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令义并不理会,踱步似的走到军帐中央,“把甲胄穿好,跟我去一个地方。”
弃如敝履的东西,郑梦观根本不想多碰。
良晌不见这人有举动,看似神色松弛的韦令义骤然变得无比严正,双目泛着冷光:
“区区一个营主,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颐指气使?方才我已告诫过你的庶仆,军中没有公子,现在我再提醒你一句,军中你必须服从我的号令!”
听从军令是军中最基本的规矩,郑梦观再是执拗,也不能像市井之徒一般耍赖。他亦狠狠瞪着韦令义,有痛恨,有不甘,但终究照做了。他好歹还承认,自己如今是个军人。
……
韦令义带郑梦观出了营寨,各乘一马,别无随从。马蹄所向,正是郑梦观上月遇敌的罴差山脚。越过这座罴差山,便是乌梁国的疆域,而自然,北庭陈兵,就是为了抵御乌梁的侵犯。
乌梁同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一样,都是侵扰朝廷北方的敌国。他们靠游牧打猎为生,既无礼乐衣冠的文明,也无精致完善的武备,却因天生的习性,善于骑射,强于掠夺,渐渐强大起来。
皇朝立国百载,乌梁已成心腹大患。历任的北庭军将虽不乏骁勇善战者,却尚无一个“飞将军”,能令乌梁闻风畏服。
“将军到底意欲何为?”
山色苍茫,峰峦连绵,天地之间唯有他们两人。可韦令义似乎只是极目远眺,郑梦观不解,更不耐烦。
“你迎来的那个慰问使,也是太子的信使。”韦令义并不收回目光,话音淡定,话意却深切,“太子问我,朝廷何时才能不复北忧,你认为我该怎样答复?”
李珩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也正是郑梦观上月养伤之时才听闻的。他惊讶,但也恍然,对着那道颁布天下的立太子诏,他明白了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当日李珩以亲王之尊避在悲田院与人议事,议的就是这件大事。
“太子是将军的女婿,如此私话,何必问郑某一个资历尚浅外人?”郑梦观不愿深究。
“乌梁大患岂是私话?你该明白我的意思。”
郑梦观握紧了缰绳,不由提了口气,才想,韦令义在北庭多年,城府森严,必定深知乌梁,难道是要有所动作了?“将军若要征乌梁,郑某必则效死,马革裹尸,为国尽忠。”
韦令义闻言,终于有了一丝欣然,转脸望向身侧的年轻人:“效忠可以,未必要效死,留着你的性命,才能有所作为。你现在可懂了,机会还没有到,所以,我要你惜命。”
郑梦观悚然,像听到了什么可怖的事情一般,两颊肌肉发紧:原来,韦令义一直都是有目的的,只是他私心作祟,从未端正理解韦令义的举动。
“天将降大任,也要先苦其心志,若你只知盲目应战,不过是匹夫之勇,上兵伐谋,因小失大是不值的。”
郑梦观眼中精光闪烁,对韦令义恢复了些从前的崇敬之意,“郑梦观明白了,多谢将军良言相劝。”
“那么,这副明光铠还要不要?”韦令义抬手拍了拍郑梦观,眼含笑意,也是期许之意,“它能护你性命,也能时刻警醒你,究竟因何而来,究竟该如何做。”
郑梦观心事已改,自然不会再丢弃明光铠,然则韦令义似乎尤为强调这铠甲的往事,“因何而来”,他已经说过一次了。
郑梦观沉着气,但心跳忽然快了起来,意念混沌辗转,一个从未淡忘的名字渐渐跳脱出来。
韦令义观人于微,但没有再说话,扬鞭策马,向营寨而去。郑梦观没有立即追去,却低头从怀中取出先前那个红色香囊,看了又看。
香囊里盛装的,是他与云安竹庐结发,各自剪下的青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疒臼丨又、我超甜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疒臼丨又 6瓶;金刀大菜牙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上琼台
云安一行自樊城出发,经汉水转渭水,再过沣水至灞水,终于在两个月后抵达都城长安。已是夏末秋初的清爽时节了。
城东大宁坊,第一横街上,一座修缮焕新的宅邸门首,早早挂上了“裴宅”的牌匾。这便是李珩为云安一家人安排的新家。而横街尽头,举目可见之处,便是太子居住的东宫。
不过,李珩倒并未立刻召见,连日都只是遣人来问候寒暖。云安没能从许延口中问出什么有用的话,但心中有数,也过得优哉游哉。不用两日,便将大宁坊周围摸熟了。
原来,两京的建制很是相似,都是由诸多里坊组成,且街道横平竖直,四通八达,根本不会迷路。因而云安越发信马由缰起来,天天带着素戴东游西逛,着男装,骑快马,无限纵情。
裴宪与柳氏也不大拘管,尤其是柳氏,对女儿是千依百顺。不过多叮嘱几句,宵禁前归来便可。
如此光阴,一晃两旬,到了七月末。
这日,云安照例踩着宵禁鼓点到家,兴致未尽,一路还在与素戴笑闹。及至回房更衣,准备与父母一道进晚食,才从小婢口中得知,白天降临了一件喜事:
裴宪接到一道吏部制书,任命他为京兆尹。
--
弃如敝履的东西,郑梦观根本不想多碰。
良晌不见这人有举动,看似神色松弛的韦令义骤然变得无比严正,双目泛着冷光:
“区区一个营主,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颐指气使?方才我已告诫过你的庶仆,军中没有公子,现在我再提醒你一句,军中你必须服从我的号令!”
