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不养猫!
结果,闹了个笑话。
不一样,还用来当借口,不是欲盖弥彰嘛!
幸好,书房里没有其他人,霍以骁说完就去寻黄卜庆了,只他一个人在,朱桓捂着脸尴尬了一会儿,这一茬就算过去了。
霍以骁和黄卜庆一起往都察院去。
既是主动回避,黄卜庆当然也不会再问三殿下说了些什么,只与霍以骁说案子想法。
三司官员在归德府查验三船物资之后,木料、石块暂存库房,在覃尚书提出调运之后,才装船北上。
而那批铁器,早早就已运向京中,由都察院保存着,待案子结束之后,再来处理。
铁器运达之初,黄卜庆被停职,待在家中,没有机会接触它们,重新出来做事之后,只去都察院看过两眼,留了个印象。
“还得再仔细看看,”黄侍郎道,“制铁不是容易事,匠人再好,没有合适的场地、用器,也出不来规正的铁棍,多观察观察,兴许有收获。”
霍以骁听黄卜庆讲解制铁,从开采到制成兵器、用具,各个环节,黄侍郎说得头头是道。
黄卜庆为了表现下自己并非庸碌之辈,这些年在兵部也不是光领俸禄不干事,哪怕他一个官员不需要进矿洞,他对其中门道依旧了如指掌,起码,知识丰富。
两人一直说到了都察院。
陈正翰正忙着处理沈家事情,听了黄卜庆来意,就让人带他们去库房。
铁棍在里头堆叠整齐。
霍以骁拿起一根,照着黄卜庆的讲解,观察了一番,道:“如黄大人说的,这样的算做工不错了的吧?”
黄卜庆又是抚摸又是掂量:“不粗糙、不割手,每一根的份量也差不多……”
他又多取了几根。
表面虽然没有那么光滑,但这个出品,已经算很稳定了。
上头没有任何印记,想从此溯源,并不可能。
黄卜庆将铁棍又放了回去,与霍以骁道:“我看着,应是官家出来的。”
第565章 坏了
霍以骁掂了掂手中的铁棍,道:“先前查的也是这个方向,就是没有斩获。”
三司官员都不傻,看过这批铁器,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只是,后头的调查卡住了。
就不说从岭南到北境了,就是只查从岭南林场到归德府的这一路,眼下也不知道,铁器是什么时候被塞进了原木里。
没有来路,不知出产。
范围内的所有官家的熔炼炉子都刷了一遍了,全部没有干过私产私运的活儿。
黄卜庆思考了一番,道:“武安规掌着运输,但他再’一手遮天‘,也不可能舍近求远。三船的东西搬上搬下,动静太大,瞒不过所有人。”
也就是说,私产炉子不至于离水路太远。
黄卜庆有了一些想法,打算回去兵部再做查证。
霍以骁寻陈正翰还有些事儿,黄卜庆独自走出都察院,走了两步,拐进了隔壁刑部衙门。
三司近来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私运铁器,边关增固纰漏,狄察之死,沈家贪墨,尤岑之死,平西侯府通敌……
这些案子没有一样是小事,它们彼此关联、互相影响,但同时,他们也是独立的,对于办理案件的官员来说,每一件都需要办得明明白白,而不是,混淆在一块、成了一块大泥巴,越揉越乱。
调了官员去各地,留京的还得与顺天府、兵部、工部等等配合,都察院各个脚不沾地,刑部也一样。
黄卜庆来找刑部侍郎了解状况。
两人是同科。
那年中了进士的,有一些等不到缺、没有真正迈入官场;有一些犯了事儿,早没影了;有一些起起伏伏、官运不通,还在熬着;也有几个混得不错,外放着,不晓得什么时候调回京中。
留在京里,还平步青云、在官场上叫得上名号的,就只有他们两个。
因此,平日往来也多一些。
既然来了刑部,黄卜庆少不得先给朱钰问个安。
朱钰抬眼看他:“黄大人怎么来了?”
“刚才去了都察院,”黄卜庆答完,想要退出去,突然心念一动,又补了一句,“那批截获的铁器,我有些想法,想再看得仔细一些,就和四公子一起到了隔壁。”
朱钰的表情有一瞬的凝固,他很快调整过来,问:“那黄大人看出什么端倪了吗?”
黄卜庆眼尖,发现了,佯装不知,答道:“只有些想法,还没有成果。”
“是吗?”朱钰道,“那黄大人可得抓紧些,父皇对这事儿很是关心。”
黄卜庆恭谨应了。
他从书房里退出来,隔着窗户,悄悄地、又迅速地看了朱钰一眼。
四殿下的脸冷得可怕。
黄卜庆心尖一颤:坏了!
他刚刚,就是想试探试探四殿下。
简单一句对话,四殿下的表情很不自然,黄卜庆当即就有了猜测,而此刻,这可怕的脸色坐实了他的猜测。
那批铁器的来由,四殿下是知情的。
也就是说,私产私运,不止是沈家在弄,四殿下也脱不了干系。
黄卜庆心里发愁。
这可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岭南林场僵持着,不就是担心真牵连上四殿下吗?
