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是出落得更标致了。”韦妃不觉赞道。
云安并不愿在此空耗光阴,尤其是听人闲话,但欲告辞,心思一动,想韦妃该知道来龙去脉,一切事情都可以问她,便道:
“臣女有事请教,不知太子妃能否解惑?”
见云安总算主动开口,韦妃岂有不乐意,忙应道:“什么事?”
“臣女的父亲忽然被任为京兆尹,与太子殿下有关吗?”
韦妃一笑,点了头:“殿下初临储君之位,需要支持他的能臣,裴京兆为官清正,治绩斐然,若是过早闲居,实在可惜。再者,小妹想必已知,殿下有聘娶之心,来日册命,你的家世出身会更响亮些。依照礼制,这些也都是应该的。”
原来,裴宪的任官不过是为云安入宫而铺垫,难为韦妃倒真的一丝也不忌讳,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云安笑了,摇着头看向她:
“臣女说句僭越的话,太子妃也太过贤德了。就算皇家祖制,要纳妾纳妃,你就真的忍心将自己的夫君分与旁人?”
韦妃怔然,脸色明显暗去一层,云安这话一下戳到了她的心窝里。她也是个女人,对李珩情深意重,岂能真的毫不在意?然则她是真的不怨,尤其是对云安,而她的立场,云安亦未必能理解。
韦妃终究不曾回答,一笑带过,另起话端:“长安的气候与南方相差甚远,若有何不惯,有何所需,小妹尽管开口。”
云安原无意逼问,只不过是替自己声张,稍显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她不愿嫁入东宫,不愿分享别人的丈夫。
“并无不惯,亦无所需,只是,臣女尚有一问。”裴宪的事只是一环,云安想知道的是根源,她一直问而不得的根源,“敢问太子妃,臣女离开洛阳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申王成了太子?”
韦妃倒不料云安会问这些,有些不知所措,两手在袖下交握,暗暗用力:“你,还不知道么?”
“我知道什么?”云安直直地注视韦妃,瞧出她有些许疑虑,“按立太子诏上所书,朝廷发生了大事,是殿下攘除奸凶,力挽狂澜。这其中的事,太子妃能否解释一二?”
韦妃微微蹙眉,深吸了口气。她自然是深知缘故的,但要解释清楚,却是说来话长。就在犹豫不决之时,青绵忽然进殿,禀道:
“冯良娣和王孺人来了。”
这话不及教韦妃做出回应,却先让云安一惊:良娣和孺人都是皇太子的内官之名,良娣仅次于太子妃,孺人则为第三等,她们都是太子的妾妃。
原来李珩早已纳过新人。
云安转过神来,韦妃已经来至身前,她只有站起来,却不知从何说起。韦妃笑道:“冯良娣是中书侍郎的女儿,王孺人的父亲是太常少卿,她们都是礼貌咸备的女子,我为你引见。”
云安抿了抿唇,目光错落地投向韦妃的面庞:“太子妃召见已久,臣女也该告退了。”她并不想见,不想涉及东宫的家事。
韦妃显露不舍,但顿了顿,还是依从了。她亲自将云安送出殿外,并不回避廊下等候的两个妾妃。因而云安也瞧见了,她们果真青春貌美,仪态端庄,是与这皇家宫殿相配的女人。
不知怎的,云安忽然对韦珍惠生出几分怜悯之心。
第68章 梦无闲
离了万春殿,韦妃仍叫青绵送云安回府,但云安总想着方才那两位妾妃,心中疑惑,不觉脚步就慢了。她犹豫了些时,终究问起青绵,可青绵未语先叹,却是一副早有忧虑的样子。
“那二位是上个月陛下赐婚的。殿下成婚多年,都只有太子妃一个,依照祖制,原也该遴选妾妃。只是,她们一来,流言闲话就多起来,说太子妃没有生养,不过倚仗家世。”
人多口杂是非多,寻常人家尚不能避免,何况是宫中?云安很能理解。她也明白了,为何到京许久都不闻东宫的消息。
昔日尚在柳宅,她无意中听见了许延与阿奴的谈话,说李珩初登太子位,各处未稳,是不宜分心女子的。而如今皇帝做主,已经赐下二妃,那李珩便更不能由着自己心意,这么快再纳新人。
如此局面,于云安有利。
“流言难禁,无非人心,你以后多多宽慰太子妃便是。”收起思绪,云安淡淡地说了一句。
青绵点了点头,却又怯怯地说道:“无论怎样,太子妃是真心待娘子的,与其让不知根底的女子侍奉殿下,还不如自家姊妹。青绵看得出来,娘子是个善心人,若娘子能够姊妹相亲,与太子妃互相扶持,还有什么流言能够伤人呢?”
这话足可见青绵的忠心,也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但云安只是笑笑,许久才道:“我姓裴,太子妃的母家姓韦,何来自家姊妹?方才连太子妃自己也说,来日册命,我的家世出身,是京兆尹裴家。况且,世事难料,说话要留几分。”
青绵虽不蠢笨,但亦难知云安的心意,一听这话,方觉失口,慌忙低了头,仍默默引路。
云安哪里和这小婢计较,抬眼见已将到延福门,便道:“你回去吧,余下的路我都认得,大宁坊极近,也不必车马了。”
青绵却不敢疏忽:“奴婢不敢违拗太子妃之命。”
“冯良娣和王孺人正在万春殿,太子妃需要你侍奉。是我执意如此,她不会怪你,回去吧。”
--
云安并不愿在此空耗光阴,尤其是听人闲话,但欲告辞,心思一动,想韦妃该知道来龙去脉,一切事情都可以问她,便道:
“臣女有事请教,不知太子妃能否解惑?”
