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曲星教文曲星,不就是正理吗?”
“等将来我家二郎考了状元,也做了官,也能提拔亲家呢,和陈举人也相互照应!”
刘玉真:“……”文曲星有两个的吗?
“这也不能让我儿收他为徒啊!”家里的人许是被陈世文嘱咐过,张氏丝毫不松口,“这是万万不能的,你家二郎读书好,就让他写文章来,给我儿看看,指点两回也就是了。”
“这怎么能行,”杨太太大惊失色,“这指点和拜师哪能一样呢?何太太你可是答应了我们家定是能让我家二郎拜陈举人为师的,不然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就定下亲事!”
一屋子的人顿时就看着姑太太陈桂花,看得她坐立不安,坐在她身边的二女儿更是神情紧张。
“呵呵,这,这要商量商量,商量商量,”陈桂花贴近了杨太太小声说道:“我那侄儿最孝顺不过的,晚些我和我爹商量商量定能成。”
杨太太面色稍缓。
张氏也低声和刘玉真商量,“老三媳妇啊,你说这叫什么事,他姑母瞧着杨家富贵,一听那媒人说就同意了,也不想想老三是她何家的儿子吗会听她的话?”
絮絮叨叨的抱怨了一通。
刘玉真这才明白前因后果,从她昨日理的帖子来看,那些想要拜师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都被陈世文拒绝了,杨家估计也是其中一个。不过杨家有个适婚的儿子,于是瞧上了在隔壁镇上有座酒楼的何家,想要通过结亲达成目的。
杨家在县城开绸缎庄的,县上及周边镇上合起来共有三家铺子,杨家大郎也正读书,准备着明年下场,陈桂花特地找人去他那书塾打听过的,据说是个能中秀才的。
人也好,没什么不良嗜好。
于是陈桂花就动心了,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婚事。
两家人一拍即合,陈桂花拍着胸脯保证能让杨家二郎拜入侄儿门下,但是杨家也不是个蠢的,提出要先拜师才能下定,于是就有这么一出。
刘玉真啼笑皆非。
这杨家和何家议亲,竟把陈世文给扯进来了,难怪前些日子上门的媒婆说想嫁入坡下村如今没有田地陪嫁都不行了,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件事还得让陈世文处理才行,也不知道他那边如何了。
另一头,陈世文在收到桂枝的禀报后站起了身子,他原本的打算是宴席前再回去的,不过是表妹的未来婆家不必如何慎重,但桂枝这么一说他顿时便坐不住了,整了整衣裳走出了书房。
他先去了正厅,招待何姑父何表弟以及杨家父子的地方,这里没有剑拔弩张相反还十分融洽。何姑父和杨老爷都是生意人,和陈老太爷,陈父谈天说地的聊得正欢,杨家大郎也是个活络的,和不善言辞的陈世诚也能说上几句话,期间还不忘照顾着何小表弟。
陈世文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杨老爷笑呵呵地站了起来,拱手道:“陈举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自上回远远的瞧见陈举人还是您中举后从省城回来去县衙那会儿,当时整个县城都轰动了。”
陈世文也回礼,“杨老爷言重了,在下忙着温习功课来晚了,还望恕罪。”
杨老爷受宠若惊,连忙又回礼,“科举要紧,科举要紧,我们如今就是亲家了,这回上门就是认认门,认认门呵呵。”
“快,大郎这就是你一直仰慕的陈举人,快快过来拜见!”
“陈举人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大儿子了,在县城的书塾念书预备着明年下场,今日带来聆听您的教诲,若能学得您的万一啊就是咱们的福分了。”
杨家大郎刚才还是一副侃侃其谈的模样,如今站在陈世文面前却有几分拘谨,作揖道:“学生杨育成见过陈举人。”
“不必多礼,”陈世文将他扶了起来,“我也不过比你痴长几岁,多学了几年罢了,当不得如此赞誉。”
见过礼之后几人分坐了两边。
陈世文随口对着杨大郎考较了几句,知晓这是个下过苦工的,脸上顿时柔和了几分,再问了一遍经义见他答得毫无章法顿时微微皱眉。
杨大郎在陈世文严厉的目光下说得越发磕绊,好不容易断断续续说完了脸上都冒出了一层汗珠。
“陈,陈举人,”一整个厅的人都关注着他们两个,其中又以杨老爷最为关切,见这样的情形顿时吓了一跳,忙问道:“我儿这是……这是……”
陈世文不答,反问道:“适才听杨老爷您说令郎预备着明年下场?”
“是是是。”杨老爷连忙回答。
“我刚刚考较了几句,发现令郎对于四书还是熟的,诗也做得不错,但是……”在杨老爷和杨大郎殷切的目光下陈世文斟酌着说道:“但是他对于四书只是通读背诵,并未融会贯通,这样恐怕……”
杨老爷和杨大郎脸色都白了,忙追问道:“如何?”
“如今科举越发的注重经义策论,令郎却一窍不通,能否考中秀才,难说啊。”这倒是实话,陈世文并没有欺骗他们,和前朝以及今朝初立时的“以诗取士”不同,如今的朝廷更注重官员的做事能力,总体而言做了大官的都是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的。
纯粹的诗才越发的少。
但民间由于千百年的经验以及某些顽固不化的老秀才、老童生、老举人等还是教导出了好些适应不了如今科举规则的读书人,他们不学经义、不学策论、不讲实际,纷纷在科举这道大门下折戟。
--
“等将来我家二郎考了状元,也做了官,也能提拔亲家呢,和陈举人也相互照应!”
