丝大漏勺,将豆浆过滤到盆子里边,然后剩下的豆渣又拿去圆盘小窝里研磨,然后收进一个盆里,舀两瓢豆浆揉洗,再次过滤出豆浆,反复多次,直到将皂角豆子完全利用起来。
阿音那边,早就开始了制作肥皂的过程。
皂角水熬好,阿音通过其手感的滑腻程度确定好浓度,放凉到手摸上去不冷不热,然后过滤到小脸盆里,搁龙窑后边保温。
倒出一小锅底废椰油,稍微加热一下,也是不冷不热,阿音将锅子端到龙窑后边,开始往椰油里加皂角水,那竹铲不停地搅拌。
混合物开始发出热量并逐渐粘稠,变成淡乳黄色,等到竹铲上的浆子滴到锅里,没有立刻消失,而是能在上面堆叠起来,这就差不多了。
将浆子灌进内径五公分左右的竹筒里,堵上竹筒口子,将竹筒埋入树叶保温沟中间,让混合物慢慢自行皂化就行。
然后开始做下一锅,一共灌了五筒,皂角水还没用完,油脂却用完了。
这也不能浪费,阿音取出干净衣服,把李君阁赶去溪边洗澡。
李君阁去了半个小时回来了,说道:“好清爽,哈哈哈,起码搓下半斤油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