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此话一出,再没谁敢吭声。贵妃要闹,却被皇后身边的嬷嬷拿臭布堵住了嘴,也被五花大绑给捆绑了起来。
赵王见状,自是要救自己母妃。皇后则再次下命:“赵王若敢违抗本宫懿旨,可休怪本宫不念你皇家血脉之情。御驾之前,你们母子胆敢胡闹,惊搅了圣上灵魂,乃是大不敬之罪。”
赵王也被刀架脖子上,拿下了。
没有宫变,也没有血洗。有的,只是在圣上去世五天后,太子紧跟着去世。
圣上驾崩,自是太子继位。如今太子又紧随其父而去,自是由太子之嫡长子继位。
一切都顺理成章。
年前办了两场国丧,这个年,注定是过不好了。所以,到了年底,民间也没有了如往常一样的热闹。大家都很低调,也就是各家关起门来吃了顿团圆饭而已。
不能饮酒作乐,不能嬉笑一团。各府门口,更不能张灯结彩。
圣上大丧过后,也到了来年二月份。而这个时候,萧衍也十三了。
因还在替祖父和父亲守孝,萧衍也没有急着登位,只是以太子的身份居住在东宫内处理朝政之事。日子已经由钦天监选好了,登基大典选在了六月中的一日。
萧衍虽还未登基,但却已经在处理朝政之事了。太后以太子年纪尚小为由,和皇后二人随太子一道上早朝,分坐于太子左右,垂帘听政。
萧衍在祖母和母亲授意下,颁发的第一道旨意便就是,打发几位已经到了年纪且也有封地的皇叔去其封地。若无皇召,不得入京。
第二道旨意则是,玉嫔原乃先吴王之妻,如今发回吴地,死后按吴王妃待遇与先吴王合葬。又念先吴王膝下无子,便将玉嫔之子衡阳王收养于先吴王名下,继承先吴王爵位,改封吴王,随吴王太妃一道发往吴地。
两道旨意一下,便是几位王爷在京中享乐惯了,不肯走,这个节骨眼上,也不敢违抗圣命,只能接旨。
相比于其他几位王爷的不情不愿,衡阳王倒是真诚接旨谢恩。
玉嫔母子临行前,一起入宫去太后寝宫道别。太后如今对玉嫔母子,倒是真没什么成见,二人关系似乎又恢复到了当年还是妯娌的时候。
撇走衡阳王后,二人倒是说起了几句悄悄话来。
太后不得不承认,若不是有玉嫔相助,怕她一应行事也不会有这么顺利。其实这些年来,圣上一直忌惮于她,到了最后几个月的时候,他更是连踏足都不踏足她寝宫一步,更遑论是让她近身了。
若无玉嫔相助,圣上……不,现在应该是叫惠文帝了,惠文帝也根本不会死得那么恰到好处。
如此一来,玉嫔母子报了仇,而她也如愿以偿,顺利得到了原本就该属于他们母子的皇位。
这是一笔交易,是那日玉嫔来她寝宫,她们二人商谈了一个下午的交易。
“之前许多年,是哀家错怪你了,哀家向你道歉。”如今那个男人已经不在了,太后心境也放宽了许多。如今得到了这些权势后,再回想从前,不免也要在心中笑话自己眼界窄。
原也不是吴王妃的错,何苦她当年竟恨她到如此地步呢?
之前的玉嫔,如今的吴王太妃,倒一直都看得很开。
“臣妾心中从未怪过太后娘娘,便是从前太后并不能理解臣妾,臣妾也知道,太后生气,乃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该有的情绪反应。试想,若是当年吴王抢了别人的妻子入王府藏匿,臣妾心里肯定也会如太后当年一样。”
“这些年,臣妾心中也只有先吴王一个。之所以苟活至今,不过也只是为了衡儿而已。如今他顺利认祖归宗,记在了先吴王名下,臣妾哪怕即刻去地底下见先吴王,也没什么遗憾了。”
太后却说:“你是苦尽甘来,如今真正的好日子才算开始。你也还算年轻,身子也还不错,吴地又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到了那里,颐养天年,再让侧妃给衡儿生两三个孩子,以后有的是你高兴的日子。”
吴王太妃笑着福身谢恩:“臣妾多谢太后娘娘。”
“去吧。”太后说,“衡儿还在宫外等你,莫要误了赶路的好时辰。”
“臣妾拜别太后娘娘,恭祝娘娘万福安康。”吴王太妃俯首叩恩。
母子二人出了宫后,直接上了宫城外的马车。也没再回衡阳郡王府了,而是直接出发往城门口的方向去。
母子二人共乘一车,吴王太妃见儿子始终沉默不言,到底知道他的心事,于是伸出手去,紧紧握住他手说:“当年是你自己没有坚持,错过便就是错过了。如今既然知道她嫁了个十分好的夫婿,你又何必再意难平呢?”
