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虽未入仕途,然远见卓识,绝非凡俗,由此人出使,卑臣以项上人头保其必成。一番话措辞激烈,木清嘉素来沉稳的脸上亦泛起心绪澎湃的微红。
黄州苏凌?妫语全然陌生,不由看向孙预。
臣也听过苏凌,其人果如木大人所言,才学堪当一代风流。臣以为可用。
木清嘉见孙预如此说,倒也怔了怔,未料孙预也听过苏凌的名字,且似乎相熟颇深。
好。那明日便发文寻访此人。妫语看了眼沙漏,对木清嘉道,你且跪安吧。有苏凌的消息,便报于有司。
是。卑臣告退。木清嘉起身跪安而出,对于女皇与孙预君臣之间有如此默契,微觉讶异。不是说女皇乃闻氏二女么?
苏凌是谁?妫语随意地孙预对座坐了,问出纳闷了有些时候的问题。如若那个人真有这样的声名,如何她不知道?但如若是无名小卒,何以他孙预会知?木清嘉会荐?
孙预伸手摸了摸她的手背,只觉冰冷一片,便拉过来在自己两手间捂着,说到苏凌,还得由承建元年,你登基时算起。
我登基?妫语讶然,心下又有恍然,怪自己不知情了,那时的她还处于朝政之外,忙着谋划亲政还来不及。
孙预笑看她一眼,沉沉地说了两个字,撤藩。
黄 州苏凌的才名是因藩而起,却也是因藩而寂。早在妫语登基之际,他已直陈投进,极言藩祸虽隐却危及国本,当及早绸缪。当时,位居摄政王的孙业环见了便暗中查 访其人,并录入幕僚。后来孙预启用柳昌之,并派他作了长泉的监察使,为的就是可以压一压南王。而此后,苏凌屡出奇谋,牵制四藩,不然以南王如此躁进之人, 焉会在新皇登基了五年之后才兴兵要反?正是因朝廷争取到了这五年的准备时间,在日后与藩兵相抗时不至于处处败绩,并终于反败为胜。对于平藩,苏凌功不可 没。可是,苏凌如此谋划,终也招来南王忌恨,此际正在承建四年。
妫语沉默,接下去的事她已能猜到三分,承建四年,正是朝廷与藩王一触即发的时候。四藩拥兵一方,兵力雄厚,于朝廷来说,是能拖一时是一时,不得以,但只有牺牲一个苏凌了。这举动在妫语看来,其实也的确憋闷至极,正如同汉景之于晁错,不得不为,却也是不该为之。
当 时只好以科场舞弊一案,将其牵连入内,永不得再入仕为官,并将其发配陈州一年。孙预的话里杂着浓浓的叹息,深深沉沉,本想让他暂居陈州以防南王暗算, 谁知他一片拳拳报国之心,竟丝毫不顾一身安危,重返夷州,经略安排,与当时府衙、总兵多番密晤,甚至还有一些书信辗转投到摄政王府。至承建五年,我收到了 最后一封长长的奏牒。孙预闭目长长一叹,那是碧落长远的国策,撤藩在即。但却言明了三藩先除,缓图麟州,富民强兵,肃清海防,再图经略北防,远交突 利,近辅羌蒙,如此方可与匈奴一战而决胜负。方可耗麟州之兵,以伺撤麟州之藩。苏凌是算到了几十年后啊。
妫语静静地听着,这话与木清嘉所说的是如此相似。因着孙预话中的那份悠长的惋惜与追思,也因着苏凌雄图伟略的谋划,她竟似一步步地看到了碧落的未来,山河表里,江山多娇,总有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谋臣文士为之抛洒热血,鞠躬尽瘁。
流年faye 2007-03-29 19:13
第二部 庙堂篇 第二十三章 发轫苍梧
算 科一试方落,武泉失守的事也终于传到朝廷百官的耳中,一石击起千层浪,朝廷顿时乱成一片。激进者纷纷要求一战,绥靖者则又一味退让,甚至说打不过不如割洮 关以求边关安宁的都有。几番朝会下来,把妫语气得脸色发青,两方都是胡闹,却俱在那边死谏,以为自己真能搏个直臣的美名!而真正有些看法的人,却因着这混 乱的朝议而根本出不得口,一说话便得罪两方。唯一可堪称幸的便是此番闻家倒是出奇的安静,没有淌这趟混水,让妫语省了不少心力。
但极为敏锐的麟王却正挑上了这个时机上奏称病,并声称关外匈奴兵时有侵袭,早朝廷一步要求增兵为援。增兵自是不可能,但要再想调动麟王的一兵一卒,只怕也是难了。
正 在这个气头上,而朝会上又是吵吵闹闹,三天过去,已是妫语所能容忍的极限。眼看着孙预已差不多布置好,她便开始发难。刚好有一个自动跳到这个刀口上,吏部 司封员外郎孔仕在眼见着主战的简居道遭了冷眼,便自以为是的觉得皇上的意思必将倾于主和。于是这一日无所顾忌的在紫宸殿上大放厥辞,说什么傲民举事,虽成 不荣,兵事一起,必重挫百姓,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目中无人地在殿上说得激进派是多么得祸国殃民。
臣以为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才不足以有众,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夫圣君治世,怀柔四方,以德来之,宣教化于蒙昧,使其民风自醇,则不费一兵一卒,兵患立消,无敌无寇矣。
妫语单手抚眉,揉了揉拧得有些酸疼的眉心,逸出一声冷笑,那依爱卿之言,只要敦行教化,则关可以不守,兵可以不陈,城可以不固,国可以无防了?那如若外侮凌辱,国之尊严何在?国破城亡,百姓的性命何在?君王的尊严何在?君辱臣死,到时你如何自守?
