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叹道:“亏当初儿臣还以为是江湖中人所为,意欲图谋暗器和宝物,没想到江湖中人也会为世人所用……”
景王妃不就是江湖中人?江湖中人为她所用,合情合理。
容宽若有所思。
容珏走后,容宽沉默半晌,“高淳,宣林相。”
端王居。
佟明泽见容珏回来,赶忙上前问道:“王爷,如何?皇上相信了吗?”
容珏嘴角带笑:“父皇觉得本王说得有道理。就算没有全信,也有六七分信了。”
佟明泽神情一松,笑道:“那就好。”
御书屋。
林斐跪坐在容宽榻前,沉吟道:“……皇上,此事疑点重重,不可轻断。若昨夜死士是景王指使,他不会让十三护卫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甚至那个已经暴露身份的护卫,也应该早已被隐匿或处死。”
“可事实是,那个护卫至今仍在潘堂正身边,随侍左右。那十三护卫昨夜里更是大展身手,先是将第一外围的官员带到紫清殿,然后跟着景王妃大杀四方,击退兽潮。”
“如此毫无避忌,莫非景王手操胜券,笃定刺杀皇上必会成功?既如此,还作戏假装刺杀自己作甚?”
“疑点之二,若景王想对皇上不利,直接放任兽潮来袭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冒着暴露的风险派人刺杀?景王妃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阻击兽潮?”
“如果硬要说是景王看重朝臣更甚于皇上,是以竭力救助百官,阻挡兽潮,那么,这兽潮又是从何而来,因何而起?”
“引发兽潮之人,必是居心叵测之人,也极有可能是昨夜趁乱行刺之人;而引发兽潮的,却又不是景王。昨夜撤离百官、抵抗兽潮的行动,都是由景王景王妃组织和主导。”
“难道他们自导自演,自己引发兽潮,自己再与兽潮以命相博?看看外面的尸山兽海,就知道昨夜的情况有多凶险。意欲行刺之人,不会出去面对兽潮的。”
“疑点三,若昨夜死士是景王指使,那么手持暴雨梨花针的太监宫女又是谁指使?用暴雨梨花针分辨忠奸的主意,分明是景王出的,这岂非自相矛盾,与景王行刺皇上的目的背道而驰?”
“疑点四,别人不知道,但皇上和几位内阁大臣都知道,景王在收服东滨和三国贸易上立有大功,如今风头正盛,犹胜端王;景王此时刺杀于皇上,动机何在?原本名正言顺可得,如何非要给自己扣上个谋反的名声,背负这千古的骂名?”
“疑点之五,如果说昨夜里刺杀景王是作戏,可刺杀微臣却是货真价实。臣曾遭刺杀无数,府上也被围攻数次,如果说昨夜刺杀臣是景王指使,那之前呢?又是受何人指使?”
“臣当年在云州蒙难,被景王妃搭救;后在京城郊外遭人毒害,又被景王妃所救。微臣亦从未对景王流露过不满之意,景王因何非要置微臣于死地?这一点,说不通。”
“疑点之六,两年前,死士围攻景王府,次日近三百人的尸首从景王府往外运,那些死士又是何人?”
“景王府的十三护卫可就是那些人当中的。如果说十三护卫原本就是景王的死士,那景王是派自己的死士攻打自己,然后把他们都给剿灭了,只留下十三人?”
容宽苦笑了一下,道:“朕也不相信景王会刺杀朕,可朕也不相信有人会将刺杀自己的死士变成自己的护卫。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些。”
林斐闻言微微一笑,道:“景王是不会。但景王妃是江湖中人,性情豁达,许是起了爱才之心;且唐门中人,艺高人胆大,收拢几个无主的护卫,也不算什么大事。”
容宽道:“景王的这个媳妇,心机深沉,心思诡谲,如果是她想要置朕于死地呢?你说的这些就都说得过去了。”
林斐闻言,顿时心里大吃一惊。
第82章
林斐道:“皇上如何会有这般想法?景王妃是聪明了些,但纵观她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是为大荣好,为百姓好,为朝廷好,为皇室好?”
“皇上一旦出事,朝廷动荡,民心惶惶,滨州死灰复燃,三国趁机作乱,于大荣何益?于百姓何益?此等作为,与景王妃一向的行事风格不符啊!”
“况且,如果景王妃真有此等野心,昨夜里岂不是更应该放任兽潮来袭了?拼死拼活地救文武百官作甚?众朝臣能接纳她为景王的贤内助,可不代表他们会容许其他形式的存在。”
“景王妃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是故她若真有野心,昨夜就会袖手旁观,坐看整个皇室和朝廷毁灭,然后重新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新朝廷……如果皇上认为她有这般能力的话。如此,还不必在民间,在史书上背个骂名。”
容宽不语。半晌叹道:“唉,阿斐之所言,朕何尝不知?只是朕宁可相信是她动的手,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弑父……”
林斐沉默良久,苦口婆心地劝道:“皇上三思啊。景王妃对景王、对大荣的意义非同小可,人又懒散无野心;所爱者,无非是舒舒服服地看书吃果子。”
“您就拿书和果子养着她便罢,何苦自损羽翼、自折臂膀,还伤了景王的心?莫非皇上还舍不得几个果子不成?”
容宽闻言,不由噗嗤一笑,道:“你当初就是这么养着她的?”
