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差不多,那某日后便继续在冯孝慈手下拼杀,好歹到时候捞一个陌刀营的校尉、都尉啥的先干着。rdquo;程知节摸着陌刀和铠甲爱不释手,难得说了句讨喜的言语。
秦琼见俩弟兄都想开了,拍拍程知节的肩膀鼓励说:好好干,兄弟听上头说了,将来这骑军倒是没几倍规模好扩充,里头也没多少郎将、都尉的位子空缺,萧驸马总是打算着,骑军还是以用北人为主,也就只有从朝廷派给他的那几万参加过高句丽的老兵中挑选了,当然了萧驸马从高句丽带数次回来的六七万兵也不尽都是北方人,也有朝廷初次出征时就从江淮征发的府兵在其中。真正北兵不过半数,多是东莱一带的。
不过不管怎么算,就算兵器的问题萧驸马钱粮足够好解决,兵源战马都是问题,将来充其量不超过有三四万人马的骑军便是顶了天了。倒是步军只要有钱粮钢铁、皮革物资,还不是尽可以扩充。新来军中的后进,自然是在步军中容易升迁得快了。rdquo;
程知节被劝住了,已经进了骑军的罗士信却是又警觉了起来,追着秦琼问:秦大哥,你如此一说小弟倒是想起这个问题了。如今小弟观察,萧驸马的军中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五千骑军。若是真扩充这数倍规模,咱的马匹却是从何而来的?江东之地,似乎并不牧马啊。rdquo;
秦琼左右看了一下,见并没有人,便扯过罗士信的肩膀,低声凑过去说:萧驸马自然有他的办法,武先生今年可是够忙的了,陛下把安抚恢复高句丽故地的事儿也丢给了萧驸马,驸马便在高句丽东北寻了突厥人的仆从部族之一契丹,从那里买进了一些马匹,还拿雪盐、生铁、茶叶等胡人之中高价的物资与他们交换,契丹穷苦,自然应允。听说武先生还在州夷岛上也大肆开辟了牧场,原本只是养牛羊、种苜蓿为主,去岁高句丽亡国之后,东北易马之途畅通后,便大肆收入养在那里。咱只要一心杀敌报国,好好训练,还怕没有好马用么?rdquo;
第四章 全军整编
果然秦琼一点都没有吹牛,仅仅到了六月末,罗士信就很是欣喜地分到了他这一旅士卒的战马,足足两百匹,一匹不少,都是高句丽东北的契丹人那里弄来的品种。》し如今的契丹,听说还只是臣服于突厥人的一个形同奴隶的仆从民族。说他们是契丹人,倒不是说如今地球上已经有以这个种族为主体民族所建成的国家政权了。充其量,只能说由契丹人构成的靺鞨、室韦盘踞在高句丽更东北方向、突厥正东,一直到大海之间的蛮荒之地;这些部落因为所处寒苦,所以虽然不得不臣服服侍突厥,但好在突厥人看不上他们那些破地儿,所以只要每年进贡以外,别的内务突厥人懒得来插手他们。
更何况再早几年的时候,这些部族虽然弱势,但好歹高句丽的国势强弱是不属于图觉得,所以契丹人组成的靺鞨、室韦实际上是两边认主子投靠,在两强争小弟的年代,那些小弟们自然比只有一个主子的时候日子好过一些,不会被欺压榨取得太狠。就好比劳工虽然苦命,但是只要有外资能够进入竞争资本家的位置,那么本土资本家多多少少要提高点人力成本留人,一个道理。
且不扯契丹人如今的命运境遇,单说这些契丹马看着自然不如突厥人惯用的偏西域马种那么高大健硕,但是耐力却是不错,尤其在负重后中速长途赶路上头有优势。罗士信虽然不懂得品鉴这些战马的品种诧异,但是本着一个天生骑手的敏感,还是可以从直观体察到这些差异。
