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李秀宁巾帼不让须眉,短短一个月间,聚集了接近两万兵马。
其中刘德威、潘仁、戴元祥、王行敏等关内义军首领,带兵来头,队伍强大。
如今得知李世民带军进入京兆郡的边界,李秀宁立即带军来投,要献计夺取泾阳关。
……
金城内的帅府内,今日异常热闹,因为迎来了一批京城士子和贵族。
罗荣老爷子接到孙子的情报,走动京城一些豪族,促成了一批京城门阀子弟投奔西北参军。
与此同时,燕琅阁发挥作用,把一些门庭没落的士族中盛名才子,也都给渗透、拉拢,分别送出京城,在始平县城聚集,然后一起跟随商队,护送来到金城郡。
这里面大多名贵之后,如苏威的儿子苏均、苏昱,虞庆则的儿子虞仁孝、虞澄道,长孙炽的儿子长孙安世,韦孝宽的玄孙韦义节等,大多名臣名将之后。
还有一位青年,名为诸遂良,刚及弱冠二十岁,眉清目秀,在太学府读书,才气最近在京城名声鹊起,若是在以前,肯定很快传往各地,但乱世之中,才气也就不被人们怎么关注了。
还有一人,最近与诸遂良名气相当,名叫于宁志,也是太学府的一位优秀门生,历史上“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罗昭云接到这份名单之后,足有三四十人,顿时兴奋的一晚未眠,自古以来,争夺天下,人才储备才是根本,以前罗昭云不敢明目张胆地招揽人才,就是不想让杨广、宇文化及、虞世基等人猜忌,怀疑他有谋反之心,如今却不同了,这些名门之后,他可以不避嫌的招揽过来,直接提拔重用,依旧打着为镇压叛军、匡扶社稷的名义。
实力雄厚,羽翼丰满,罗昭云也就不担心江都那群人的猜忌,对洛阳、西京两个后辈杨隋亲王,也没有多少忌惮,才会这样不通过西京代王朝廷,自己随意招揽、任命人才了。
当天夜里,罗昭云设酒宴为众人接风洗尘,亲自作陪,对这些跟自己年纪相仿,大不了几岁,小不了多少,算是同一辈人。
宴会开始,这些人虽然在西京内都是贵族子弟,眼高于顶,祖辈上都是良臣名将,自信满满,但是见到罗成的时候,还是有些拘束。
因为他们在西京的官衔都不大,没有受到重用,贵族子弟往往会因为庇荫关系被推荐任职,可是他们的父辈,不是被降职处理,革职为民,就是因为父亲早逝,家族没落,还没有把他们推到很高位置,就撒手人寰,所以,这些人空有一些世袭爵位,没有高职位,也没有实权。
这十年内,罗成威名依靠战功立下,手握大军,杀伐果断,凭靠自己实力和功劳,年纪轻轻就获得国公爵位,当时少有,所以,来到军中,这些人既兴奋,又有些担忧,不敢太随意。
“诸位不必拘谨,当年本帅在西京时候,与一些人就是旧识了,你们的父辈,跟我在朝堂、沙场都曾并肩作战,尽管他们不在,物是人非,但是,我对他们的敬佩还是由衷的,发自肺腑。来到我西北军中,不会在乎你们以前做什么官职,不会管祖辈功劳多大,一切都考你们的才能和性格,来安排职务,如果胜任的话,会破格提拔,尽快受到重用。”
罗昭云这一番话,使得在场数十位西京人杰,都兴奋起来,如今乱世,难找到真正用武之地,各地都是农民起义军,他们这些贵族子弟,还不屑于去投奔窦建德、王薄、刘武周、梁师都等这些寒门、地方强族出身的人。
“罗帅,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朝廷千疮百孔,我们继续镇压叛军,四处救火,还有意义吗?”诸遂良借着酒劲,忽然询问道。
罗昭云微笑道:“可能大伙都有这个疑问,其实,不论朝廷如何,我罗成都要按部就班,在西北继续平定祸乱,因为这些起义军,并非各个都是仁义之师,他们打造反隋口号,四处祸害百姓,我要将西北平定,治理国泰民安。不论日后朝廷命运如何,江山会被谁所得,至少我能安抚一方百姓,这就值得。”
第0654章 交人交心
罗昭云跟这些士子们把酒言欢,放下了架子,言语中对他们都很重视,顿时让众人有一种宾客如归的感觉,心下都觉得,自己来对的地方。
苏均、苏昱、虞仁孝、虞澄道、长孙安世、韦义节、于宁志、诸遂良等人,皆出身贵族门第,自幼接触文化熏陶,视野和家传等,比寒门的士子要高出很多,这个时代,可不像宋代,教育体制推广得深,使寒门士子通过苦读高中状元,然后如何锦绣前程。
隋代尽管推行了科举制,开创了先河,但时断时续,名额极少,一届人数不足二十,而且被门阀打压,从没有重用,所以隋代科举在历史上只有开端的意义,实际上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宽,但中榜人数仍极其有限,乡学、县学、州学、太学体制并不完善,寒门读书的覆盖率还是不够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视过度,才会突飞猛进发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揽人才,那么基本八九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贵族的子弟,即便是没落的贵族,他们的孩子的视野、接触知识的机会、圈子,也不是耕夫、佃农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这些,罗昭云这个后世人,虽然看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要找人才,还是得顺应这个历史背景,需要把这些贵族优秀子弟给提前招揽过来。