林斐大囧,道:“景王妃是臣的救命恩人……”
--
景王妃不就是江湖中人?江湖中人为她所用,合情合理。
容宽若有所思。
容珏走后,容宽沉默半晌,“高淳,宣林相。”
端王居。
佟明泽见容珏回来,赶忙上前问道:“王爷,如何?皇上相信了吗?”
容珏嘴角带笑:“父皇觉得本王说得有道理。就算没有全信,也有六七分信了。”
佟明泽神情一松,笑道:“那就好。”
御书屋。
林斐跪坐在容宽榻前,沉吟道:“……皇上,此事疑点重重,不可轻断。若昨夜死士是景王指使,他不会让十三护卫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甚至那个已经暴露身份的护卫,也应该早已被隐匿或处死。”
“可事实是,那个护卫至今仍在潘堂正身边,随侍左右。那十三护卫昨夜里更是大展身手,先是将第一外围的官员带到紫清殿,然后跟着景王妃大杀四方,击退兽潮。”
“如此毫无避忌,莫非景王手操胜券,笃定刺杀皇上必会成功?既如此,还作戏假装刺杀自己作甚?”
“疑点之二,若景王想对皇上不利,直接放任兽潮来袭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冒着暴露的风险派人刺杀?景王妃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阻击兽潮?”
“如果硬要说是景王看重朝臣更甚于皇上,是以竭力救助百官,阻挡兽潮,那么,这兽潮又是从何而来,因何而起?”
“引发兽潮之人,必是居心叵测之人,也极有可能是昨夜趁乱行刺之人;而引发兽潮的,却又不是景王。昨夜撤离百官、抵抗兽潮的行动,都是由景王景王妃组织和主导。”
“难道他们自导自演,自己引发兽潮,自己再与兽潮以命相博?看看外面的尸山兽海,就知道昨夜的情况有多凶险。意欲行刺之人,不会出去面对兽潮的。”
“疑点三,若昨夜死士是景王指使,那么手持暴雨梨花针的太监宫女又是谁指使?用暴雨梨花针分辨忠奸的主意,分明是景王出的,这岂非自相矛盾,与景王行刺皇上的目的背道而驰?”
“疑点四,别人不知道,但皇上和几位内阁大臣都知道,景王在收服东滨和三国贸易上立有大功,如今风头正盛,犹胜端王;景王此时刺杀于皇上,动机何在?原本名正言顺可得,如何非要给自己扣上个谋反的名声,背负这千古的骂名?”
“疑点之五,如果说昨夜里刺杀景王是作戏,可刺杀微臣却是货真价实。臣曾遭刺杀无数,府上也被围攻数次,如果说昨夜刺杀臣是景王指使,那之前呢?又是受何人指使?”
“臣当年在云州蒙难,被景王妃搭救;后在京城郊外遭人毒害,又被景王妃所救。微臣亦从未对景王流露过不满之意,景王因何非要置微臣于死地?这一点,说不通。”
“疑点之六,两年前,死士围攻景王府,次日近三百人的尸首从景王府往外运,那些死士又是何人?”
“景王府的十三护卫可就是那些人当中的。如果说十三护卫原本就是景王的死士,那景王是派自己的死士攻打自己,然后把他们都给剿灭了,只留下十三人?”
容宽苦笑了一下,道:“朕也不相信景王会刺杀朕,可朕也不相信有人会将刺杀自己的死士变成自己的护卫。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些。”
林斐闻言微微一笑,道:“景王是不会。但景王妃是江湖中人,性情豁达,许是起了爱才之心;且唐门中人,艺高人胆大,收拢几个无主的护卫,也不算什么大事。”
容宽道:“景王的这个媳妇,心机深沉,心思诡谲,如果是她想要置朕于死地呢?你说的这些就都说得过去了。”
林斐闻言,顿时心里大吃一惊。
第82章
林斐道:“皇上如何会有这般想法?景王妃是聪明了些,但纵观她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是为大荣好,为百姓好,为朝廷好,为皇室好?”
“皇上一旦出事,朝廷动荡,民心惶惶,滨州死灰复燃,三国趁机作乱,于大荣何益?于百姓何益?此等作为,与景王妃一向的行事风格不符啊!”
“况且,如果景王妃真有此等野心,昨夜里岂不是更应该放任兽潮来袭了?拼死拼活地救文武百官作甚?众朝臣能接纳她为景王的贤内助,可不代表他们会容许其他形式的存在。”
“景王妃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是故她若真有野心,昨夜就会袖手旁观,坐看整个皇室和朝廷毁灭,然后重新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新朝廷……如果皇上认为她有这般能力的话。如此,还不必在民间,在史书上背个骂名。”
容宽不语。半晌叹道:“唉,阿斐之所言,朕何尝不知?只是朕宁可相信是她动的手,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弑父……”
林斐沉默良久,苦口婆心地劝道:“皇上三思啊。景王妃对景王、对大荣的意义非同小可,人又懒散无野心;所爱者,无非是舒舒服服地看书吃果子。”
“您就拿书和果子养着她便罢,何苦自损羽翼、自折臂膀,还伤了景王的心?莫非皇上还舍不得几个果子不成?”
容宽闻言,不由噗嗤一笑,道:“你当初就是这么养着她的?”
林斐大囧,道:“景王妃是臣的救命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