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听了来龙去脉后小桃也不敢耽搁,立马叫上四个护院作苦力,一起回城中买米。
苏鸾则带着水琴跟着荣公子,去了山后那些灾民临时聚居的地方。
灾民们聚居的地方还算不错,是晋江观此前的一处安置所,有屋遮风避雨。只是山上粮食少,道观将为数不多的粮食分一部分给他们,使得两方都拮据。
荣公子现在所背的菜蔬,是今日从京中带回来的。灾民们很感激他,在院子里的几个灾民看到他来,远远的便朝他鞠躬。
将东西留下后,苏鸾和荣公子没有多待,回了山下等小桃他们回来。
通过聊天,苏鸾得知荣公子是耕读兴家,极为贫寒。直到去年考中探花入了翰林院,太师才认为他继续住在破屋子里不宜融入京中圈子,故而让他搬进了太师府住。
荣公子初入仕途,俸禄微薄,太师时而为他在人脉上引路,他那点儿俸禄甚至不够打点之用。故而这一年看似风光,其实也是捉襟见肘。
眼下想帮这些灾民,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又不好再朝人伸手。
而荣公子上回之所以在无邀贴的情况下,厚着脸皮去苏府参加乔迁宴,其实是为了接近户部尚书,想求他谏言,给灾民们谋求一条出路。
那户部尚书如何说?苏鸾好奇道。
官官相护。荣公子坐在石台上叹了口气,又详细说明道:那几个县的涝灾,本就是因为工部的水利工程监管不善。若谏言上去,工部尚书亦是要被问责的。
听到这儿,苏鸾想着若是她直接去找陆锦珩,这事也不是不可以办成,只是那样等同给陆锦珩在朝中竖敌。
再说此事若由国家出面解决还算她的善举么?
那自然是不能算的,也自然不能给她积福的。
这样想着,苏鸾觉得还是自己亲自动手吧。反正百来口子人,只吃米还吃不垮她忠贤伯府,大不了再把陆锦珩平日里送她的珍宝首饰当一当。
小姐,小桃他们回来了!出去放哨的水琴兴冲冲跑回来。
苏鸾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高兴道:那开始将粮食往山上运吧!
护院儿们每人肩扛两大袋米就上了山,荣公子扛一袋,苏鸾和水琴则合力抬一袋,小桃留在山下看粮食。
原本大家是坚决不让苏鸾亲自动手的,奈何她认定了亲力而为的才是善举,故而大家拗不过她只能由着。
苏鸾想,现在无非是出些力,出力那可是为了保住小命儿啊!
原本照这速度算着要三趟才能运完,然而灾民们见苏鸾帮他们,自此不用再出去讨饭,呼啦啦全下了山去扛米。很快便将粮食全搬去了聚集地。
接受了众人的感谢后,苏鸾便准备回城了。只是这回正好捎着随便搭车来的荣公子。
荣公子不会骑马,只能与苏鸾她们同乘马车。好在的两个丫鬟陪着,苏鸾才觉得没那么别扭。
第150章
回京后, 长街不似城外的官道畅行无阻,故而苏鸾他们的马车行驶速度也渐渐放缓。苏鸾百无聊赖的透过窗牖观察外面的情形。
晡时, 离着晚饭的时辰还早,街道上的百姓多是在采买菜蔬肉蛋之类, 以作晚饭用。
一个瞎婆婆左手领着小孙子, 右手拄着一根拐杖,正在鱼摊前买鱼。
摊贩熟练的在水盆里捞出一条大活鱼来, 上了钩子称重,笑呵呵的吆喝道:三斤二两, 称高高儿的!
哎。瞎婆婆点头表示买下, 握着拐杖的那只手开始在腰间摸索, 摸索出一个破旧的钱袋子来, 取了银子交给小贩儿。
小贩儿高兴的收了银子,热情道:我给您绑上个草绳好让您提着!
瞎婆婆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贩儿将那条称完的大活鱼抱起后,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手心里一滑,鱼儿便蹿回了水中!
小贩立马伸手进去捞,很快便在盆底的某个角落里捞出一条明显小一号的鱼。动作麻溜的在鱼唇上串了麻绳, 递给瞎婆婆。
您拿好!
瞎婆婆伸手去接, 手才抬起, 便听一旁的小孙儿喃喃道:奶奶这条鱼是死的
小孙儿看上去也就三岁左右, 口齿尚还不清, 这话说出来奶声奶气的没半分力度。
瞎婆婆伸至半道儿的手蓦地僵住了,随后收回,有些生气道:你可不能骗我这个瞎婆子啊!
小贩儿狠狠瞪了那小孙子一眼, 脸上已是没了先前的客气,你这小孩儿怎么能胡说八道呢?
就一条鱼,我还能骗你们不成?!
小孙儿见摊贩凶凶的样子,吓的往奶奶背后藏。瞎婆婆背过手去揽着孙儿,说道:那你给我的这条鱼是活的还是死的?
小贩儿理亏的低头看了看手里那条早上就死了的鱼,心想对方虽是瞎子,可活物死物还是好分辨的,他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可是让他给个瞎子和孩子认错那是断不可能的!
于是他狡辩道:原本当然是活的!只不过我刚才穿透鱼唇给你系绳子时,它就死了可这条鱼就是你的那条,如今我是为了给你们行方便才弄死它的,你们可不兴抵赖的啊!
