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经验,七月十五之前,夏粮灌浆饱满、彻底成熟的话,三个月后的秋末就能够再收一次。如今,算算日子,灌浆充分的状态,已经提前了七八天实现,丰收俨然在望了。
钱塘、余杭、武康三县,一万五千多户的农业户,进入了连轴转的兴奋收获状态,春末夏初时服徭役挖河的丁壮全部被放了回来务农,这份大度让百姓对上官着实有了几分感恩戴德。事到如今,通过口口相传,这些百姓多多少少也知道负责修河的官员是对上头承诺了工期的,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说不定便要丢官。
往年无论是隋朝占据江南的这些年份,还是原本南陈手里,但凡有朝廷官员得了死命令,那无疑是不管百姓死活无论农闲农忙都拼命征发徭役,先保住自己的官帽再说的。能够如萧县令和谢刺史这般豁达,以民为本的,着实没见过。
萧铣去运河工地的日子也少了,平均不得不抽出一半的功夫视察县内各乡的夏粮收获情况。浸种育秧以抢生长期的做法,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有人系统总结地运用,肯定会有纰漏,或者百姓作为执行者,对原理理解不清的情况下,肯定会有处置失误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劝农的官吏多投入精力随时解决。
吴山镇到近江乡之间、城东南的这几万亩稻田,因为距离县城近,交通方便,少不得再次成为了试点视察的样板。顾老庄主和沈员外这些乡佐豪绅们虽然年纪大了,也不敢推辞辛劳,每每萧铣来视察,都亲自陪着,还让管家书记们好生记下县尊的指示,全部照样执行。
萧铣亲自下到田间,看着农夫们用镰刀精准而快捷地把一茬茬稻穗割下,放进胸前兜着的竹筐里。下刀的尺寸拿捏很好,只把灌浆饱满的穗粒往上部分割了,如果有一些发育不良没有出粒的腋芽,便要小心保存下来,不可伤到这部分茎秆mdash;mdash;
水稻这种作物的种植,如果生长期够长的话,到了后面其实和棉花的摘心rdquo;或者茶树的采芽原理差不多,上头的穗芽因为顶端优势发育很充分,可以结出种子。把顶芽割了之后,原本被顶端优势压制住的侧芽就有机会充分利用养料,再得到一轮长大成熟的机会。所不同的,无非是棉花的顶芽根本是无用的废物,不会结棉球,所以要早早地摘掉,好让结棉桃的侧芽快点独占养料;而水稻无论顶芽侧芽都是可以结出稻谷的,因此最经济的就是顶芽差不多都成熟出粮了,再割了顶芽以期望剩下的侧芽再充分发育一次。而剩下的被压制侧芽一般只有第一波已经发育芽苞的三四成分量,这也就导致了一种二熟的稻米秋粮只能收获不足夏粮四成的数量mdash;mdash;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种二熟终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如果可以引入占城稻种植双季稻的话,总收获肯定可以比一种二熟的基础上再提高三成。(一种二熟总产量大约是单季稻1.3倍;双季稻可以达到单季稻1.7倍。)
收割的日子足足持续了六七天。盛夏本就日头长,卯时天就亮了,要到酉时才黑,而这些农户们,每天都是卯时出工收割,做满七个时辰的活才收工。这种收割的手法要求比较精细,不比那些一镰刀下去一大蓬都连根割了的收获,慢功细活之下,一个壮汉一个时辰也割不满两亩地。因为劳作辛苦,连平素节俭的农户也免不得一整天吃三顿正餐,还额外带了醋浸的糕团和梅菜酱汤补充盐水和热量。
眼见着夏粮收割工作终于顺顺利利完了,萧铣终于了解了一桩心事,可以把精力重新扑回到修河的大业上去。没想到的是,老天终究不让他安生,想要顺顺利利按照计划把工程做完,有时候就是那么不易。
hellip;hellip;
夏收的同时,在平湖塘、华亭塘两岸,靠着挖堵围堰交替放水的法门,这个夏季虽然服徭役的民夫数量比春末农闲时少了将近一半,但是施工进度却是丝毫不慢。到了七月,河道的宽度终于拓宽够二十六丈左右,而考虑到平行旱渠与古河道之间还有顶宽四丈的隔离堤防,所以实际上宽度已经算是挖够了mdash;mdash;在施工的最后阶段,这道隔离堤防会被挖掉,土石全部推到河两岸堆放,到时候也就够三十丈的总宽了。
剩下的工作,便是把河道的吃水浚深了。虽然旱渠这边如今也才只有八尺深浅,距离朝廷要求的一丈五尺还差一半;古河道部分也只有一丈二尺,还差三尺。但是凭着进度的推演,按照如今的速度估算,人人都觉得按时完工的希望越来越明显。
萧铣在钱塘县视察夏收的时间,运河工地上只能是让主簿刘三刀和县尉孙保兴看着民夫们干活。刘三刀有将作监的经验,可以解决一些工艺组织问题;孙保兴做县尉本就掌管着地方上的后备府兵丁员,对于朝廷征发的人员也颇有一些组织弹压的能力。
如今,他们看到的景象,是一群群地民夫抬着竹篾片粗粗搭起来的条筐,样子疏密和后世预制水泥网箱中的钢筋差不多mdash;mdash;当然了,刘三刀和孙保兴肯定是不可能见过钢筋和水泥预置网箱,也不可能脑中有如此概念的了mdash;mdash;长条的竹篾片之间距离比较疏松,数寸宽才有一条篾片,而且是长长的老竹整根剖片的,这样交织起来的网厢,自然比寻常竹筐用料做功都要省好多倍,利于大量生产,但是缺点便是不能装细小的东西,否则就会漏。好在民夫们用来装载土石的时候懂得几个人一伙先筛一遍,让大块的石头堵住筐底,然后再上碎石、泥土,这样一来就不会漏了。
