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他们要做的是一道开封名菜——鲤鱼焙面。
这道菜是在清朝的时候出名的,当初慈禧太后到了开封地界,尝过之后连声称赞,鲤鱼焙面从此名声大噪。
司南是跟爷爷学的,爷爷做鱼是一绝,拉面差点,以至于到现在司南也没学会拉面。好在,他碰上了最擅拉面的姜大厨,两人刚好合作。
鱼是正宗的黄河鲤鱼,长一乍半,重一斤半,刮鳞去腮,将鱼身用极薄的刀细细割开,热锅炸透,旺火热油调芡汁。
每次勾芡时,司南都会有种莫名的喜悦。
看着浓稠的芡汁咕嘟嘟冒着泡,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他坐着小马扎等在厨房门口,一会儿问一遍“做好了吗”,爷爷总会笑呵呵地回:“再数一百下,数完一百下就能吃了。”
司南浅笑着,默默地数完了一百下。
姜大厨道:“司小东家,鱼成了吗?”
司南收回思绪,笑着回:“马上成。”
“那我下面了?”
“嗯,就按咱们说的,一半一半。”
“好嘞!”姜大厨手一翻,一团面放进油锅,另一团码到屉上,小火炸,大火蒸。
炸面快,稍稍变成金黄色,便立即捞出来。
司南也把鱼捞到了长碟中。
姜大厨瞅准时机,夹着龙须面小心而又快速地铺到鱼身上。
现代的鲤鱼焙面是将鱼侧放,龙须面码成长条形,整齐地盖在鱼上。
司南做了改良,炸鱼的时候有意做了个造型,鱼身是趴着的,有点像松鼠桂鱼,龙须面张扬地摆在鱼尾处,做成迎风招展的形状,再把芡汁一层深一层浅地往上一浇,这鱼仿佛一下子活了。
有人惊呼:“嚯,瞧着倒像‘鲤鱼跃龙门’!”
司南笑着回:“郎君好眼力,就是这个名。”
对方被夸了,笑呵呵地执了执手。
这个小插曲倒是让不少裁判注意到司南这边,赵灵犀特意跑过来,尝了一口,连连点头。
她原本就爱好美食,尤其最近被唐玄和狄咏联手坑了,为了安抚糟糕的情绪,立志把汴京城吃个遍。
赵灵犀对司南的心情很复杂,还是喜欢他这张脸,然而一想到他会打鼾、磨牙、放屁、扔臭袜子,就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了。
可是,单单尝了一口鱼肉,就又动摇了。能做出这等美食的小仙男,就算打鼾磨牙也没关系吧?
范萱儿也过来了,趾高气昂,“炸鱼需得用油,你觉得寻常人家做得起吗?”
司南打了个响指,“所以,还有一种做法。”
姜大厨把笼屉搬过来,司南长勺一抡,浇上芡汁。两条鱼,一条炸,一条蒸,配在一起,一金一银,倒是好看。
司南笑眯眯道:“喜欢油荤味的便吃炸的,肠胃弱的可吃蒸的,一鱼两吃,随心所欲。”
旁边有位读书人,抚掌赞道:“好一个随心所欲!我瞧着这一金一银两条鱼,倒能配成一道菜,就叫……”
“风调雨顺。”司南笑道。
范萱儿挑刺:“‘鲤龙跃龙门’勉强说得过去,‘风调雨顺’未免太牵强。”
赵灵犀呛声道:“如何牵强?难道你不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范萱儿一噎,闹了个没脸,娇声娇气地向狄咏求助,“二表哥,永安县主误会萱儿了……”
狄咏看都没看她,只笑眯眯瞧着赵灵犀,“误会就误会吧,谁让她是你嫂嫂。”
“胡说八道,我才不是!”赵灵犀炸毛。
狄咏坏笑,“成,都依你。”
赵灵犀:……
转头夹了一大块蒸鱼,化悲愤为饭量。
读书人反应慢了半拍,突然道:“妙啊!诸位且看,这两条鱼,一条油炸,仿若迎风而上,一条水蒸,像是逆水竞游,叫‘风调雨顺’实乃妙极!”
