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差点吐血。
周承轩之谁?
陈老太的孙子,三娘的幼子,伏丞相的小弟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郎。
这人没读过几本书,也就是勉强认得字的学识,给书香门第当个伺候笔墨的书童都不够格那种。他哥哥周承庭还恶补了几年史书诗文,勉强是个读书人的样子,周承轩跟着大先生消失了六年,除了打架,真的是屁都没学会。
然而,二郎没有牧守一方的才能,伏传给他配备的豪华幕僚团有啊!
有二郎在,朝廷不必屯兵阳安郡,光是二郎一人就能处理大部分纠纷。
底下人照章办事,二郎反正也搞不懂,只管陪坐在一边镇场子。遇到地方明里暗里软的硬的抗法不从,底下人来求助,二郎就放下茶杯出来,能来软的来软的,软的不管用,那就亮出国法,直接拿下——身为太守,本就有临机便意的权势,不必上奏。
遇上这么个一人能当百万兵的暴力太守,阳安郡地方被搞得焦头烂额。
朝廷没有派重兵围攻,只是遵行国法裁治地方。软和的反抗和不合作会被太守暴力镇压,暴力抗法的下场就更惨了,被太守拿下直接就会丢了脑袋。钝刀子割肉,萧家眼看着太守府的爪牙越深越远,自家掌握的地方越来越少,那是真的疼。
随着朝廷给的压力越来越大,萧家内部发生了分裂,主战派忍无可忍,对太守府发动了反击。
二郎带着近百韩家府卫,保护住太守府幕僚掾属问题不大,想要和数千萧家私兵打斗就很麻烦了,一来会有伤亡,二来也违背了伏传不愿内战厮杀的意愿。
二郎偷摸出门,取了贼首首级,去与萧家的主和派谈判。
“你们杀不了我。何况,就算你们杀了我,能抵朝廷围剿么?甘愿就此灭家?”
“把萧大爷的脑袋,我还给你们。你们自己想办法。若天亮之前退兵,此事我以私信奏报丞相。天亮之后,若太守府门前还有一个萧家私兵,萧家围困太守府之事,我必明折直奏,使朝野皆知。”
“你们看着办。”
二郎在萧家发狠装逼,其实心里也没什么底气,回太守府先把几位宝贝幕僚运走。
“小师父千叮咛万嘱咐,丢了阳安郡也不能丢了你们几位先生,这会儿萧家发狠说不清局势,我让人先把你们护送出去。韩将军在那边接应,过了寒江就安全了。”二郎想了想,说,“不行,我得亲自护送,万一被他们半路打劫。”
留下几个府卫面面相觑,太守大人您是护送先生,还是打算自己开溜啊?
二郎带着府卫把几位幕僚一路护送,韩珠文已经带兵到寒江之畔迎接:“二哥哥,何不同归?”
“守土有责嘛。”二郎把几位幕僚细心地扶上船,招呼韩珠文,“照顾好了。我那边若是没事,还要来接人的,也不必太着急送回京城去。”
那小心翼翼又恋恋不舍的模样,惹得几个幕僚先生都忍俊不禁。
周太守只会“守土”,别的事一概不会,日常公务哪里离得了幕僚先生们?
※
二郎在阳安郡守了三任,一任三年,即是九年之久。
阳安郡从此以后没有再出过乱子,不止阳安郡的事皆由二郎裁决处置,隔壁嘉禾郡太守也常常请他去镇场子。朝廷为此几次嘉奖二郎,虚衔加官爵位,样样都没落下。
陈老太常常叹息:“咱们家也有爵位了,可以传诸子孙。”
三娘听了也就是默默不语。
爵位是有了,子孙在哪儿呢?
大郎刚要结婚,未婚妻死了。大郎也没有再议亲的打算,一心一意治病救人,常在乡野中行走。谢青鹤也曾劝过他,人虽负罪,不及子孙。大郎却对虞雁书的死亡心怀耿耿:“那夜是我让她在丞相府照顾印夫人。”
这死结除非大郎自己想明白,谁也解不开。谢青鹤也只能叹息一声。
二郎就更没谱了。先是跟着谢青鹤在莽山隐居六年,回来之后就跟在伏传身边忙碌。三娘也曾引他跟适龄女子交往,他就觉得耽误功夫:“我天天这么忙,哪有空生孩子?”
气得三娘骂他:“是要你生吗?你生得出来吗?不是让你媳妇儿生?!”
不管三娘怎么骂,二郎就是不肯娶老婆。二郎去了阳安郡,三娘鞭长莫及,更拿他没办法了。
九年之后,二郎终于从阳安郡太守任上功成身退,陈老太和三娘都是严阵以待,各个手里拿了一大把闺秀的名册画像,打定主意要押着二郎去相亲——若是相不中,这着急上火的婆媳二人就打算不管二郎的想法,她俩商量着定一个了。
大郎那里不敢逼迫。毕竟当初大郎与虞雁书订婚,也是三娘与王寡妇做主牵线,弄到今天的地步,王寡妇被逼隐居不出,虞雁书也死在了丞相府,大郎心如死灰不肯再做婵娟之想,陈老太和三娘都很怜惜他,不愿再逼迫折磨。
二郎就不一样了。小儿子没受什么摧折,活蹦乱跳脾气也好,不就是贪玩么?有几个男人跟妻子举案齐眉、天天赌书泼茶的?只要留个种生几个孩子,家里有小孩子的笑声就行了。
哪晓得婆媳两个准备得再周全,架不住二郎回家带了一个巨雷。
“这是萧缙。”二郎给谢青鹤和伏传介绍,“是弟子在任上结识的小朋友。”
--
周承轩之谁?
