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人说得是。
那位殿下想改,自个儿事前想得再多,都不见得有用。
与其一遍一遍想,干脆寻上门去,直接问殿下就是了。
嘴巴长在脸上,又不是光吃饭的。
霍以骁还在听金太师和赵太保说事。
他先前离京数月,朝中大事,基本心里有数,但如何看待、怎样应对,他得与老大人们探讨。
倒不是御书房里的那位把所有决定扔给了儿子,相反,很多事情,其实各个衙门早就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去了。
霍以骁这儿,探讨便是学习。
赵太保听霍以骁说着,手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摸着胡子。
在一些事情的想法上,殿下的思路比皇上更激进些,倒不是对错,而是应对上,殿下会更直接。
这让赵太保觉得十分有趣。
尤其是,在他习惯了霍以骁的说法方式之后。
难怪皇上以前,回回被殿下气得头晕脑胀,确实是会让人有那么一下回不了神。
先前,兴许是殿下体谅他们这些老大人,说话收着劲儿,现在每日一块思考政务,殿下便随意许多。
说出口的话,赵太保粗听皱眉,再一想又很是想笑,笑完了仔细品一品,亦觉得十分在理。
听得多了,越发觉得趣味十足。
为官大半辈子,见识过朝堂上各种事情,早习惯了万变不离其宗的事儿,没想到,到了老年,还能有不一样的乐趣了。
金太师私底下亦啼笑皆非过,说来说去,是他们老了。
论冲劲儿,比不上年轻的殿下。
不过,这朝堂上却确实需要一些冲劲。
之前的几十年里,沈氏一点点壮大,并不是所有顺从沈氏的官员都是无能之辈,其中亦有很多想当好官、有能力当好官的,也不是所有顶住沈氏压力、不愿意与他们为伍的,就真的在为百姓做实事。
大伙儿都是紧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心翼翼。
结党之事,不止是给阵营之外的人添堵,而是无时无刻不让想要做事的人束住了手脚。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时间久了,心气散了,死气沉沉。
打破这个状况,就需要冲劲。
皇上行事求稳,不冒进,这是优点,但有时也是缺点。
他们当臣子的,有些话也不好劝,现在有殿下在,殿下能催着皇上果敢一把。
一如处置沈家一般,皇上与沈家原是僵持住了,殿下却从边上出了奇招,一下子打破了平衡,还占了上风。
僵持的关节被打开了,慢慢的,这水就能活起来了。
时辰差不多了,三人起身,准备各自回府。
听闻高录珧在外头候了一会儿了,霍以骁便先去找他。
高录珧开门见山:“之后的仪程,殿下已经过目了吧?若有想改动的地方,殿下赶紧与我提,也好让我们几个衙门都有个准备。”
霍以骁看向他,挑了挑眉。
看来,高大人被他之前在江陵的举动吓得不轻。
原也在礼部观过政,霍以骁也知道高大人的性情,想了想,道:“明日的,应是不改的。”
高录珧吸气:“那过几日的呢?”
“也许会改,”霍以骁道,“高大人过几日再来问问我?”
高录珧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霍以骁乐着道:“与高大人说笑的,都不改,就照着礼部现在确定好的章程来。”
高录珧长松了一口气。
殿下虽然常有出格之举,但他应承下来的事儿,就不会诓人。
只要这位行事时肯照着来,平日说多少笑话都不打紧。
“高大人辛苦,”霍以骁道,“这些日子,让高大人操心了。”
高录珧忙道:“份内之事、份内之事。”
两人身后,金太师和赵太保慢悠悠走出来。
虽然听不到殿下与高录珧在说什么,但金太师扶着拐杖,笑着看了两眼。
他们这些老头,趁着还有力气,把能教的都教给殿下。
他也能安安心心、卸下重担。
将来啊,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第809章 有意思多了(正文完)
翌日。
大朝会。
许久不曾列席的朱桓也来了。
他的步伐比受伤前快了些许,如此一来,能掩盖一些他走路跛脚的状况。
霍以骁低声与他道:“对未受伤的腿,负担太大,不是长久之计。”
朱桓笑了起来:“我知道,也就上朝时如此,等下了朝,我再慢慢走。”
“今日列席,是来听制书的?”霍以骁问。
朱桓颔首:“是。”
今日,是立太子的第一环。
《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制》。
这份制书,并不是立太子的正式诏书,而是一份提议。
皇上知会朝野,他想要“立太子”了,念完制书后,便是文武大臣建言。
既是原先就商议定了的,一般而言,不会有哪个稀里糊涂站出来反对,众人附和几段,今日也就算成了。
这也是礼部里头,老大人说今日与他们关系并不大的缘由。
众人跪下。
吴公公高声念着制书。
朱桓垂着眼,从头听到尾,心情平静。
受伤之后,静养数月,除了安抚母妃,朱桓自己亦想了很多。