--
苏鸾则带着水琴跟着荣公子,去了山后那些灾民临时聚居的地方。
灾民们聚居的地方还算不错,是晋江观此前的一处安置所,有屋遮风避雨。只是山上粮食少,道观将为数不多的粮食分一部分给他们,使得两方都拮据。
荣公子现在所背的菜蔬,是今日从京中带回来的。灾民们很感激他,在院子里的几个灾民看到他来,远远的便朝他鞠躬。
将东西留下后,苏鸾和荣公子没有多待,回了山下等小桃他们回来。
通过聊天,苏鸾得知荣公子是耕读兴家,极为贫寒。直到去年考中探花入了翰林院,太师才认为他继续住在破屋子里不宜融入京中圈子,故而让他搬进了太师府住。
荣公子初入仕途,俸禄微薄,太师时而为他在人脉上引路,他那点儿俸禄甚至不够打点之用。故而这一年看似风光,其实也是捉襟见肘。
眼下想帮这些灾民,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又不好再朝人伸手。
而荣公子上回之所以在无邀贴的情况下,厚着脸皮去苏府参加乔迁宴,其实是为了接近户部尚书,想求他谏言,给灾民们谋求一条出路。
那户部尚书如何说?苏鸾好奇道。
官官相护。荣公子坐在石台上叹了口气,又详细说明道:那几个县的涝灾,本就是因为工部的水利工程监管不善。若谏言上去,工部尚书亦是要被问责的。
听到这儿,苏鸾想着若是她直接去找陆锦珩,这事也不是不可以办成,只是那样等同给陆锦珩在朝中竖敌。
再说此事若由国家出面解决还算她的善举么?
那自然是不能算的,也自然不能给她积福的。
这样想着,苏鸾觉得还是自己亲自动手吧。反正百来口子人,只吃米还吃不垮她忠贤伯府,大不了再把陆锦珩平日里送她的珍宝首饰当一当。
小姐,小桃他们回来了!出去放哨的水琴兴冲冲跑回来。
苏鸾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高兴道:那开始将粮食往山上运吧!
护院儿们每人肩扛两大袋米就上了山,荣公子扛一袋,苏鸾和水琴则合力抬一袋,小桃留在山下看粮食。
原本大家是坚决不让苏鸾亲自动手的,奈何她认定了亲力而为的才是善举,故而大家拗不过她只能由着。
苏鸾想,现在无非是出些力,出力那可是为了保住小命儿啊!
原本照这速度算着要三趟才能运完,然而灾民们见苏鸾帮他们,自此不用再出去讨饭,呼啦啦全下了山去扛米。很快便将粮食全搬去了聚集地。
接受了众人的感谢后,苏鸾便准备回城了。只是这回正好捎着随便搭车来的荣公子。
荣公子不会骑马,只能与苏鸾她们同乘马车。好在的两个丫鬟陪着,苏鸾才觉得没那么别扭。
第150章
回京后, 长街不似城外的官道畅行无阻,故而苏鸾他们的马车行驶速度也渐渐放缓。苏鸾百无聊赖的透过窗牖观察外面的情形。
晡时, 离着晚饭的时辰还早,街道上的百姓多是在采买菜蔬肉蛋之类, 以作晚饭用。
一个瞎婆婆左手领着小孙子, 右手拄着一根拐杖,正在鱼摊前买鱼。
摊贩熟练的在水盆里捞出一条大活鱼来, 上了钩子称重,笑呵呵的吆喝道:三斤二两, 称高高儿的!
哎。瞎婆婆点头表示买下, 握着拐杖的那只手开始在腰间摸索, 摸索出一个破旧的钱袋子来, 取了银子交给小贩儿。
小贩儿高兴的收了银子,热情道:我给您绑上个草绳好让您提着!
瞎婆婆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贩儿将那条称完的大活鱼抱起后,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手心里一滑,鱼儿便蹿回了水中!
小贩立马伸手进去捞,很快便在盆底的某个角落里捞出一条明显小一号的鱼。动作麻溜的在鱼唇上串了麻绳, 递给瞎婆婆。
您拿好!
瞎婆婆伸手去接, 手才抬起, 便听一旁的小孙儿喃喃道:奶奶这条鱼是死的
小孙儿看上去也就三岁左右, 口齿尚还不清, 这话说出来奶声奶气的没半分力度。
瞎婆婆伸至半道儿的手蓦地僵住了,随后收回,有些生气道:你可不能骗我这个瞎婆子啊!
小贩儿狠狠瞪了那小孙子一眼, 脸上已是没了先前的客气,你这小孩儿怎么能胡说八道呢?
就一条鱼,我还能骗你们不成?!
小孙儿见摊贩凶凶的样子,吓的往奶奶背后藏。瞎婆婆背过手去揽着孙儿,说道:那你给我的这条鱼是活的还是死的?
小贩儿理亏的低头看了看手里那条早上就死了的鱼,心想对方虽是瞎子,可活物死物还是好分辨的,他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可是让他给个瞎子和孩子认错那是断不可能的!
于是他狡辩道:原本当然是活的!只不过我刚才穿透鱼唇给你系绳子时,它就死了可这条鱼就是你的那条,如今我是为了给你们行方便才弄死它的,你们可不兴抵赖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