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吃完饭咱们是不是就可以来这里捡炮了?”
“吃完饭再捡。”
赵曼想到前世报道里面被炸伤手的孩子,叮嘱韩景林韩景柏要看着孩子们点,别让他们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放鞭炮。
这会儿的人把孩子的性命看的并不是很重,有时候还不如一只能过年宰来吃的猪崽子值钱。
昨晚上,韩石头父子四个给韩大伯不知道说了什么,今早韩大伯起来就看见他的气色比昨天要好上不少了。
脸上也带着喜气。
吃饭之前要先祭祖,这是规矩。
桌上摆好了饭菜,碗里面装了少少的一勺饭,就由家里最年长的女性长辈,也就是王桂花同志喊人:“爹娘,爷爷奶奶,景瑜的外公外婆,太公太婆,内祖外祖,都来吃饭了。”
全家人表情凝重,面带肃穆的看着餐桌。
约莫过了一分钟,王桂花拿着一个酒杯,在椅子前面的地板上撒下来一点酒水,就算是请祖先们喝了酒。
礼毕把饭再倒进大锅里面。
这个米饭还是可以继续吃的。
今天过年,煮饭的时候就煮了五斤白米饭,一块红薯都没加。
孩子们很少能够吃上没加红薯的白米饭,一个个的紧张的抱着饭碗,也不敢夹菜,最后还是大人给夹的。
唐彩云跟蔡秀敏这点比较好,倒不会给孩子们全夹肉,芋头青菜萝卜,样样都会让孩子们吃点。
韩景瑜也会给赵曼夹菜,一边夹一边说:“芋头是预示来年有好运气,这芋头一窝有好多芋头儿,所以过年必须要吃,青菜是预示着来年清清洁洁,也要吃一点,鱼预示着年年有余,这几个菜你多吃一点。”
咱们
华国是礼仪之邦,规矩大,赵曼知道这些规矩传承下来,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现在来说意义就是吃完了别人夹过来的芋头,萝卜和白菜,也就没有那么多肚子吃肉了。
赵曼看了碗里面堆得小山高的芋头,发愣了半晌。
吃吧吃吧。
今天肉菜多,孩子们也头一回不用红薯扎肚子,埋头苦干就是吃,几个大人一边吃一边说着话。
韩景林听说,明年要放开了养猪了,只是杀完要给公家留一半,他问父母的意思,要不要也养一头猪。
要是以前,谁敢想,连养鸡都要按户头。
当初为了多养几只鸡,好多些人家差点分了家。
韩大伯其实也挺高兴的,如果是在自己家过年,难免又要听陈巧梅说一些难听的话,在这里热闹哄哄的人又多。
他不好意思挑好些的菜吃,几个侄子就拼命往他碗里夹,都堆成小山包一样了。
第171章
韩石头拿出儿子送的白酒, 跟韩大伯喝两倍,语气里面未免有炫耀的意思:“大哥,这可是老大从京市带回来的杏花村”
是韩景瑜在火车上买的其实。
好吧反正大伯也不懂, 趁着心情好,兄弟几个喝了几杯, 有点喝高了的意思。
韩石头拍着大伯的肩膀说:“哥, 是我对不住你。”
兄弟两个叙旧的话题有点上头。
年饭是在天越来越亮的过程中吃完的。
这才是最好的寓意,从黑暗走向光明。
吃完饭,媳妇们开始收拾桌子,男人们还是跟大爷一样坐在炕上吃瓜子打牌喝茶抽烟,这种封建社会留下来的陋习简直让人不忍吐槽。
赵曼也过了中二阶段, 学会了入乡随俗,跟着婆婆和两个妯娌一起打扫。
王桂花当了婆婆, 可以指挥媳妇了:“老二家的洗碗, 老大家的扫地, 老三家的收拾盘子碟子。”
唐彩云领了最最不好干的洗碗的活, 开始烧热水洗碗。
今天家里的菜都有油, 冷水也洗不干净, 她可是太羡慕赵曼了, 赚钱多的人就能得到照顾, 她这个最早进门的儿媳妇,已经成了头号清洁工。
在桃花村待到了中午,也该回去跟韩昌君他们过除夕夜了。
除了南方极少一部分地方以外, 全国人民都还是晚上过来的。
韩景瑜可真是太纠结了,结婚第二天就回老家睡,好好的新媳妇自己可真是没搂够呢。
出门的时候脚上都带着风。
王桂花看着儿子一副“我要赶紧”回去的样子,凉凉的说:“老大, 你这好容易回来过个年,也不在家里多住几天?”
韩景瑜噎住:“娘,过几年我再回来,那边不是有几个京市的朋友,我们约好了晚上一起包饺子嘛。”
京市人嘛,都是晚上过年的,人家包饺子。
风俗不一样,过的也不一样,都是年味浓浓。
王桂花就不说话了,继续凉凉的看着儿子。
韩景瑜假装不知道老娘的意思:“咱离的这么近,您想我了就去我那边住几天,我让赵曼给你收拾一间屋子出来?”
人老了不愿意离家太远,虽说远离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数千公里,可到底村里面的人都是老人
,也住习惯了,外面再好她也住不习惯。
王桂花摇摇头:“回头去你那里转转可以,可我还是不习惯在外面睡,算了你该走就走吧,别忘了你大伯的事儿。”
夫妻两人上了车,韩景瑜骑着车子就往家属区方向走。
只有十来里地,骑过去也要半个小时呢,男人身上有发泄不完的力量,把单车蹬到飞起,刚出了村子,赵曼就好奇的问:“你大伯什么事情,你们昨晚上商量了半宿吧?”
