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此时,徐旭拿出了一叠报纸,笑容可掬地道:“本埠新闻界多有提及诸位此次赴沪之事,我觉得极好!”
于见青也赶紧挤过来,把报纸排开一看。报纸上关于各类影戏的广告部分,足足能占到四分之一版面,还不包括谈论这些作品的新闻。
【京城新星名旦金雀“金仙”者赴沪演出,本报转载美人照一张,新戏大有可观!】
【金仙以仙子神韵闻名京城,是世间少有之品,此番来沪,观众可一饱眼福了。】
从来报纸上广告最多的,就是各类影戏,关于他们的新闻也是最多的。因沪上看戏,第一看容貌,第二看舞台,第三才看唱功,所以提起金雀,多是谈论她颇属难得的美貌。
金雀的照片还是很吸引人的。
但有谈及舞台的,却远不如京城报上那样鼓吹了,多数轻描淡写。现在的沟通说方便也方便,但还没有后世那样毫无障碍,大家看到多是本地报纸。
名角的名号能传到沪上,但没来这边淌过江湖,宣扬了解的还是不如京城本地。
在京城,早就没人敢说沪上布景是天下无双了。
可在沪上,还是会被质疑——
【又及,书学名家纪霜雨为导演一职,将带来所谓写意式样舞台,据闻曾在京城创下演出记录,连演月余,或可一看。】
【纪霜雨于京城战败闽帮布景意匠蒋四海,京中一时奉为行首,此来似有雄心。可惜蒋四海并非闽帮头号人物,布景界更有数派高手,所谓写意风者,在沪上能否创下佳绩?】
【舞台据称是京派新兴风格,守旧写意,不知会否影响金雀演出效果。】
因为字帖的发行,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字帖,纪霜雨作为书法家倒是扬名了。可沪上新闻界,看上去对他的舞台设计,不少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也有说好话的,要是仔细看,基本都和昆仑书局沾关系。
戏剧是要亲眼观看,感受才最深的艺术。
沪上的记者编辑们,便是看到京城同行的吹嘘,在难以想象实景的情况下,还是没法立刻产生认可,他们自己平时也没少运用夸张手法。
何况这里还是蒋四海的大本营,他们能看纪霜雨顺眼么。
再者说,两边观众爱好嘛,本来也不太一样。
多少京城名角来了沪上还不是折戟,这个地方,不是那么好征服的!
还有少数提及春雷剧社的,兴趣倒还高点,因为他们是这边的高校请来演出,而且据说是更加创新的写实风——这个更符合沪上惯来的审美,让人好奇还能怎么再创新。
于见青虽然是新剧人,但他早已视纪霜雨为自己人,他自己也看了,纪导演布置的京戏也是绝佳的,具有开创性的。
“这哪里极好了!有些个记者,没有眼见之实,便妄加揣测。守旧是守旧,写意是写意!”于见青为纪霜雨叫屈,还不满地看着徐旭。
商业剧界便是这样了,无论新剧旧剧,生意是第一的,能兼具艺术性那固然好,但一定要选择,当然选赚钱咯。
“哈哈哈哈,于老师误会了,鄙人不是那个意思。”徐旭笑道。
纪霜雨也道:“我认同,我也觉得极好。”
在于见青不解的眼神中,徐旭说道:“我不是指他们说得极好。纵然有些误解,但是您看,这么多新闻,不管是夸是中立,但极少贬低的,都在关注金雀女士的演出,这样咱们宣传起来就省力很多了。只要人能走进剧院,不就看咱们的本事了。”
于见青这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说极好,他们看的是关注度,反正口碑在上演后自有分辨。
纪霜雨点头,“嗯,沪上戏剧由来是全华夏效仿之处,自有过人之处,我们也不能指望这里的记者,二话不说就帮咱们吹捧吧。有不了解、怀疑是肯定的,咱们在京城连演月余就是很了不得,但听说沪上红火的剧,能连演上几个月。”
魏可声虽然不感兴趣,但懂人情世故,当然也要跟风说几句好话:“两部剧既然都出自纪先生之手,肯定差不了,沪上观众也向来是很具审美的。”
“哈哈哈哈是极,而且咱们开篇极好,以金雀女士的本事,票房我想差不了。”徐旭看到本人后,对他们的信心是越来越有了,心里想着,这怎么着,也得连着演一个月吧?
初次来嘛,保守一点想!
再则,京城名角赴沪,多要拜码头,请报界、票界的人士吃饭,如此他们也会竭力宣传。但金雀是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拜码头的,这么些报纸,收集的都是她来之前的新闻。
想到这里,徐旭不由感慨:“说起来,这个新闻阵势,很少名角能有,别怪鄙人说话直接,若非知道金雀女士没演出时,都是闭门学习,又是我从下火车便接到饭店来……我几乎要以为您和本埠新闻界的名流何时结交了!”