“朕也觉得极好。”赵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后面乌泱泱跟着一群人。
唐玄递给司南一个安心的眼神。
司南弯着眼睛眨了眨。
两个人的小动作全被有人心看进了眼里。
皇后一百个瞧不上,打算回头就跟官家说,必须管管,免得让唐玄一个人搅得整个皇家失了体面。
司南聪明地把话题拉回了菜色上:“这两条鱼,炸的香酥可口,蒸的鲜滑软嫩,显贵之家吃得,平民之家也吃得,年轻体壮者吃得,老弱脾虚者也吃得。”
刚好应了百味赛的主题——天下皆可食。
赵祯实在不想让司南太得意。
这小子要么太聪明,要么就是当真心怀万民,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总能戳进他心坎里。
唉!
怪不得能叫玄儿喜欢。
赵祯硬撑着没说夸赞的话,只淡淡地点了点头,便去了下一家。
唐玄走之前悄悄捏了捏司南的手,司南还礼似的拽了拽他的袖子。
皇后冷不丁瞧见了,简直没眼看。
俩人旁若无人地你捏我一下,我拽你一把,幼稚得不行,却又甜得黏牙。
最后,还是赵仲针小少年把唐玄拉走的。
其余裁判留在司南的摊位上,细细品评,喜欢的便留下牌子,不喜欢的走开便好。
许多平民都留下了牌子,不是因为鲤鱼焙面,而是因为二豆做的一道面食——“菜莽”。
菜莽是河南民间小吃,薄而透明的面皮有点像粤菜中的肠粉,胖嘟嘟皱巴巴的形状又有点像毛毛虫面包,面皮中裹着厚厚的馅料,有韭菜、鸡蛋、木耳、小肉丁。
--
这道菜是在清朝的时候出名的,当初慈禧太后到了开封地界,尝过之后连声称赞,鲤鱼焙面从此名声大噪。
司南是跟爷爷学的,爷爷做鱼是一绝,拉面差点,以至于到现在司南也没学会拉面。好在,他碰上了最擅拉面的姜大厨,两人刚好合作。
鱼是正宗的黄河鲤鱼,长一乍半,重一斤半,刮鳞去腮,将鱼身用极薄的刀细细割开,热锅炸透,旺火热油调芡汁。
每次勾芡时,司南都会有种莫名的喜悦。
看着浓稠的芡汁咕嘟嘟冒着泡,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他坐着小马扎等在厨房门口,一会儿问一遍“做好了吗”,爷爷总会笑呵呵地回:“再数一百下,数完一百下就能吃了。”
司南浅笑着,默默地数完了一百下。
姜大厨道:“司小东家,鱼成了吗?”
司南收回思绪,笑着回:“马上成。”
“那我下面了?”
“嗯,就按咱们说的,一半一半。”
“好嘞!”姜大厨手一翻,一团面放进油锅,另一团码到屉上,小火炸,大火蒸。
炸面快,稍稍变成金黄色,便立即捞出来。
司南也把鱼捞到了长碟中。
姜大厨瞅准时机,夹着龙须面小心而又快速地铺到鱼身上。
现代的鲤鱼焙面是将鱼侧放,龙须面码成长条形,整齐地盖在鱼上。
司南做了改良,炸鱼的时候有意做了个造型,鱼身是趴着的,有点像松鼠桂鱼,龙须面张扬地摆在鱼尾处,做成迎风招展的形状,再把芡汁一层深一层浅地往上一浇,这鱼仿佛一下子活了。
有人惊呼:“嚯,瞧着倒像‘鲤鱼跃龙门’!”