陈老太的孙子,三娘的幼子,伏丞相的小弟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郎。
这人没读过几本书,也就是勉强认得字的学识,给书香门第当个伺候笔墨的书童都不够格那种。他哥哥周承庭还恶补了几年史书诗文,勉强是个读书人的样子,周承轩跟着大先生消失了六年,除了打架,真的是屁都没学会。
然而,二郎没有牧守一方的才能,伏传给他配备的豪华幕僚团有啊!
有二郎在,朝廷不必屯兵阳安郡,光是二郎一人就能处理大部分纠纷。
底下人照章办事,二郎反正也搞不懂,只管陪坐在一边镇场子。遇到地方明里暗里软的硬的抗法不从,底下人来求助,二郎就放下茶杯出来,能来软的来软的,软的不管用,那就亮出国法,直接拿下——身为太守,本就有临机便意的权势,不必上奏。
遇上这么个一人能当百万兵的暴力太守,阳安郡地方被搞得焦头烂额。
朝廷没有派重兵围攻,只是遵行国法裁治地方。软和的反抗和不合作会被太守暴力镇压,暴力抗法的下场就更惨了,被太守拿下直接就会丢了脑袋。钝刀子割肉,萧家眼看着太守府的爪牙越深越远,自家掌握的地方越来越少,那是真的疼。
随着朝廷给的压力越来越大,萧家内部发生了分裂,主战派忍无可忍,对太守府发动了反击。
二郎带着近百韩家府卫,保护住太守府幕僚掾属问题不大,想要和数千萧家私兵打斗就很麻烦了,一来会有伤亡,二来也违背了伏传不愿内战厮杀的意愿。
二郎偷摸出门,取了贼首首级,去与萧家的主和派谈判。
“你们杀不了我。何况,就算你们杀了我,能抵朝廷围剿么?甘愿就此灭家?”
“把萧大爷的脑袋,我还给你们。你们自己想办法。若天亮之前退兵,此事我以私信奏报丞相。天亮之后,若太守府门前还有一个萧家私兵,萧家围困太守府之事,我必明折直奏,使朝野皆知。”
“你们看着办。”
二郎在萧家发狠装逼,其实心里也没什么底气,回太守府先把几位宝贝幕僚运走。
“小师父千叮咛万嘱咐,丢了阳安郡也不能丢了你们几位先生,这会儿萧家发狠说不清局势,我让人先把你们护送出去。韩将军在那边接应,过了寒江就安全了。”二郎想了想,说,“不行,我得亲自护送,万一被他们半路打劫。”
留下几个府卫面面相觑,太守大人您是护送先生,还是打算自己开溜啊?
二郎带着府卫把几位幕僚一路护送,韩珠文已经带兵到寒江之畔迎接:“二哥哥,何不同归?”
“守土有责嘛。”二郎把几位幕僚细心地扶上船,招呼韩珠文,“照顾好了。我那边若是没事,还要来接人的,也不必太着急送回京城去。”
那小心翼翼又恋恋不舍的模样,惹得几个幕僚先生都忍俊不禁。
周太守只会“守土”,别的事一概不会,日常公务哪里离得了幕僚先生们?
※
二郎在阳安郡守了三任,一任三年,即是九年之久。
阳安郡从此以后没有再出过乱子,不止阳安郡的事皆由二郎裁决处置,隔壁嘉禾郡太守也常常请他去镇场子。朝廷为此几次嘉奖二郎,虚衔加官爵位,样样都没落下。
陈老太常常叹息:“咱们家也有爵位了,可以传诸子孙。”
三娘听了也就是默默不语。
爵位是有了,子孙在哪儿呢?
大郎刚要结婚,未婚妻死了。大郎也没有再议亲的打算,一心一意治病救人,常在乡野中行走。谢青鹤也曾劝过他,人虽负罪,不及子孙。大郎却对虞雁书的死亡心怀耿耿:“那夜是我让她在丞相府照顾印夫人。”
这死结除非大郎自己想明白,谁也解不开。谢青鹤也只能叹息一声。
二郎就更没谱了。先是跟着谢青鹤在莽山隐居六年,回来之后就跟在伏传身边忙碌。三娘也曾引他跟适龄女子交往,他就觉得耽误功夫:“我天天这么忙,哪有空生孩子?”
气得三娘骂他:“是要你生吗?你生得出来吗?不是让你媳妇儿生?!”
不管三娘怎么骂,二郎就是不肯娶老婆。二郎去了阳安郡,三娘鞭长莫及,更拿他没办法了。
九年之后,二郎终于从阳安郡太守任上功成身退,陈老太和三娘都是严阵以待,各个手里拿了一大把闺秀的名册画像,打定主意要押着二郎去相亲——若是相不中,这着急上火的婆媳二人就打算不管二郎的想法,她俩商量着定一个了。
大郎那里不敢逼迫。毕竟当初大郎与虞雁书订婚,也是三娘与王寡妇做主牵线,弄到今天的地步,王寡妇被逼隐居不出,虞雁书也死在了丞相府,大郎心如死灰不肯再做婵娟之想,陈老太和三娘都很怜惜他,不愿再逼迫折磨。
二郎就不一样了。小儿子没受什么摧折,活蹦乱跳脾气也好,不就是贪玩么?有几个男人跟妻子举案齐眉、天天赌书泼茶的?只要留个种生几个孩子,家里有小孩子的笑声就行了。
哪晓得婆媳两个准备得再周全,架不住二郎回家带了一个巨雷。
“这是萧缙。”二郎给谢青鹤和伏传介绍,“是弟子在任上结识的小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