纪霜雨:“……”
周斯音:“……”
其他人:“……”
这一枪中的,今天有戏迷来接,但不是金雀,而是纪霜雨的。
也的确有人和新闻界大佬结交,也不是金雀,还是纪霜雨……
……
聚过之后,大家入住酒店,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沪上,于见青倒不是,便有人央着要他带去逛逛。今日不去,明日就要开始排演几日后的演出了,怕是没时间。
--
于见青也赶紧挤过来,把报纸排开一看。报纸上关于各类影戏的广告部分,足足能占到四分之一版面,还不包括谈论这些作品的新闻。
【京城新星名旦金雀“金仙”者赴沪演出,本报转载美人照一张,新戏大有可观!】
【金仙以仙子神韵闻名京城,是世间少有之品,此番来沪,观众可一饱眼福了。】
从来报纸上广告最多的,就是各类影戏,关于他们的新闻也是最多的。因沪上看戏,第一看容貌,第二看舞台,第三才看唱功,所以提起金雀,多是谈论她颇属难得的美貌。
金雀的照片还是很吸引人的。
但有谈及舞台的,却远不如京城报上那样鼓吹了,多数轻描淡写。现在的沟通说方便也方便,但还没有后世那样毫无障碍,大家看到多是本地报纸。
名角的名号能传到沪上,但没来这边淌过江湖,宣扬了解的还是不如京城本地。
在京城,早就没人敢说沪上布景是天下无双了。
可在沪上,还是会被质疑——
【又及,书学名家纪霜雨为导演一职,将带来所谓写意式样舞台,据闻曾在京城创下演出记录,连演月余,或可一看。】
【纪霜雨于京城战败闽帮布景意匠蒋四海,京中一时奉为行首,此来似有雄心。可惜蒋四海并非闽帮头号人物,布景界更有数派高手,所谓写意风者,在沪上能否创下佳绩?】
【舞台据称是京派新兴风格,守旧写意,不知会否影响金雀演出效果。】
因为字帖的发行,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字帖,纪霜雨作为书法家倒是扬名了。可沪上新闻界,看上去对他的舞台设计,不少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也有说好话的,要是仔细看,基本都和昆仑书局沾关系。
戏剧是要亲眼观看,感受才最深的艺术。
沪上的记者编辑们,便是看到京城同行的吹嘘,在难以想象实景的情况下,还是没法立刻产生认可,他们自己平时也没少运用夸张手法。
何况这里还是蒋四海的大本营,他们能看纪霜雨顺眼么。
再者说,两边观众爱好嘛,本来也不太一样。
多少京城名角来了沪上还不是折戟,这个地方,不是那么好征服的!
还有少数提及春雷剧社的,兴趣倒还高点,因为他们是这边的高校请来演出,而且据说是更加创新的写实风——这个更符合沪上惯来的审美,让人好奇还能怎么再创新。
于见青虽然是新剧人,但他早已视纪霜雨为自己人,他自己也看了,纪导演布置的京戏也是绝佳的,具有开创性的。
“这哪里极好了!有些个记者,没有眼见之实,便妄加揣测。守旧是守旧,写意是写意!”于见青为纪霜雨叫屈,还不满地看着徐旭。
商业剧界便是这样了,无论新剧旧剧,生意是第一的,能兼具艺术性那固然好,但一定要选择,当然选赚钱咯。
“哈哈哈哈,于老师误会了,鄙人不是那个意思。”徐旭笑道。
纪霜雨也道:“我认同,我也觉得极好。”
在于见青不解的眼神中,徐旭说道:“我不是指他们说得极好。纵然有些误解,但是您看,这么多新闻,不管是夸是中立,但极少贬低的,都在关注金雀女士的演出,这样咱们宣传起来就省力很多了。只要人能走进剧院,不就看咱们的本事了。”
于见青这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说极好,他们看的是关注度,反正口碑在上演后自有分辨。
纪霜雨点头,“嗯,沪上戏剧由来是全华夏效仿之处,自有过人之处,我们也不能指望这里的记者,二话不说就帮咱们吹捧吧。有不了解、怀疑是肯定的,咱们在京城连演月余就是很了不得,但听说沪上红火的剧,能连演上几个月。”
魏可声虽然不感兴趣,但懂人情世故,当然也要跟风说几句好话:“两部剧既然都出自纪先生之手,肯定差不了,沪上观众也向来是很具审美的。”
“哈哈哈哈是极,而且咱们开篇极好,以金雀女士的本事,票房我想差不了。”徐旭看到本人后,对他们的信心是越来越有了,心里想着,这怎么着,也得连着演一个月吧?
初次来嘛,保守一点想!
再则,京城名角赴沪,多要拜码头,请报界、票界的人士吃饭,如此他们也会竭力宣传。但金雀是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拜码头的,这么些报纸,收集的都是她来之前的新闻。
想到这里,徐旭不由感慨:“说起来,这个新闻阵势,很少名角能有,别怪鄙人说话直接,若非知道金雀女士没演出时,都是闭门学习,又是我从下火车便接到饭店来……我几乎要以为您和本埠新闻界的名流何时结交了!”
纪霜雨:“……”
周斯音:“……”
其他人:“……”
这一枪中的,今天有戏迷来接,但不是金雀,而是纪霜雨的。
也的确有人和新闻界大佬结交,也不是金雀,还是纪霜雨……
……
聚过之后,大家入住酒店,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沪上,于见青倒不是,便有人央着要他带去逛逛。今日不去,明日就要开始排演几日后的演出了,怕是没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