“放过她,也放过你自己。”
吴王闻声朝母亲望过来,笑容勉强,但却真诚。
“总归是有遗憾的。”吴王说,“这些日子来,儿臣一直都在想,若是当年儿臣并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正视自己的心,或许便就不是如今的这番场景了。”
“衡儿,你要知道,假设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时光又不会倒流,假设那么多,除了给自己徒增烦恼外,又还能有什么意义?活在过去和幻想中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幸福的,只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的人,才会过得满足。”
他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不是人人都能有母亲的这份心胸的。
--
赵王见状,自是要救自己母妃。皇后则再次下命:“赵王若敢违抗本宫懿旨,可休怪本宫不念你皇家血脉之情。御驾之前,你们母子胆敢胡闹,惊搅了圣上灵魂,乃是大不敬之罪。”
赵王也被刀架脖子上,拿下了。
没有宫变,也没有血洗。有的,只是在圣上去世五天后,太子紧跟着去世。
圣上驾崩,自是太子继位。如今太子又紧随其父而去,自是由太子之嫡长子继位。
一切都顺理成章。
年前办了两场国丧,这个年,注定是过不好了。所以,到了年底,民间也没有了如往常一样的热闹。大家都很低调,也就是各家关起门来吃了顿团圆饭而已。
不能饮酒作乐,不能嬉笑一团。各府门口,更不能张灯结彩。
圣上大丧过后,也到了来年二月份。而这个时候,萧衍也十三了。
因还在替祖父和父亲守孝,萧衍也没有急着登位,只是以太子的身份居住在东宫内处理朝政之事。日子已经由钦天监选好了,登基大典选在了六月中的一日。
萧衍虽还未登基,但却已经在处理朝政之事了。太后以太子年纪尚小为由,和皇后二人随太子一道上早朝,分坐于太子左右,垂帘听政。
萧衍在祖母和母亲授意下,颁发的第一道旨意便就是,打发几位已经到了年纪且也有封地的皇叔去其封地。若无皇召,不得入京。
第二道旨意则是,玉嫔原乃先吴王之妻,如今发回吴地,死后按吴王妃待遇与先吴王合葬。又念先吴王膝下无子,便将玉嫔之子衡阳王收养于先吴王名下,继承先吴王爵位,改封吴王,随吴王太妃一道发往吴地。
两道旨意一下,便是几位王爷在京中享乐惯了,不肯走,这个节骨眼上,也不敢违抗圣命,只能接旨。
相比于其他几位王爷的不情不愿,衡阳王倒是真诚接旨谢恩。
玉嫔母子临行前,一起入宫去太后寝宫道别。太后如今对玉嫔母子,倒是真没什么成见,二人关系似乎又恢复到了当年还是妯娌的时候。
撇走衡阳王后,二人倒是说起了几句悄悄话来。
太后不得不承认,若不是有玉嫔相助,怕她一应行事也不会有这么顺利。其实这些年来,圣上一直忌惮于她,到了最后几个月的时候,他更是连踏足都不踏足她寝宫一步,更遑论是让她近身了。
若无玉嫔相助,圣上……不,现在应该是叫惠文帝了,惠文帝也根本不会死得那么恰到好处。
如此一来,玉嫔母子报了仇,而她也如愿以偿,顺利得到了原本就该属于他们母子的皇位。
这是一笔交易,是那日玉嫔来她寝宫,她们二人商谈了一个下午的交易。
“之前许多年,是哀家错怪你了,哀家向你道歉。”如今那个男人已经不在了,太后心境也放宽了许多。如今得到了这些权势后,再回想从前,不免也要在心中笑话自己眼界窄。
原也不是吴王妃的错,何苦她当年竟恨她到如此地步呢?
之前的玉嫔,如今的吴王太妃,倒一直都看得很开。
“臣妾心中从未怪过太后娘娘,便是从前太后并不能理解臣妾,臣妾也知道,太后生气,乃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该有的情绪反应。试想,若是当年吴王抢了别人的妻子入王府藏匿,臣妾心里肯定也会如太后当年一样。”
“这些年,臣妾心中也只有先吴王一个。之所以苟活至今,不过也只是为了衡儿而已。如今他顺利认祖归宗,记在了先吴王名下,臣妾哪怕即刻去地底下见先吴王,也没什么遗憾了。”
太后却说:“你是苦尽甘来,如今真正的好日子才算开始。你也还算年轻,身子也还不错,吴地又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到了那里,颐养天年,再让侧妃给衡儿生两三个孩子,以后有的是你高兴的日子。”
吴王太妃笑着福身谢恩:“臣妾多谢太后娘娘。”
“去吧。”太后说,“衡儿还在宫外等你,莫要误了赶路的好时辰。”
“臣妾拜别太后娘娘,恭祝娘娘万福安康。”吴王太妃俯首叩恩。
母子二人出了宫后,直接上了宫城外的马车。也没再回衡阳郡王府了,而是直接出发往城门口的方向去。
母子二人共乘一车,吴王太妃见儿子始终沉默不言,到底知道他的心事,于是伸出手去,紧紧握住他手说:“当年是你自己没有坚持,错过便就是错过了。如今既然知道她嫁了个十分好的夫婿,你又何必再意难平呢?”
“放过她,也放过你自己。”
吴王闻声朝母亲望过来,笑容勉强,但却真诚。
“总归是有遗憾的。”吴王说,“这些日子来,儿臣一直都在想,若是当年儿臣并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正视自己的心,或许便就不是如今的这番场景了。”
“衡儿,你要知道,假设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时光又不会倒流,假设那么多,除了给自己徒增烦恼外,又还能有什么意义?活在过去和幻想中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幸福的,只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的人,才会过得满足。”
他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不是人人都能有母亲的这份心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