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歌都说好,那顾明恪的骑射功夫确实相当不错了。皇帝拧眉,纳闷道:“裴相等人都说表公子体?弱多病,裴纪安也说顾明恪常年抱病,朕还?真以为顾明恪弱不禁风呢。没想到今日一见?,明明很好。他的身体是有些清瘦,但也不至于到体弱多病的地步吧。”
这同样是李朝歌觉得费解的地方。前?世她来洛阳时,完全没有听说过顾明恪这个名字。后来她和裴家结亲,逢年过节难免走动,但也没听过裴家还?有个表公子。
只差两年而已,前?世顾明恪去哪儿了?以顾明恪这般身材相貌,李朝歌只要见?过一次,绝不会忘。
皇帝纳闷顾明恪谜一般的武艺,而天后的关注点却在其他地方。天后状若无意,问:“朝歌,你对顾明恪参加科考,如何?看?”
李朝歌没什么意见。她虽然不愿意顾明恪进大理寺,可是她喜欢顾明恪,和顾明恪选择自己的仕途,这是两码事。无论如何?这是顾明恪的选择,李朝歌就算不情愿,也尊重他的意愿。
李朝歌回道:“天后慧眼识珠,他亦愿意参加,这是好事,我?自然是赞成的。”
天后听后笑了,又问:“那你觉得,他能考过明法科吗?”
这个李朝歌就更不在意了,她想都不想,脱口而出:“一定能。”
她只见过顾明恪寥寥几面,谈不上了解深厚,但是以她看人的经验,顾明恪只要答应,那就代表十?拿九稳。别说只剩一个月准备,就算让顾明恪直接去考,恐怕他也能满分通过。
李朝歌话里话外对顾明恪十分自信,而皇帝却觉得怀疑:“真的可以吗?仅剩一个月不到,明法科出题向来偏僻,莫说通过,能答完的人都凤毛麟角。顾明恪毕竟是个门外汉,他去试试明经或许还行,明法科恐怕不可。”
李朝歌虽然没说话,可是眉眼中十?分笃定。她有种直觉,无论考默义四书五经的明经还?是考历朝律疏法度的明法,只要顾明恪想,他就可以通过。
甚至他还?能控制自己的分数。他能得什么名次,全看他的心情而已。
她喜欢他,而他是自由的。李朝歌也很期待,顾明恪最后会拿出什么样的成绩。
第26章 情障
皇帝对顾明恪科考不看好, 而李朝歌盲目信任,天后不想让他们吵起来,便开口道:“月底便开科了, 到?底如何, 再?等几日便知。”
李朝歌和皇帝都不再?接话, 就此结束这个?话题。天后顺势说起科举的事:“科举已经?举办了好几年, 可是时至今日, 科举之士真正进入官场的少之又少,能升到?正五品的, 更是绝无仅有。进士一年仅取二十余人,每一个?新科进士都堪称万里?挑一,?而这其中足有半数人, 迟迟无法授官。长此以往, 天下读书人怎么会继续信任科举?真正的有才之士,又怎么能脱颖而出, 进入朝廷为国效力?”
李善听?到?这里?,回道:“这几年弱冠的世家子弟确实少,母亲若是担心朝中无人,不妨和裴相、舅公说一声,让裴家和长孙家的几个?郎君尽早入仕?”
李善微微拧着眉, 言辞恳切, 若有所思?,看起来真心实意想帮皇帝和天后分忧。天后没有接话, 李朝歌低头喝茶, 氤氲的热气蒸腾而上,遮住了她眼中的神?色。
李朝歌在心里?摇头,李善身为太子, 却连这点话音都听?不出来。皇帝和天后哪里?在担心世家子太少,导致朝中青黄不接,他们担忧的分明是世家子太多了。
五姓七望在民间享有盛誉,声望甚至超过皇族,而朝廷中,也有一半官员出自?五姓,另外一半是裴家、长孙家这等先帝功臣。皇帝和天后千辛万苦挑选出来的人才,等候多年,却连七品芝麻官都分不到?,而裴家、长孙家的儿孙,一成年便授五品实权官,资历、钱财样样不缺。这些人真的比民间苦读多年、经?历一层层选拔的新科进士强吗?恐怕未必。
如果皇帝和天后是胸无大?志,只想舒舒服服混日子的富贵闲人便也罢了,偏偏这两人一个?比一个?心气高。无论皇帝还是天后,哪个?是甘心受人辖制的主儿?天后是从后宫中厮杀出来的,自?不必说,就连皇帝,虽?皇位来的稀里?糊涂,但?是他在皇位上稳坐二十年,大?唐疆域在他手下逐步扩大?,至如今已超越了先皇,达到?有史以来巅峰。皇帝是个?温和的老好人,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
李朝歌很清楚,当初她灭长孙、覆裴家,大?肆扩张恐怖统治是天后授意,而天后推行科举、打压世家,是皇帝授意。大?家都是玩政治的,谁也别说谁。
相比之下,太子实在太温和,也太仁善了。他看不懂皇帝和天后到?底想做什么,反而还一心和世家亲近,发自?真心地把裴家、长孙家当手足。毋庸置疑李善是个?好人,?而,却不是一个?好的太子。
李朝歌不动声色抬眼,果?,天后不说话,皇帝低头夹菜,看起来专心吃饭的样子。李朝歌心里?斟酌片刻,说:“大?唐地大?物博,人才亦比比皆是。世家子弟如茂林修竹,而寒门?中,也有不少有才之士。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倒不必拘束出身,应当广纳贤才才是。”
这话天后和皇帝就很喜欢听?,天后含笑,说:“朝歌此言在理。英雄不问出身,朝廷需要大?量有才学有胆识的官员,不拘寒门?世家,人才自??越多越好。”
--
这同样是李朝歌觉得费解的地方。前?世她来洛阳时,完全没有听说过顾明恪这个名字。后来她和裴家结亲,逢年过节难免走动,但也没听过裴家还?有个表公子。
只差两年而已,前?世顾明恪去哪儿了?以顾明恪这般身材相貌,李朝歌只要见?过一次,绝不会忘。
皇帝纳闷顾明恪谜一般的武艺,而天后的关注点却在其他地方。天后状若无意,问:“朝歌,你对顾明恪参加科考,如何?看?”