见云安总算主动开口,韦妃岂有不乐意,忙应道:“什么事?”
“臣女的父亲忽然被任为京兆尹,与太子殿下有关吗?”
韦妃一笑,点了头:“殿下初临储君之位,需要支持他的能臣,裴京兆为官清正,治绩斐然,若是过早闲居,实在可惜。再者,小妹想必已知,殿下有聘娶之心,来日册命,你的家世出身会更响亮些。依照礼制,这些也都是应该的。”
原来,裴宪的任官不过是为云安入宫而铺垫,难为韦妃倒真的一丝也不忌讳,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云安笑了,摇着头看向她:
“臣女说句僭越的话,太子妃也太过贤德了。就算皇家祖制,要纳妾纳妃,你就真的忍心将自己的夫君分与旁人?”
韦妃怔然,脸色明显暗去一层,云安这话一下戳到了她的心窝里。她也是个女人,对李珩情深意重,岂能真的毫不在意?然则她是真的不怨,尤其是对云安,而她的立场,云安亦未必能理解。
韦妃终究不曾回答,一笑带过,另起话端:“长安的气候与南方相差甚远,若有何不惯,有何所需,小妹尽管开口。”
云安原无意逼问,只不过是替自己声张,稍显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她不愿嫁入东宫,不愿分享别人的丈夫。
“并无不惯,亦无所需,只是,臣女尚有一问。”裴宪的事只是一环,云安想知道的是根源,她一直问而不得的根源,“敢问太子妃,臣女离开洛阳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申王成了太子?”
韦妃倒不料云安会问这些,有些不知所措,两手在袖下交握,暗暗用力:“你,还不知道么?”
“我知道什么?”云安直直地注视韦妃,瞧出她有些许疑虑,“按立太子诏上所书,朝廷发生了大事,是殿下攘除奸凶,力挽狂澜。这其中的事,太子妃能否解释一二?”
韦妃微微蹙眉,深吸了口气。她自然是深知缘故的,但要解释清楚,却是说来话长。就在犹豫不决之时,青绵忽然进殿,禀道:
“冯良娣和王孺人来了。”
这话不及教韦妃做出回应,却先让云安一惊:良娣和孺人都是皇太子的内官之名,良娣仅次于太子妃,孺人则为第三等,她们都是太子的妾妃。
原来李珩早已纳过新人。
云安转过神来,韦妃已经来至身前,她只有站起来,却不知从何说起。韦妃笑道:“冯良娣是中书侍郎的女儿,王孺人的父亲是太常少卿,她们都是礼貌咸备的女子,我为你引见。”
云安抿了抿唇,目光错落地投向韦妃的面庞:“太子妃召见已久,臣女也该告退了。”她并不想见,不想涉及东宫的家事。
韦妃显露不舍,但顿了顿,还是依从了。她亲自将云安送出殿外,并不回避廊下等候的两个妾妃。因而云安也瞧见了,她们果真青春貌美,仪态端庄,是与这皇家宫殿相配的女人。
不知怎的,云安忽然对韦珍惠生出几分怜悯之心。
第68章 梦无闲
离了万春殿,韦妃仍叫青绵送云安回府,但云安总想着方才那两位妾妃,心中疑惑,不觉脚步就慢了。她犹豫了些时,终究问起青绵,可青绵未语先叹,却是一副早有忧虑的样子。
“那二位是上个月陛下赐婚的。殿下成婚多年,都只有太子妃一个,依照祖制,原也该遴选妾妃。只是,她们一来,流言闲话就多起来,说太子妃没有生养,不过倚仗家世。”
人多口杂是非多,寻常人家尚不能避免,何况是宫中?云安很能理解。她也明白了,为何到京许久都不闻东宫的消息。
昔日尚在柳宅,她无意中听见了许延与阿奴的谈话,说李珩初登太子位,各处未稳,是不宜分心女子的。而如今皇帝做主,已经赐下二妃,那李珩便更不能由着自己心意,这么快再纳新人。
如此局面,于云安有利。
“流言难禁,无非人心,你以后多多宽慰太子妃便是。”收起思绪,云安淡淡地说了一句。
青绵点了点头,却又怯怯地说道:“无论怎样,太子妃是真心待娘子的,与其让不知根底的女子侍奉殿下,还不如自家姊妹。青绵看得出来,娘子是个善心人,若娘子能够姊妹相亲,与太子妃互相扶持,还有什么流言能够伤人呢?”
这话足可见青绵的忠心,也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但云安只是笑笑,许久才道:“我姓裴,太子妃的母家姓韦,何来自家姊妹?方才连太子妃自己也说,来日册命,我的家世出身,是京兆尹裴家。况且,世事难料,说话要留几分。”
青绵虽不蠢笨,但亦难知云安的心意,一听这话,方觉失口,慌忙低了头,仍默默引路。
云安哪里和这小婢计较,抬眼见已将到延福门,便道:“你回去吧,余下的路我都认得,大宁坊极近,也不必车马了。”
青绵却不敢疏忽:“奴婢不敢违拗太子妃之命。”
“冯良娣和王孺人正在万春殿,太子妃需要你侍奉。是我执意如此,她不会怪你,回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