刘玉真:“……”文曲星有两个的吗?
“这也不能让我儿收他为徒啊!”家里的人许是被陈世文嘱咐过,张氏丝毫不松口,“这是万万不能的,你家二郎读书好,就让他写文章来,给我儿看看,指点两回也就是了。”
“这怎么能行,”杨太太大惊失色,“这指点和拜师哪能一样呢?何太太你可是答应了我们家定是能让我家二郎拜陈举人为师的,不然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就定下亲事!”
一屋子的人顿时就看着姑太太陈桂花,看得她坐立不安,坐在她身边的二女儿更是神情紧张。
“呵呵,这,这要商量商量,商量商量,”陈桂花贴近了杨太太小声说道:“我那侄儿最孝顺不过的,晚些我和我爹商量商量定能成。”
杨太太面色稍缓。
张氏也低声和刘玉真商量,“老三媳妇啊,你说这叫什么事,他姑母瞧着杨家富贵,一听那媒人说就同意了,也不想想老三是她何家的儿子吗会听她的话?”
絮絮叨叨的抱怨了一通。
刘玉真这才明白前因后果,从她昨日理的帖子来看,那些想要拜师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都被陈世文拒绝了,杨家估计也是其中一个。不过杨家有个适婚的儿子,于是瞧上了在隔壁镇上有座酒楼的何家,想要通过结亲达成目的。
杨家在县城开绸缎庄的,县上及周边镇上合起来共有三家铺子,杨家大郎也正读书,准备着明年下场,陈桂花特地找人去他那书塾打听过的,据说是个能中秀才的。
人也好,没什么不良嗜好。
于是陈桂花就动心了,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婚事。
两家人一拍即合,陈桂花拍着胸脯保证能让杨家二郎拜入侄儿门下,但是杨家也不是个蠢的,提出要先拜师才能下定,于是就有这么一出。
刘玉真啼笑皆非。
这杨家和何家议亲,竟把陈世文给扯进来了,难怪前些日子上门的媒婆说想嫁入坡下村如今没有田地陪嫁都不行了,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件事还得让陈世文处理才行,也不知道他那边如何了。
另一头,陈世文在收到桂枝的禀报后站起了身子,他原本的打算是宴席前再回去的,不过是表妹的未来婆家不必如何慎重,但桂枝这么一说他顿时便坐不住了,整了整衣裳走出了书房。
他先去了正厅,招待何姑父何表弟以及杨家父子的地方,这里没有剑拔弩张相反还十分融洽。何姑父和杨老爷都是生意人,和陈老太爷,陈父谈天说地的聊得正欢,杨家大郎也是个活络的,和不善言辞的陈世诚也能说上几句话,期间还不忘照顾着何小表弟。
陈世文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杨老爷笑呵呵地站了起来,拱手道:“陈举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自上回远远的瞧见陈举人还是您中举后从省城回来去县衙那会儿,当时整个县城都轰动了。”
陈世文也回礼,“杨老爷言重了,在下忙着温习功课来晚了,还望恕罪。”
杨老爷受宠若惊,连忙又回礼,“科举要紧,科举要紧,我们如今就是亲家了,这回上门就是认认门,认认门呵呵。”
“快,大郎这就是你一直仰慕的陈举人,快快过来拜见!”
“陈举人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大儿子了,在县城的书塾念书预备着明年下场,今日带来聆听您的教诲,若能学得您的万一啊就是咱们的福分了。”
杨家大郎刚才还是一副侃侃其谈的模样,如今站在陈世文面前却有几分拘谨,作揖道:“学生杨育成见过陈举人。”
“不必多礼,”陈世文将他扶了起来,“我也不过比你痴长几岁,多学了几年罢了,当不得如此赞誉。”
见过礼之后几人分坐了两边。
陈世文随口对着杨大郎考较了几句,知晓这是个下过苦工的,脸上顿时柔和了几分,再问了一遍经义见他答得毫无章法顿时微微皱眉。
杨大郎在陈世文严厉的目光下说得越发磕绊,好不容易断断续续说完了脸上都冒出了一层汗珠。
“陈,陈举人,”一整个厅的人都关注着他们两个,其中又以杨老爷最为关切,见这样的情形顿时吓了一跳,忙问道:“我儿这是……这是……”
陈世文不答,反问道:“适才听杨老爷您说令郎预备着明年下场?”
“是是是。”杨老爷连忙回答。
“我刚刚考较了几句,发现令郎对于四书还是熟的,诗也做得不错,但是……”在杨老爷和杨大郎殷切的目光下陈世文斟酌着说道:“但是他对于四书只是通读背诵,并未融会贯通,这样恐怕……”
杨老爷和杨大郎脸色都白了,忙追问道:“如何?”
“如今科举越发的注重经义策论,令郎却一窍不通,能否考中秀才,难说啊。”这倒是实话,陈世文并没有欺骗他们,和前朝以及今朝初立时的“以诗取士”不同,如今的朝廷更注重官员的做事能力,总体而言做了大官的都是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的。
纯粹的诗才越发的少。
但民间由于千百年的经验以及某些顽固不化的老秀才、老童生、老举人等还是教导出了好些适应不了如今科举规则的读书人,他们不学经义、不学策论、不讲实际,纷纷在科举这道大门下折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