--
那位殿下想改,自个儿事前想得再多,都不见得有用。
与其一遍一遍想,干脆寻上门去,直接问殿下就是了。
嘴巴长在脸上,又不是光吃饭的。
霍以骁还在听金太师和赵太保说事。
他先前离京数月,朝中大事,基本心里有数,但如何看待、怎样应对,他得与老大人们探讨。
倒不是御书房里的那位把所有决定扔给了儿子,相反,很多事情,其实各个衙门早就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去了。
霍以骁这儿,探讨便是学习。
赵太保听霍以骁说着,手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摸着胡子。
在一些事情的想法上,殿下的思路比皇上更激进些,倒不是对错,而是应对上,殿下会更直接。
这让赵太保觉得十分有趣。
尤其是,在他习惯了霍以骁的说法方式之后。
难怪皇上以前,回回被殿下气得头晕脑胀,确实是会让人有那么一下回不了神。
先前,兴许是殿下体谅他们这些老大人,说话收着劲儿,现在每日一块思考政务,殿下便随意许多。
说出口的话,赵太保粗听皱眉,再一想又很是想笑,笑完了仔细品一品,亦觉得十分在理。
听得多了,越发觉得趣味十足。
为官大半辈子,见识过朝堂上各种事情,早习惯了万变不离其宗的事儿,没想到,到了老年,还能有不一样的乐趣了。
金太师私底下亦啼笑皆非过,说来说去,是他们老了。
论冲劲儿,比不上年轻的殿下。
不过,这朝堂上却确实需要一些冲劲。
之前的几十年里,沈氏一点点壮大,并不是所有顺从沈氏的官员都是无能之辈,其中亦有很多想当好官、有能力当好官的,也不是所有顶住沈氏压力、不愿意与他们为伍的,就真的在为百姓做实事。
大伙儿都是紧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心翼翼。
结党之事,不止是给阵营之外的人添堵,而是无时无刻不让想要做事的人束住了手脚。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时间久了,心气散了,死气沉沉。
打破这个状况,就需要冲劲。
皇上行事求稳,不冒进,这是优点,但有时也是缺点。
他们当臣子的,有些话也不好劝,现在有殿下在,殿下能催着皇上果敢一把。
一如处置沈家一般,皇上与沈家原是僵持住了,殿下却从边上出了奇招,一下子打破了平衡,还占了上风。
僵持的关节被打开了,慢慢的,这水就能活起来了。
时辰差不多了,三人起身,准备各自回府。
听闻高录珧在外头候了一会儿了,霍以骁便先去找他。
高录珧开门见山:“之后的仪程,殿下已经过目了吧?若有想改动的地方,殿下赶紧与我提,也好让我们几个衙门都有个准备。”
霍以骁看向他,挑了挑眉。
看来,高大人被他之前在江陵的举动吓得不轻。
原也在礼部观过政,霍以骁也知道高大人的性情,想了想,道:“明日的,应是不改的。”
高录珧吸气:“那过几日的呢?”
“也许会改,”霍以骁道,“高大人过几日再来问问我?”
高录珧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霍以骁乐着道:“与高大人说笑的,都不改,就照着礼部现在确定好的章程来。”
高录珧长松了一口气。
殿下虽然常有出格之举,但他应承下来的事儿,就不会诓人。
只要这位行事时肯照着来,平日说多少笑话都不打紧。
“高大人辛苦,”霍以骁道,“这些日子,让高大人操心了。”
高录珧忙道:“份内之事、份内之事。”
两人身后,金太师和赵太保慢悠悠走出来。
虽然听不到殿下与高录珧在说什么,但金太师扶着拐杖,笑着看了两眼。
他们这些老头,趁着还有力气,把能教的都教给殿下。
他也能安安心心、卸下重担。
将来啊,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第809章 有意思多了(正文完)
翌日。
大朝会。
许久不曾列席的朱桓也来了。
他的步伐比受伤前快了些许,如此一来,能掩盖一些他走路跛脚的状况。
霍以骁低声与他道:“对未受伤的腿,负担太大,不是长久之计。”
朱桓笑了起来:“我知道,也就上朝时如此,等下了朝,我再慢慢走。”
“今日列席,是来听制书的?”霍以骁问。
朱桓颔首:“是。”
今日,是立太子的第一环。
《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制》。
这份制书,并不是立太子的正式诏书,而是一份提议。
皇上知会朝野,他想要“立太子”了,念完制书后,便是文武大臣建言。
既是原先就商议定了的,一般而言,不会有哪个稀里糊涂站出来反对,众人附和几段,今日也就算成了。
这也是礼部里头,老大人说今日与他们关系并不大的缘由。
众人跪下。
吴公公高声念着制书。
朱桓垂着眼,从头听到尾,心情平静。
受伤之后,静养数月,除了安抚母妃,朱桓自己亦想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