--
“吃完饭再捡。”
赵曼想到前世报道里面被炸伤手的孩子,叮嘱韩景林韩景柏要看着孩子们点,别让他们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放鞭炮。
这会儿的人把孩子的性命看的并不是很重,有时候还不如一只能过年宰来吃的猪崽子值钱。
昨晚上,韩石头父子四个给韩大伯不知道说了什么,今早韩大伯起来就看见他的气色比昨天要好上不少了。
脸上也带着喜气。
吃饭之前要先祭祖,这是规矩。
桌上摆好了饭菜,碗里面装了少少的一勺饭,就由家里最年长的女性长辈,也就是王桂花同志喊人:“爹娘,爷爷奶奶,景瑜的外公外婆,太公太婆,内祖外祖,都来吃饭了。”
全家人表情凝重,面带肃穆的看着餐桌。
约莫过了一分钟,王桂花拿着一个酒杯,在椅子前面的地板上撒下来一点酒水,就算是请祖先们喝了酒。
礼毕把饭再倒进大锅里面。
这个米饭还是可以继续吃的。
今天过年,煮饭的时候就煮了五斤白米饭,一块红薯都没加。
孩子们很少能够吃上没加红薯的白米饭,一个个的紧张的抱着饭碗,也不敢夹菜,最后还是大人给夹的。
唐彩云跟蔡秀敏这点比较好,倒不会给孩子们全夹肉,芋头青菜萝卜,样样都会让孩子们吃点。
韩景瑜也会给赵曼夹菜,一边夹一边说:“芋头是预示来年有好运气,这芋头一窝有好多芋头儿,所以过年必须要吃,青菜是预示着来年清清洁洁,也要吃一点,鱼预示着年年有余,这几个菜你多吃一点。”
咱们
华国是礼仪之邦,规矩大,赵曼知道这些规矩传承下来,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现在来说意义就是吃完了别人夹过来的芋头,萝卜和白菜,也就没有那么多肚子吃肉了。
赵曼看了碗里面堆得小山高的芋头,发愣了半晌。
吃吧吃吧。
今天肉菜多,孩子们也头一回不用红薯扎肚子,埋头苦干就是吃,几个大人一边吃一边说着话。
韩景林听说,明年要放开了养猪了,只是杀完要给公家留一半,他问父母的意思,要不要也养一头猪。
要是以前,谁敢想,连养鸡都要按户头。
当初为了多养几只鸡,好多些人家差点分了家。
韩大伯其实也挺高兴的,如果是在自己家过年,难免又要听陈巧梅说一些难听的话,在这里热闹哄哄的人又多。
他不好意思挑好些的菜吃,几个侄子就拼命往他碗里夹,都堆成小山包一样了。
第171章
韩石头拿出儿子送的白酒, 跟韩大伯喝两倍,语气里面未免有炫耀的意思:“大哥,这可是老大从京市带回来的杏花村”
是韩景瑜在火车上买的其实。
好吧反正大伯也不懂, 趁着心情好,兄弟几个喝了几杯, 有点喝高了的意思。
韩石头拍着大伯的肩膀说:“哥, 是我对不住你。”
兄弟两个叙旧的话题有点上头。
年饭是在天越来越亮的过程中吃完的。
这才是最好的寓意,从黑暗走向光明。
吃完饭,媳妇们开始收拾桌子,男人们还是跟大爷一样坐在炕上吃瓜子打牌喝茶抽烟,这种封建社会留下来的陋习简直让人不忍吐槽。
赵曼也过了中二阶段, 学会了入乡随俗,跟着婆婆和两个妯娌一起打扫。
王桂花当了婆婆, 可以指挥媳妇了:“老二家的洗碗, 老大家的扫地, 老三家的收拾盘子碟子。”
唐彩云领了最最不好干的洗碗的活, 开始烧热水洗碗。
今天家里的菜都有油, 冷水也洗不干净, 她可是太羡慕赵曼了, 赚钱多的人就能得到照顾, 她这个最早进门的儿媳妇,已经成了头号清洁工。
在桃花村待到了中午,也该回去跟韩昌君他们过除夕夜了。
除了南方极少一部分地方以外, 全国人民都还是晚上过来的。
韩景瑜可真是太纠结了,结婚第二天就回老家睡,好好的新媳妇自己可真是没搂够呢。
出门的时候脚上都带着风。
王桂花看着儿子一副“我要赶紧”回去的样子,凉凉的说:“老大, 你这好容易回来过个年,也不在家里多住几天?”
韩景瑜噎住:“娘,过几年我再回来,那边不是有几个京市的朋友,我们约好了晚上一起包饺子嘛。”
京市人嘛,都是晚上过年的,人家包饺子。
风俗不一样,过的也不一样,都是年味浓浓。
王桂花就不说话了,继续凉凉的看着儿子。
韩景瑜假装不知道老娘的意思:“咱离的这么近,您想我了就去我那边住几天,我让赵曼给你收拾一间屋子出来?”
人老了不愿意离家太远,虽说远离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数千公里,可到底村里面的人都是老人
,也住习惯了,外面再好她也住不习惯。
王桂花摇摇头:“回头去你那里转转可以,可我还是不习惯在外面睡,算了你该走就走吧,别忘了你大伯的事儿。”
夫妻两人上了车,韩景瑜骑着车子就往家属区方向走。
只有十来里地,骑过去也要半个小时呢,男人身上有发泄不完的力量,把单车蹬到飞起,刚出了村子,赵曼就好奇的问:“你大伯什么事情,你们昨晚上商量了半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