李朝歌没什么意见。她虽然不愿意顾明恪进大理寺,可是她喜欢顾明恪,和顾明恪选择自己的仕途,这是两码事。无论如何?这是顾明恪的选择,李朝歌就算不情愿,也尊重他的意愿。
李朝歌回道:“天后慧眼识珠,他亦愿意参加,这是好事,我?自然是赞成的。”
天后听后笑了,又问:“那你觉得,他能考过明法科吗?”
这个李朝歌就更不在意了,她想都不想,脱口而出:“一定能。”
她只见过顾明恪寥寥几面,谈不上了解深厚,但是以她看人的经验,顾明恪只要答应,那就代表十?拿九稳。别说只剩一个月准备,就算让顾明恪直接去考,恐怕他也能满分通过。
李朝歌话里话外对顾明恪十分自信,而皇帝却觉得怀疑:“真的可以吗?仅剩一个月不到,明法科出题向来偏僻,莫说通过,能答完的人都凤毛麟角。顾明恪毕竟是个门外汉,他去试试明经或许还行,明法科恐怕不可。”
李朝歌虽然没说话,可是眉眼中十?分笃定。她有种直觉,无论考默义四书五经的明经还?是考历朝律疏法度的明法,只要顾明恪想,他就可以通过。
甚至他还?能控制自己的分数。他能得什么名次,全看他的心情而已。
她喜欢他,而他是自由的。李朝歌也很期待,顾明恪最后会拿出什么样的成绩。
第26章 情障
皇帝对顾明恪科考不看好, 而李朝歌盲目信任,天后不想让他们吵起来,便开口道:“月底便开科了, 到?底如何, 再?等几日便知。”
李朝歌和皇帝都不再?接话, 就此结束这个?话题。天后顺势说起科举的事:“科举已经?举办了好几年, 可是时至今日, 科举之士真正进入官场的少之又少,能升到?正五品的, 更是绝无仅有。进士一年仅取二十余人,每一个?新科进士都堪称万里?挑一,?而这其中足有半数人, 迟迟无法授官。长此以往, 天下读书人怎么会继续信任科举?真正的有才之士,又怎么能脱颖而出, 进入朝廷为国效力?”
李善听?到?这里?,回道:“这几年弱冠的世家子弟确实少,母亲若是担心朝中无人,不妨和裴相、舅公说一声,让裴家和长孙家的几个?郎君尽早入仕?”
李善微微拧着眉, 言辞恳切, 若有所思?,看起来真心实意想帮皇帝和天后分忧。天后没有接话, 李朝歌低头喝茶, 氤氲的热气蒸腾而上,遮住了她眼中的神?色。
李朝歌在心里?摇头,李善身为太子, 却连这点话音都听?不出来。皇帝和天后哪里?在担心世家子太少,导致朝中青黄不接,他们担忧的分明是世家子太多了。
五姓七望在民间享有盛誉,声望甚至超过皇族,而朝廷中,也有一半官员出自?五姓,另外一半是裴家、长孙家这等先帝功臣。皇帝和天后千辛万苦挑选出来的人才,等候多年,却连七品芝麻官都分不到?,而裴家、长孙家的儿孙,一成年便授五品实权官,资历、钱财样样不缺。这些人真的比民间苦读多年、经?历一层层选拔的新科进士强吗?恐怕未必。
如果皇帝和天后是胸无大?志,只想舒舒服服混日子的富贵闲人便也罢了,偏偏这两人一个?比一个?心气高。无论皇帝还是天后,哪个?是甘心受人辖制的主儿?天后是从后宫中厮杀出来的,自?不必说,就连皇帝,虽?皇位来的稀里?糊涂,但?是他在皇位上稳坐二十年,大?唐疆域在他手下逐步扩大?,至如今已超越了先皇,达到?有史以来巅峰。皇帝是个?温和的老好人,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
李朝歌很清楚,当初她灭长孙、覆裴家,大?肆扩张恐怖统治是天后授意,而天后推行科举、打压世家,是皇帝授意。大?家都是玩政治的,谁也别说谁。
相比之下,太子实在太温和,也太仁善了。他看不懂皇帝和天后到?底想做什么,反而还一心和世家亲近,发自?真心地把裴家、长孙家当手足。毋庸置疑李善是个?好人,?而,却不是一个?好的太子。
李朝歌不动声色抬眼,果?,天后不说话,皇帝低头夹菜,看起来专心吃饭的样子。李朝歌心里?斟酌片刻,说:“大?唐地大?物博,人才亦比比皆是。世家子弟如茂林修竹,而寒门?中,也有不少有才之士。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倒不必拘束出身,应当广纳贤才才是。”
这话天后和皇帝就很喜欢听?,天后含笑,说:“朝歌此言在理。英雄不问出身,朝廷需要大?量有才学有胆识的官员,不拘寒门?世家,人才自??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