现在好了,这案子棘手坏了。
--
结果,闹了个笑话。
不一样,还用来当借口,不是欲盖弥彰嘛!
幸好,书房里没有其他人,霍以骁说完就去寻黄卜庆了,只他一个人在,朱桓捂着脸尴尬了一会儿,这一茬就算过去了。
霍以骁和黄卜庆一起往都察院去。
既是主动回避,黄卜庆当然也不会再问三殿下说了些什么,只与霍以骁说案子想法。
三司官员在归德府查验三船物资之后,木料、石块暂存库房,在覃尚书提出调运之后,才装船北上。
而那批铁器,早早就已运向京中,由都察院保存着,待案子结束之后,再来处理。
铁器运达之初,黄卜庆被停职,待在家中,没有机会接触它们,重新出来做事之后,只去都察院看过两眼,留了个印象。
“还得再仔细看看,”黄侍郎道,“制铁不是容易事,匠人再好,没有合适的场地、用器,也出不来规正的铁棍,多观察观察,兴许有收获。”
霍以骁听黄卜庆讲解制铁,从开采到制成兵器、用具,各个环节,黄侍郎说得头头是道。
黄卜庆为了表现下自己并非庸碌之辈,这些年在兵部也不是光领俸禄不干事,哪怕他一个官员不需要进矿洞,他对其中门道依旧了如指掌,起码,知识丰富。
两人一直说到了都察院。
陈正翰正忙着处理沈家事情,听了黄卜庆来意,就让人带他们去库房。
铁棍在里头堆叠整齐。
霍以骁拿起一根,照着黄卜庆的讲解,观察了一番,道:“如黄大人说的,这样的算做工不错了的吧?”
黄卜庆又是抚摸又是掂量:“不粗糙、不割手,每一根的份量也差不多……”
他又多取了几根。
表面虽然没有那么光滑,但这个出品,已经算很稳定了。
上头没有任何印记,想从此溯源,并不可能。
黄卜庆将铁棍又放了回去,与霍以骁道:“我看着,应是官家出来的。”
第565章 坏了
霍以骁掂了掂手中的铁棍,道:“先前查的也是这个方向,就是没有斩获。”
三司官员都不傻,看过这批铁器,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只是,后头的调查卡住了。
就不说从岭南到北境了,就是只查从岭南林场到归德府的这一路,眼下也不知道,铁器是什么时候被塞进了原木里。
没有来路,不知出产。
范围内的所有官家的熔炼炉子都刷了一遍了,全部没有干过私产私运的活儿。
黄卜庆思考了一番,道:“武安规掌着运输,但他再’一手遮天‘,也不可能舍近求远。三船的东西搬上搬下,动静太大,瞒不过所有人。”
也就是说,私产炉子不至于离水路太远。
黄卜庆有了一些想法,打算回去兵部再做查证。
霍以骁寻陈正翰还有些事儿,黄卜庆独自走出都察院,走了两步,拐进了隔壁刑部衙门。
三司近来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私运铁器,边关增固纰漏,狄察之死,沈家贪墨,尤岑之死,平西侯府通敌……
这些案子没有一样是小事,它们彼此关联、互相影响,但同时,他们也是独立的,对于办理案件的官员来说,每一件都需要办得明明白白,而不是,混淆在一块、成了一块大泥巴,越揉越乱。
调了官员去各地,留京的还得与顺天府、兵部、工部等等配合,都察院各个脚不沾地,刑部也一样。
黄卜庆来找刑部侍郎了解状况。
两人是同科。
那年中了进士的,有一些等不到缺、没有真正迈入官场;有一些犯了事儿,早没影了;有一些起起伏伏、官运不通,还在熬着;也有几个混得不错,外放着,不晓得什么时候调回京中。
留在京里,还平步青云、在官场上叫得上名号的,就只有他们两个。
因此,平日往来也多一些。
既然来了刑部,黄卜庆少不得先给朱钰问个安。
朱钰抬眼看他:“黄大人怎么来了?”
“刚才去了都察院,”黄卜庆答完,想要退出去,突然心念一动,又补了一句,“那批截获的铁器,我有些想法,想再看得仔细一些,就和四公子一起到了隔壁。”
朱钰的表情有一瞬的凝固,他很快调整过来,问:“那黄大人看出什么端倪了吗?”
黄卜庆眼尖,发现了,佯装不知,答道:“只有些想法,还没有成果。”
“是吗?”朱钰道,“那黄大人可得抓紧些,父皇对这事儿很是关心。”
黄卜庆恭谨应了。
他从书房里退出来,隔着窗户,悄悄地、又迅速地看了朱钰一眼。
四殿下的脸冷得可怕。
黄卜庆心尖一颤:坏了!
他刚刚,就是想试探试探四殿下。
简单一句对话,四殿下的表情很不自然,黄卜庆当即就有了猜测,而此刻,这可怕的脸色坐实了他的猜测。
那批铁器的来由,四殿下是知情的。
也就是说,私产私运,不止是沈家在弄,四殿下也脱不了干系。
黄卜庆心里发愁。
这可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岭南林场僵持着,不就是担心真牵连上四殿下吗?
现在好了,这案子棘手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