--
其中刘德威、潘仁、戴元祥、王行敏等关内义军首领,带兵来头,队伍强大。
如今得知李世民带军进入京兆郡的边界,李秀宁立即带军来投,要献计夺取泾阳关。
……
金城内的帅府内,今日异常热闹,因为迎来了一批京城士子和贵族。
罗荣老爷子接到孙子的情报,走动京城一些豪族,促成了一批京城门阀子弟投奔西北参军。
与此同时,燕琅阁发挥作用,把一些门庭没落的士族中盛名才子,也都给渗透、拉拢,分别送出京城,在始平县城聚集,然后一起跟随商队,护送来到金城郡。
这里面大多名贵之后,如苏威的儿子苏均、苏昱,虞庆则的儿子虞仁孝、虞澄道,长孙炽的儿子长孙安世,韦孝宽的玄孙韦义节等,大多名臣名将之后。
还有一位青年,名为诸遂良,刚及弱冠二十岁,眉清目秀,在太学府读书,才气最近在京城名声鹊起,若是在以前,肯定很快传往各地,但乱世之中,才气也就不被人们怎么关注了。
还有一人,最近与诸遂良名气相当,名叫于宁志,也是太学府的一位优秀门生,历史上“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罗昭云接到这份名单之后,足有三四十人,顿时兴奋的一晚未眠,自古以来,争夺天下,人才储备才是根本,以前罗昭云不敢明目张胆地招揽人才,就是不想让杨广、宇文化及、虞世基等人猜忌,怀疑他有谋反之心,如今却不同了,这些名门之后,他可以不避嫌的招揽过来,直接提拔重用,依旧打着为镇压叛军、匡扶社稷的名义。
实力雄厚,羽翼丰满,罗昭云也就不担心江都那群人的猜忌,对洛阳、西京两个后辈杨隋亲王,也没有多少忌惮,才会这样不通过西京代王朝廷,自己随意招揽、任命人才了。
当天夜里,罗昭云设酒宴为众人接风洗尘,亲自作陪,对这些跟自己年纪相仿,大不了几岁,小不了多少,算是同一辈人。
宴会开始,这些人虽然在西京内都是贵族子弟,眼高于顶,祖辈上都是良臣名将,自信满满,但是见到罗成的时候,还是有些拘束。
因为他们在西京的官衔都不大,没有受到重用,贵族子弟往往会因为庇荫关系被推荐任职,可是他们的父辈,不是被降职处理,革职为民,就是因为父亲早逝,家族没落,还没有把他们推到很高位置,就撒手人寰,所以,这些人空有一些世袭爵位,没有高职位,也没有实权。
这十年内,罗成威名依靠战功立下,手握大军,杀伐果断,凭靠自己实力和功劳,年纪轻轻就获得国公爵位,当时少有,所以,来到军中,这些人既兴奋,又有些担忧,不敢太随意。
“诸位不必拘谨,当年本帅在西京时候,与一些人就是旧识了,你们的父辈,跟我在朝堂、沙场都曾并肩作战,尽管他们不在,物是人非,但是,我对他们的敬佩还是由衷的,发自肺腑。来到我西北军中,不会在乎你们以前做什么官职,不会管祖辈功劳多大,一切都考你们的才能和性格,来安排职务,如果胜任的话,会破格提拔,尽快受到重用。”
罗昭云这一番话,使得在场数十位西京人杰,都兴奋起来,如今乱世,难找到真正用武之地,各地都是农民起义军,他们这些贵族子弟,还不屑于去投奔窦建德、王薄、刘武周、梁师都等这些寒门、地方强族出身的人。
“罗帅,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朝廷千疮百孔,我们继续镇压叛军,四处救火,还有意义吗?”诸遂良借着酒劲,忽然询问道。
罗昭云微笑道:“可能大伙都有这个疑问,其实,不论朝廷如何,我罗成都要按部就班,在西北继续平定祸乱,因为这些起义军,并非各个都是仁义之师,他们打造反隋口号,四处祸害百姓,我要将西北平定,治理国泰民安。不论日后朝廷命运如何,江山会被谁所得,至少我能安抚一方百姓,这就值得。”
第0654章 交人交心
罗昭云跟这些士子们把酒言欢,放下了架子,言语中对他们都很重视,顿时让众人有一种宾客如归的感觉,心下都觉得,自己来对的地方。
苏均、苏昱、虞仁孝、虞澄道、长孙安世、韦义节、于宁志、诸遂良等人,皆出身贵族门第,自幼接触文化熏陶,视野和家传等,比寒门的士子要高出很多,这个时代,可不像宋代,教育体制推广得深,使寒门士子通过苦读高中状元,然后如何锦绣前程。
隋代尽管推行了科举制,开创了先河,但时断时续,名额极少,一届人数不足二十,而且被门阀打压,从没有重用,所以隋代科举在历史上只有开端的意义,实际上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宽,但中榜人数仍极其有限,乡学、县学、州学、太学体制并不完善,寒门读书的覆盖率还是不够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视过度,才会突飞猛进发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揽人才,那么基本八九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贵族的子弟,即便是没落的贵族,他们的孩子的视野、接触知识的机会、圈子,也不是耕夫、佃农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这些,罗昭云这个后世人,虽然看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要找人才,还是得顺应这个历史背景,需要把这些贵族优秀子弟给提前招揽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