司南笑着回:“郎君好眼力,就是这个名。”
对方被夸了,笑呵呵地执了执手。
这个小插曲倒是让不少裁判注意到司南这边,赵灵犀特意跑过来,尝了一口,连连点头。
她原本就爱好美食,尤其最近被唐玄和狄咏联手坑了,为了安抚糟糕的情绪,立志把汴京城吃个遍。
赵灵犀对司南的心情很复杂,还是喜欢他这张脸,然而一想到他会打鼾、磨牙、放屁、扔臭袜子,就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了。
可是,单单尝了一口鱼肉,就又动摇了。能做出这等美食的小仙男,就算打鼾磨牙也没关系吧?
范萱儿也过来了,趾高气昂,“炸鱼需得用油,你觉得寻常人家做得起吗?”
司南打了个响指,“所以,还有一种做法。”
姜大厨把笼屉搬过来,司南长勺一抡,浇上芡汁。两条鱼,一条炸,一条蒸,配在一起,一金一银,倒是好看。
司南笑眯眯道:“喜欢油荤味的便吃炸的,肠胃弱的可吃蒸的,一鱼两吃,随心所欲。”
旁边有位读书人,抚掌赞道:“好一个随心所欲!我瞧着这一金一银两条鱼,倒能配成一道菜,就叫……”
“风调雨顺。”司南笑道。
范萱儿挑刺:“‘鲤龙跃龙门’勉强说得过去,‘风调雨顺’未免太牵强。”
赵灵犀呛声道:“如何牵强?难道你不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范萱儿一噎,闹了个没脸,娇声娇气地向狄咏求助,“二表哥,永安县主误会萱儿了……”
狄咏看都没看她,只笑眯眯瞧着赵灵犀,“误会就误会吧,谁让她是你嫂嫂。”
“胡说八道,我才不是!”赵灵犀炸毛。
狄咏坏笑,“成,都依你。”
赵灵犀:……
转头夹了一大块蒸鱼,化悲愤为饭量。
读书人反应慢了半拍,突然道:“妙啊!诸位且看,这两条鱼,一条油炸,仿若迎风而上,一条水蒸,像是逆水竞游,叫‘风调雨顺’实乃妙极!”
“朕也觉得极好。”赵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后面乌泱泱跟着一群人。
唐玄递给司南一个安心的眼神。
司南弯着眼睛眨了眨。
两个人的小动作全被有人心看进了眼里。
皇后一百个瞧不上,打算回头就跟官家说,必须管管,免得让唐玄一个人搅得整个皇家失了体面。
司南聪明地把话题拉回了菜色上:“这两条鱼,炸的香酥可口,蒸的鲜滑软嫩,显贵之家吃得,平民之家也吃得,年轻体壮者吃得,老弱脾虚者也吃得。”
刚好应了百味赛的主题——天下皆可食。
赵祯实在不想让司南太得意。
这小子要么太聪明,要么就是当真心怀万民,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总能戳进他心坎里。
唉!
怪不得能叫玄儿喜欢。
赵祯硬撑着没说夸赞的话,只淡淡地点了点头,便去了下一家。
唐玄走之前悄悄捏了捏司南的手,司南还礼似的拽了拽他的袖子。
皇后冷不丁瞧见了,简直没眼看。
俩人旁若无人地你捏我一下,我拽你一把,幼稚得不行,却又甜得黏牙。
最后,还是赵仲针小少年把唐玄拉走的。
其余裁判留在司南的摊位上,细细品评,喜欢的便留下牌子,不喜欢的走开便好。
许多平民都留下了牌子,不是因为鲤鱼焙面,而是因为二豆做的一道面食——“菜莽”。
菜莽是河南民间小吃,薄而透明的面皮有点像粤菜中的肠粉,胖嘟嘟皱巴巴的形状又有点像毛毛虫面包,面皮中裹着厚厚的馅料,有韭菜、鸡蛋、木耳、小肉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