--
钱塘、余杭、武康三县,一万五千多户的农业户,进入了连轴转的兴奋收获状态,春末夏初时服徭役挖河的丁壮全部被放了回来务农,这份大度让百姓对上官着实有了几分感恩戴德。事到如今,通过口口相传,这些百姓多多少少也知道负责修河的官员是对上头承诺了工期的,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说不定便要丢官。
往年无论是隋朝占据江南的这些年份,还是原本南陈手里,但凡有朝廷官员得了死命令,那无疑是不管百姓死活无论农闲农忙都拼命征发徭役,先保住自己的官帽再说的。能够如萧县令和谢刺史这般豁达,以民为本的,着实没见过。
萧铣去运河工地的日子也少了,平均不得不抽出一半的功夫视察县内各乡的夏粮收获情况。浸种育秧以抢生长期的做法,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有人系统总结地运用,肯定会有纰漏,或者百姓作为执行者,对原理理解不清的情况下,肯定会有处置失误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劝农的官吏多投入精力随时解决。
吴山镇到近江乡之间、城东南的这几万亩稻田,因为距离县城近,交通方便,少不得再次成为了试点视察的样板。顾老庄主和沈员外这些乡佐豪绅们虽然年纪大了,也不敢推辞辛劳,每每萧铣来视察,都亲自陪着,还让管家书记们好生记下县尊的指示,全部照样执行。
萧铣亲自下到田间,看着农夫们用镰刀精准而快捷地把一茬茬稻穗割下,放进胸前兜着的竹筐里。下刀的尺寸拿捏很好,只把灌浆饱满的穗粒往上部分割了,如果有一些发育不良没有出粒的腋芽,便要小心保存下来,不可伤到这部分茎秆mdash;mdash;
水稻这种作物的种植,如果生长期够长的话,到了后面其实和棉花的摘心rdquo;或者茶树的采芽原理差不多,上头的穗芽因为顶端优势发育很充分,可以结出种子。把顶芽割了之后,原本被顶端优势压制住的侧芽就有机会充分利用养料,再得到一轮长大成熟的机会。所不同的,无非是棉花的顶芽根本是无用的废物,不会结棉球,所以要早早地摘掉,好让结棉桃的侧芽快点独占养料;而水稻无论顶芽侧芽都是可以结出稻谷的,因此最经济的就是顶芽差不多都成熟出粮了,再割了顶芽以期望剩下的侧芽再充分发育一次。而剩下的被压制侧芽一般只有第一波已经发育芽苞的三四成分量,这也就导致了一种二熟的稻米秋粮只能收获不足夏粮四成的数量mdash;mdash;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种二熟终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如果可以引入占城稻种植双季稻的话,总收获肯定可以比一种二熟的基础上再提高三成。(一种二熟总产量大约是单季稻1.3倍;双季稻可以达到单季稻1.7倍。)
收割的日子足足持续了六七天。盛夏本就日头长,卯时天就亮了,要到酉时才黑,而这些农户们,每天都是卯时出工收割,做满七个时辰的活才收工。这种收割的手法要求比较精细,不比那些一镰刀下去一大蓬都连根割了的收获,慢功细活之下,一个壮汉一个时辰也割不满两亩地。因为劳作辛苦,连平素节俭的农户也免不得一整天吃三顿正餐,还额外带了醋浸的糕团和梅菜酱汤补充盐水和热量。
眼见着夏粮收割工作终于顺顺利利完了,萧铣终于了解了一桩心事,可以把精力重新扑回到修河的大业上去。没想到的是,老天终究不让他安生,想要顺顺利利按照计划把工程做完,有时候就是那么不易。
hellip;hellip;
夏收的同时,在平湖塘、华亭塘两岸,靠着挖堵围堰交替放水的法门,这个夏季虽然服徭役的民夫数量比春末农闲时少了将近一半,但是施工进度却是丝毫不慢。到了七月,河道的宽度终于拓宽够二十六丈左右,而考虑到平行旱渠与古河道之间还有顶宽四丈的隔离堤防,所以实际上宽度已经算是挖够了mdash;mdash;在施工的最后阶段,这道隔离堤防会被挖掉,土石全部推到河两岸堆放,到时候也就够三十丈的总宽了。
剩下的工作,便是把河道的吃水浚深了。虽然旱渠这边如今也才只有八尺深浅,距离朝廷要求的一丈五尺还差一半;古河道部分也只有一丈二尺,还差三尺。但是凭着进度的推演,按照如今的速度估算,人人都觉得按时完工的希望越来越明显。
萧铣在钱塘县视察夏收的时间,运河工地上只能是让主簿刘三刀和县尉孙保兴看着民夫们干活。刘三刀有将作监的经验,可以解决一些工艺组织问题;孙保兴做县尉本就掌管着地方上的后备府兵丁员,对于朝廷征发的人员也颇有一些组织弹压的能力。
如今,他们看到的景象,是一群群地民夫抬着竹篾片粗粗搭起来的条筐,样子疏密和后世预制水泥网箱中的钢筋差不多mdash;mdash;当然了,刘三刀和孙保兴肯定是不可能见过钢筋和水泥预置网箱,也不可能脑中有如此概念的了mdash;mdash;长条的竹篾片之间距离比较疏松,数寸宽才有一条篾片,而且是长长的老竹整根剖片的,这样交织起来的网厢,自然比寻常竹筐用料做功都要省好多倍,利于大量生产,但是缺点便是不能装细小的东西,否则就会漏。好在民夫们用来装载土石的时候懂得几个人一伙先筛一遍,让大块的石头堵住筐底,然后再上碎石、泥土,这样一来就不会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