一般来说,亚洲战马的品种,只局限于讨论北方马种的话,从东到西大致有这么一个特色。那就是越往东的品种耐力持久力越强,而越往西的品种更高大健壮、爆发力显著。数百年后用阿拉伯战马出名的马穆鲁克骑兵,在战争的洗礼中也学会了出征时随时随地带两匹马:一匹塞尔柱突厥马。行军的时候骑乘,驼铠甲。另一匹大食马/阿拉伯马,交战冲锋的时候才用。而且往往还得是比较激烈的、需要正面冲锋短兵相接的战斗才用;如果只是小规模的骚扰斥候战,或者游而不击在侧翼逡巡骑射的战斗,依然使用惯于耐力跑的塞尔柱突厥马。而契丹马种,就是一种看上去比突厥马更加冲刺速度慢一些、但耐力持久的马种。
hellip;hellip;
第一批东北来的战马到位之后,萧铣的整军计划也差不多完成了。当初就留在江东镇守的本土兵、或是萨水大败后不愿回归朝廷、如今身份洗白的皮岛兵也好亦或是后来从刘元进农民军和江淮农民军里搜刮的可用之兵,甚至后来租庸调法免兵役后征募的东阳兵、高句丽灭国后带回来的淮海行营残部,统统都被有机地重新整编了起来。
原本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之前。萧铣手头的嫡系部队只有平叛刘元进时的那些老家底而已,骑兵不过两千之数,几次战役下来有死伤,也有补充,大概保持在那个规模。后来一下子因为朝廷的海路军、淮海行营那些来护儿的旧部,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被杨广划拨给了萧铣,所以一下子骑兵总数才得以扩充到五千人。
既然这些兵力到了萧铣手下,萧铣当然没有让他们再按照原本的编制分散使用的道理,反正手头权力也已经够大,经过小半年的整合。这些军队如今都是靠萧铣自己筹措的钱粮来管饭发饷,已经开始有军阀化的趋势,所以除了朝廷的武官官爵、军职编制不能动之外。实际上的指挥体系已经倍重新集中梳理了一遍。
--
秦琼见俩弟兄都想开了,拍拍程知节的肩膀鼓励说:好好干,兄弟听上头说了,将来这骑军倒是没几倍规模好扩充,里头也没多少郎将、都尉的位子空缺,萧驸马总是打算着,骑军还是以用北人为主,也就只有从朝廷派给他的那几万参加过高句丽的老兵中挑选了,当然了萧驸马从高句丽带数次回来的六七万兵也不尽都是北方人,也有朝廷初次出征时就从江淮征发的府兵在其中。真正北兵不过半数,多是东莱一带的。
不过不管怎么算,就算兵器的问题萧驸马钱粮足够好解决,兵源战马都是问题,将来充其量不超过有三四万人马的骑军便是顶了天了。倒是步军只要有钱粮钢铁、皮革物资,还不是尽可以扩充。新来军中的后进,自然是在步军中容易升迁得快了。rdquo;
程知节被劝住了,已经进了骑军的罗士信却是又警觉了起来,追着秦琼问:秦大哥,你如此一说小弟倒是想起这个问题了。如今小弟观察,萧驸马的军中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五千骑军。若是真扩充这数倍规模,咱的马匹却是从何而来的?江东之地,似乎并不牧马啊。rdquo;
秦琼左右看了一下,见并没有人,便扯过罗士信的肩膀,低声凑过去说:萧驸马自然有他的办法,武先生今年可是够忙的了,陛下把安抚恢复高句丽故地的事儿也丢给了萧驸马,驸马便在高句丽东北寻了突厥人的仆从部族之一契丹,从那里买进了一些马匹,还拿雪盐、生铁、茶叶等胡人之中高价的物资与他们交换,契丹穷苦,自然应允。听说武先生还在州夷岛上也大肆开辟了牧场,原本只是养牛羊、种苜蓿为主,去岁高句丽亡国之后,东北易马之途畅通后,便大肆收入养在那里。咱只要一心杀敌报国,好好训练,还怕没有好马用么?rdquo;