听从军令是军中最基本的规矩,郑梦观再是执拗,也不能像市井之徒一般耍赖。他亦狠狠瞪着韦令义,有痛恨,有不甘,但终究照做了。他好歹还承认,自己如今是个军人。
……
韦令义带郑梦观出了营寨,各乘一马,别无随从。马蹄所向,正是郑梦观上月遇敌的罴差山脚。越过这座罴差山,便是乌梁国的疆域,而自然,北庭陈兵,就是为了抵御乌梁的侵犯。
乌梁同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一样,都是侵扰朝廷北方的敌国。他们靠游牧打猎为生,既无礼乐衣冠的文明,也无精致完善的武备,却因天生的习性,善于骑射,强于掠夺,渐渐强大起来。
皇朝立国百载,乌梁已成心腹大患。历任的北庭军将虽不乏骁勇善战者,却尚无一个“飞将军”,能令乌梁闻风畏服。
“将军到底意欲何为?”
山色苍茫,峰峦连绵,天地之间唯有他们两人。可韦令义似乎只是极目远眺,郑梦观不解,更不耐烦。
“你迎来的那个慰问使,也是太子的信使。”韦令义并不收回目光,话音淡定,话意却深切,“太子问我,朝廷何时才能不复北忧,你认为我该怎样答复?”
李珩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也正是郑梦观上月养伤之时才听闻的。他惊讶,但也恍然,对着那道颁布天下的立太子诏,他明白了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当日李珩以亲王之尊避在悲田院与人议事,议的就是这件大事。
“太子是将军的女婿,如此私话,何必问郑某一个资历尚浅外人?”郑梦观不愿深究。
“乌梁大患岂是私话?你该明白我的意思。”
郑梦观握紧了缰绳,不由提了口气,才想,韦令义在北庭多年,城府森严,必定深知乌梁,难道是要有所动作了?“将军若要征乌梁,郑某必则效死,马革裹尸,为国尽忠。”
韦令义闻言,终于有了一丝欣然,转脸望向身侧的年轻人:“效忠可以,未必要效死,留着你的性命,才能有所作为。你现在可懂了,机会还没有到,所以,我要你惜命。”
郑梦观悚然,像听到了什么可怖的事情一般,两颊肌肉发紧:原来,韦令义一直都是有目的的,只是他私心作祟,从未端正理解韦令义的举动。
“天将降大任,也要先苦其心志,若你只知盲目应战,不过是匹夫之勇,上兵伐谋,因小失大是不值的。”
郑梦观眼中精光闪烁,对韦令义恢复了些从前的崇敬之意,“郑梦观明白了,多谢将军良言相劝。”
“那么,这副明光铠还要不要?”韦令义抬手拍了拍郑梦观,眼含笑意,也是期许之意,“它能护你性命,也能时刻警醒你,究竟因何而来,究竟该如何做。”
郑梦观心事已改,自然不会再丢弃明光铠,然则韦令义似乎尤为强调这铠甲的往事,“因何而来”,他已经说过一次了。
郑梦观沉着气,但心跳忽然快了起来,意念混沌辗转,一个从未淡忘的名字渐渐跳脱出来。
韦令义观人于微,但没有再说话,扬鞭策马,向营寨而去。郑梦观没有立即追去,却低头从怀中取出先前那个红色香囊,看了又看。
香囊里盛装的,是他与云安竹庐结发,各自剪下的青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疒臼丨又、我超甜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疒臼丨又 6瓶;金刀大菜牙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上琼台
云安一行自樊城出发,经汉水转渭水,再过沣水至灞水,终于在两个月后抵达都城长安。已是夏末秋初的清爽时节了。
城东大宁坊,第一横街上,一座修缮焕新的宅邸门首,早早挂上了“裴宅”的牌匾。这便是李珩为云安一家人安排的新家。而横街尽头,举目可见之处,便是太子居住的东宫。
不过,李珩倒并未立刻召见,连日都只是遣人来问候寒暖。云安没能从许延口中问出什么有用的话,但心中有数,也过得优哉游哉。不用两日,便将大宁坊周围摸熟了。
原来,两京的建制很是相似,都是由诸多里坊组成,且街道横平竖直,四通八达,根本不会迷路。因而云安越发信马由缰起来,天天带着素戴东游西逛,着男装,骑快马,无限纵情。
裴宪与柳氏也不大拘管,尤其是柳氏,对女儿是千依百顺。不过多叮嘱几句,宵禁前归来便可。
如此光阴,一晃两旬,到了七月末。
这日,云安照例踩着宵禁鼓点到家,兴致未尽,一路还在与素戴笑闹。及至回房更衣,准备与父母一道进晚食,才从小婢口中得知,白天降临了一件喜事:
裴宪接到一道吏部制书,任命他为京兆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