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女说得很有道理,余长宁认同点头,问金德曼道:不知女王殿下意思如何?
    金德曼正色回答道:不管唐军如何行事,新罗一方都将坚决的配合,而本王也将御驾亲征,带领花郎卫陪同贵军前往大耶城。
    那好,就这样决定。余长宁微笑颔首,柴元帅,传本帅将令,明日全军开赴大耶城,与百济展开决战。
    hellip;hellip;
    大唐贞观十九年八月一十四日,平壤道行军的大总管余长宁率领六万唐军,与御驾亲征的新罗女王金德曼一道,徐徐开赴大耶城。
    百济王扶余毗已经得知大唐援军抵达的消息,几经考虑自知不能抵挡,在向高句丽求援的同时,偷偷向百济国内撤退。
    然而可惜的是,新罗大将军金庾信乃是一名文韬武略的名将,早就看穿了扶余毗想要撤军的心理,待百济大军撤退的同时,新罗军队倾巢而出,死死地咬住百济军队不放,逼其决战。
    扶余毗心知强行撤退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伤亡,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暂缓撤退进行反击,同时,派往高句丽的求援特使去的更急了。
    八月十六日,大唐平壤军抵达大耶城外,与新罗大军一左一右夹击百济,开始了惨烈的对决。
    弥天杀声中,唐军六万大军同时发动,漫天红潮向着百济军阵压了过来,两军距离一箭之地时,唐军弓弩阵立即发动,长大的箭镞呼啸着,如同疾风骤雨般扑向百济军队,哀嚎惨叫声不绝于耳。
    弓弩阵之后,唐军踏着战鼓节奏,前举黑色铁盾,形成一片刷刷移动的钢铁坚阵,犹如一道势不可挡的洪流生生插入百济大阵,飓风般分割绞杀,顿时与百济军队搅成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团漩涡。
    在所向披靡的大唐铁军面前,百济军队一经接战便大为惊骇,唐军士卒砍杀如惊雷闪电如行云流水,百济军士纷纷中刀翻倒,大战没过多久已经是尸横绊脚了。
    大战进行了整整一天,直到黄昏日落,扶余毗终于下了撤退之令,带着残存军队向着西面仓惶败退。
    待到追杀了十余里,余长宁下令鸣金收兵,驻扎在大耶城之外。
    广袤的山塬在秋日的夕阳下混沌无边的雾红,极目望去,伏尸遍野,残烟袅袅,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浓郁的血腥味四处飘荡,激战了一天联军士卒并没有得到休息,数万人开始打扫战场,各部清点伤亡,原野上腾升而起的篝火亮若天上繁星。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德曼之邀
    及至翌日天明,一封战报已经送到了新罗女王金毗昙的案前,尽管一夜未眠,然而女王依旧是精神奕奕,她伸出纤手拿起战报展开细读,当得知百济竟战死有三万余人的时候,一双美目陡然就亮了起来。
    一员须发雪白神色健旺的老将正站在女王旁边,正是新罗大将军金庾信,此际他微笑说道:王上,这次真是一场了不起的大胜啊,仅此一役,相信百济再也无侵略我国之力,边疆也能安定十来年了。
    金德曼放下战报,笑盈盈地问道:大将军只求安国定边么?难道我们就不能拓展国土?
    金庾信老眼一闪,问道:女王之意,莫非是想要攻入百济?
    对,唐军也是这种思量,余元帅想让百济国变为历史。
    金庾信捋须沉吟了一番,皱眉道:王上,微臣觉得此事很是不妥。
    金德曼秀眉微微一蹙,说道:大将军此言何意?
    启禀王上,如果真让唐庭顺利攻占了百济全境,那我国岂不是也处在了唐庭的兵锋之下,假日时日若唐军攻灭高句丽,作为三韩的我们,只怕也难逃唐庭的兵锋啊。
    金德曼轻轻叹息道:大将军所说本王也曾想过,若非当初百济来势汹汹,本王也不想求助于李世民,然现在事情已成定局,唯一可做的,就只能跟随唐军平定百济。
    金庾信叹息点头,正色说道:老臣认为在此之前,女王应该与余元帅达成协议才行,百济之领土,新罗也应该有份,而非唐庭独吞。
    金德曼知道金庾信是在为新罗考虑,思忖了一番,不得不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长叹出声道:好吧,本王就试试看,但愿他能够同意。
    得到金德曼的邀请,余长宁委实有些意外,从自己坠崖负伤回到金城之后,两人的关系不知不觉有些冷淡了下来,即便是在一起的时候,谈论的也多为公事,余长宁很敏感地发现,金德曼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躲着自己。
    今夜金德曼只请自己,没有邀请柴秀云等人,很明显是想与自己举行单独会谈,至于会谈的内容是什么,尚且不得而知,然而余长宁可以肯定的是,新罗方面必定是有所要求。
    与苏紫若两人搭乘着华丽的王车缓缓入城,走得没多久,一片围着高墙的府邸出现在了余长宁眼前,这是大耶城的城守府,也是金庾信大军的幕府,金德曼御驾大耶城之后,正居住其中。
    到得车马场下得王车,早有王宫侍婢在此等候,将余长宁两人引到了一间僻静的院落。
    院落不大,一排古色古香的砖房呈马蹄形排列,院中种着一片花草,不过在萧瑟的秋风中皆已经衰败枯黄,唯有角落那棵胡杨树依旧傲然挺立。
    --

章节目录


帝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蜀中布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蜀中布衣并收藏帝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