第四章 全军整编
果然秦琼一点都没有吹牛,仅仅到了六月末,罗士信就很是欣喜地分到了他这一旅士卒的战马,足足两百匹,一匹不少,都是高句丽东北的契丹人那里弄来的品种。》し如今的契丹,听说还只是臣服于突厥人的一个形同奴隶的仆从民族。说他们是契丹人,倒不是说如今地球上已经有以这个种族为主体民族所建成的国家政权了。充其量,只能说由契丹人构成的靺鞨、室韦盘踞在高句丽更东北方向、突厥正东,一直到大海之间的蛮荒之地;这些部落因为所处寒苦,所以虽然不得不臣服服侍突厥,但好在突厥人看不上他们那些破地儿,所以只要每年进贡以外,别的内务突厥人懒得来插手他们。
更何况再早几年的时候,这些部族虽然弱势,但好歹高句丽的国势强弱是不属于图觉得,所以契丹人组成的靺鞨、室韦实际上是两边认主子投靠,在两强争小弟的年代,那些小弟们自然比只有一个主子的时候日子好过一些,不会被欺压榨取得太狠。就好比劳工虽然苦命,但是只要有外资能够进入竞争资本家的位置,那么本土资本家多多少少要提高点人力成本留人,一个道理。
且不扯契丹人如今的命运境遇,单说这些契丹马看着自然不如突厥人惯用的偏西域马种那么高大健硕,但是耐力却是不错,尤其在负重后中速长途赶路上头有优势。罗士信虽然不懂得品鉴这些战马的品种诧异,但是本着一个天生骑手的敏感,还是可以从直观体察到这些差异。
一般来说,亚洲战马的品种,只局限于讨论北方马种的话,从东到西大致有这么一个特色。那就是越往东的品种耐力持久力越强,而越往西的品种更高大健壮、爆发力显著。数百年后用阿拉伯战马出名的马穆鲁克骑兵,在战争的洗礼中也学会了出征时随时随地带两匹马:一匹塞尔柱突厥马。行军的时候骑乘,驼铠甲。另一匹大食马/阿拉伯马,交战冲锋的时候才用。而且往往还得是比较激烈的、需要正面冲锋短兵相接的战斗才用;如果只是小规模的骚扰斥候战,或者游而不击在侧翼逡巡骑射的战斗,依然使用惯于耐力跑的塞尔柱突厥马。而契丹马种,就是一种看上去比突厥马更加冲刺速度慢一些、但耐力持久的马种。
hellip;hellip;
第一批东北来的战马到位之后,萧铣的整军计划也差不多完成了。当初就留在江东镇守的本土兵、或是萨水大败后不愿回归朝廷、如今身份洗白的皮岛兵也好亦或是后来从刘元进农民军和江淮农民军里搜刮的可用之兵,甚至后来租庸调法免兵役后征募的东阳兵、高句丽灭国后带回来的淮海行营残部,统统都被有机地重新整编了起来。
原本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之前。萧铣手头的嫡系部队只有平叛刘元进时的那些老家底而已,骑兵不过两千之数,几次战役下来有死伤,也有补充,大概保持在那个规模。后来一下子因为朝廷的海路军、淮海行营那些来护儿的旧部,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被杨广划拨给了萧铣,所以一下子骑兵总数才得以扩充到五千人。
既然这些兵力到了萧铣手下,萧铣当然没有让他们再按照原本的编制分散使用的道理,反正手头权力也已经够大,经过小半年的整合。这些军队如今都是靠萧铣自己筹措的钱粮来管饭发饷,已经开始有军阀化的趋势,所以除了朝廷的武官官爵、军职编制不能动之外。实际上的指挥体系已经倍重新集中梳理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