--
黄州苏凌?妫语全然陌生,不由看向孙预。
臣也听过苏凌,其人果如木大人所言,才学堪当一代风流。臣以为可用。
木清嘉见孙预如此说,倒也怔了怔,未料孙预也听过苏凌的名字,且似乎相熟颇深。
好。那明日便发文寻访此人。妫语看了眼沙漏,对木清嘉道,你且跪安吧。有苏凌的消息,便报于有司。
是。卑臣告退。木清嘉起身跪安而出,对于女皇与孙预君臣之间有如此默契,微觉讶异。不是说女皇乃闻氏二女么?
苏凌是谁?妫语随意地孙预对座坐了,问出纳闷了有些时候的问题。如若那个人真有这样的声名,如何她不知道?但如若是无名小卒,何以他孙预会知?木清嘉会荐?
孙预伸手摸了摸她的手背,只觉冰冷一片,便拉过来在自己两手间捂着,说到苏凌,还得由承建元年,你登基时算起。
我登基?妫语讶然,心下又有恍然,怪自己不知情了,那时的她还处于朝政之外,忙着谋划亲政还来不及。
孙预笑看她一眼,沉沉地说了两个字,撤藩。
黄 州苏凌的才名是因藩而起,却也是因藩而寂。早在妫语登基之际,他已直陈投进,极言藩祸虽隐却危及国本,当及早绸缪。当时,位居摄政王的孙业环见了便暗中查 访其人,并录入幕僚。后来孙预启用柳昌之,并派他作了长泉的监察使,为的就是可以压一压南王。而此后,苏凌屡出奇谋,牵制四藩,不然以南王如此躁进之人, 焉会在新皇登基了五年之后才兴兵要反?正是因朝廷争取到了这五年的准备时间,在日后与藩兵相抗时不至于处处败绩,并终于反败为胜。对于平藩,苏凌功不可 没。可是,苏凌如此谋划,终也招来南王忌恨,此际正在承建四年。
妫语沉默,接下去的事她已能猜到三分,承建四年,正是朝廷与藩王一触即发的时候。四藩拥兵一方,兵力雄厚,于朝廷来说,是能拖一时是一时,不得以,但只有牺牲一个苏凌了。这举动在妫语看来,其实也的确憋闷至极,正如同汉景之于晁错,不得不为,却也是不该为之。
当 时只好以科场舞弊一案,将其牵连入内,永不得再入仕为官,并将其发配陈州一年。孙预的话里杂着浓浓的叹息,深深沉沉,本想让他暂居陈州以防南王暗算, 谁知他一片拳拳报国之心,竟丝毫不顾一身安危,重返夷州,经略安排,与当时府衙、总兵多番密晤,甚至还有一些书信辗转投到摄政王府。至承建五年,我收到了 最后一封长长的奏牒。孙预闭目长长一叹,那是碧落长远的国策,撤藩在即。但却言明了三藩先除,缓图麟州,富民强兵,肃清海防,再图经略北防,远交突 利,近辅羌蒙,如此方可与匈奴一战而决胜负。方可耗麟州之兵,以伺撤麟州之藩。苏凌是算到了几十年后啊。
妫语静静地听着,这话与木清嘉所说的是如此相似。因着孙预话中的那份悠长的惋惜与追思,也因着苏凌雄图伟略的谋划,她竟似一步步地看到了碧落的未来,山河表里,江山多娇,总有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谋臣文士为之抛洒热血,鞠躬尽瘁。
流年faye 2007-03-29 19:13
第二部 庙堂篇 第二十三章 发轫苍梧
算 科一试方落,武泉失守的事也终于传到朝廷百官的耳中,一石击起千层浪,朝廷顿时乱成一片。激进者纷纷要求一战,绥靖者则又一味退让,甚至说打不过不如割洮 关以求边关安宁的都有。几番朝会下来,把妫语气得脸色发青,两方都是胡闹,却俱在那边死谏,以为自己真能搏个直臣的美名!而真正有些看法的人,却因着这混 乱的朝议而根本出不得口,一说话便得罪两方。唯一可堪称幸的便是此番闻家倒是出奇的安静,没有淌这趟混水,让妫语省了不少心力。
但极为敏锐的麟王却正挑上了这个时机上奏称病,并声称关外匈奴兵时有侵袭,早朝廷一步要求增兵为援。增兵自是不可能,但要再想调动麟王的一兵一卒,只怕也是难了。
正 在这个气头上,而朝会上又是吵吵闹闹,三天过去,已是妫语所能容忍的极限。眼看着孙预已差不多布置好,她便开始发难。刚好有一个自动跳到这个刀口上,吏部 司封员外郎孔仕在眼见着主战的简居道遭了冷眼,便自以为是的觉得皇上的意思必将倾于主和。于是这一日无所顾忌的在紫宸殿上大放厥辞,说什么傲民举事,虽成 不荣,兵事一起,必重挫百姓,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目中无人地在殿上说得激进派是多么得祸国殃民。
臣以为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才不足以有众,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夫圣君治世,怀柔四方,以德来之,宣教化于蒙昧,使其民风自醇,则不费一兵一卒,兵患立消,无敌无寇矣。
妫语单手抚眉,揉了揉拧得有些酸疼的眉心,逸出一声冷笑,那依爱卿之言,只要敦行教化,则关可以不守,兵可以不陈,城可以不固,国可以无防了?那如若外侮凌辱,国之尊严何在?国破城亡,百姓的性命何在?君王的尊严何在?君辱臣死,到时你如何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