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健忘的,除了极其个别印象特别深,非常喜欢吃清河鸭的人,许多人都忘了清河鸭今天要开业的事。而且今天不是周日,大家都要上班,街上的人也不是很多。
所以开业后的情况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到了十点才零零散散来了几个客人,买了三四十块钱的东西。
这么下去可不行,他们这个开业还是弄得太冷清了。可惜现在还不能打广告,不然余思雅非得花钱去找电台打个广告不成。
如果以今天的速度,一天大概只能卖个一两百块,周末多一些,算下来,一个月也只能卖出去七八千块钱。因为清河鸭的价格比较贵,毛利比较高,亏本是不会亏本,但这出货速度也太慢了,远远达不到余思雅回笼资金的要求。
琢磨了一下,余思雅想了一个最简单最直白的方法。她跑到斜对面的百货公司,找孟兰借了个大喇叭,然后回到店铺里,拿着喇叭喊:“清河鸭开业大酬宾,全场九折,全场九折……”
这个喇叭一出,果然很吸睛,引得不少没注意到这边开了一家店铺的人都望了过来,销量也上升了不少。当天就卖出去了一千多块钱。
面对这个成绩,叶梅他们都挺高兴的,但余思雅不满意,太慢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天天拿着喇叭喊,太扰民了,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河鸭开业了。
就在余思雅愁这个问题的时候,范老太太来了,高兴地说:“余厂长,你们开业了,哎呀,我昨天都忘了,今天才想起,就赶紧来了。”
余思雅看到她,眼睛一亮,马上想到了一个后世用烂了的好办法。
第61章
11月16日这天清晨,省城人民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大清早的,八个老太太站成两派,走在大街上,最前面的两个手里各举止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牌子,第一个牌子上写的是“清河鸭开业九折大酬宾”,第二个写着“地址:第二百货公司对面”,都是用鲜红的颜色写的,格外显眼。
紧跟着的四个老太太身上绑着腰鼓,走散布就整齐地敲一下,最后面两个老太太则背着一个背篓,背篓上贴着白纸黑字的清河鸭标志。
八个老太太都穿着统一的蓝色衣服,虽然款式不大一样,但看起来都差不多。她们一边走,一边敲腰鼓,鼓声阵阵,引得路人都驻足旁观,议论纷纷。
“清河鸭?就是上回在省城销毁吃出了烟头的清河鸭吗?他们单位可整得真新鲜。”
“对啊,我也去领了四小袋,包装得可好了,比咱们在外面买的散装饼干还干净啊,我家小孙子可喜欢了。”
“是啊,听说一万多的货都这么白送人了,可真大气。”
“可不是,就冲上次免费吃了他家的东西,我这次也要去买,这回九折呢,比以前便宜不少,要过年了,我囤一点,等我外孙回来的时候吃,能省不少钱。”
“对啊,以前第二百货都从不打折的,现在买确实划算,等下班了我也去买一点!”
……
人群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少人都在说清河鸭今天开业的事,有褒有贬,但名气是打出去了。随着队伍一路前行,聚在后方的人才陆续散开,买菜的买菜,上班的上班,没事干的嘛,就去第二百货公司对面买清河鸭呗。
沈跃跟在人群后面,看着范老太太热情地跟人说“自己要去买,这次打折特别划算”之类的,简直是叹为观止。
“你怎么想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他惊叹地望着余思雅。
昨天见到范老太太,余思雅就直接请她帮忙,找了二十个老太太,八个就是前面举着牌子敲着腰鼓的宣传的,还有12个则分路段跟随在队伍后面,向好奇不解,看热闹的市民宣传清河鸭,并说“什么我家孙子最爱吃啦,这个单位卫生好,质量好,残次品都不卖,上回还上广播新闻了,这次打九折特别便宜”云云。
别小看这些老太太的能力,她们那张嘴,特别会说,而且神情特逼真,不少人听了都心动。沈跃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余思雅炮制的一场戏,他要在路上看到这一幕,肯定也要问问,听了老太太的话也会好奇,想去看看。
余思雅好笑,神奇吗?一点都不,后世小地方经常有这样的老太太们举着牌子在街上穿行给商家打广告。那时候的装备可要完善得多,整齐统一的服装,上面印着厂商的名字等等,举起的横幅显眼又好看,都是请广告公司专门做的,就更别提还有音响跟着,走一路喊一路了。
关键是受众都是目标群众,而且价格低廉。老太太老大爷们退休了没事干,一天给个三五十块,他们就能满城地给你打广告,这样算下来成本就几千块,可比上电视报纸网络便宜多了。尤其适合在本地促销或者开业的小店。
现在他们穷,而且时间紧迫,也来不及搞其他的花样,所以余思雅就搞了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成本也非常低廉,一个老太太一块钱,总共二十块,就能在省城达到宣传的效果。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是计划经济,供不应求,所以没什么宣传手段,所以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宣传手段才能凑效。
眼看宣传效果不错,余思雅也不准备一路继续跟下去了,浪费时间,她转身对沈跃说:“走吧,咱们回店铺看看。”
两人返回店铺,发现宣传已经卓有成效了,与昨天的冷清不同,今天店铺外面排了几十米的长队,估计都是听到了广告,来排队买东西的人。
--
所以开业后的情况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到了十点才零零散散来了几个客人,买了三四十块钱的东西。
这么下去可不行,他们这个开业还是弄得太冷清了。可惜现在还不能打广告,不然余思雅非得花钱去找电台打个广告不成。
如果以今天的速度,一天大概只能卖个一两百块,周末多一些,算下来,一个月也只能卖出去七八千块钱。因为清河鸭的价格比较贵,毛利比较高,亏本是不会亏本,但这出货速度也太慢了,远远达不到余思雅回笼资金的要求。
琢磨了一下,余思雅想了一个最简单最直白的方法。她跑到斜对面的百货公司,找孟兰借了个大喇叭,然后回到店铺里,拿着喇叭喊:“清河鸭开业大酬宾,全场九折,全场九折……”
这个喇叭一出,果然很吸睛,引得不少没注意到这边开了一家店铺的人都望了过来,销量也上升了不少。当天就卖出去了一千多块钱。
面对这个成绩,叶梅他们都挺高兴的,但余思雅不满意,太慢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天天拿着喇叭喊,太扰民了,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河鸭开业了。
就在余思雅愁这个问题的时候,范老太太来了,高兴地说:“余厂长,你们开业了,哎呀,我昨天都忘了,今天才想起,就赶紧来了。”
余思雅看到她,眼睛一亮,马上想到了一个后世用烂了的好办法。
第61章
11月16日这天清晨,省城人民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大清早的,八个老太太站成两派,走在大街上,最前面的两个手里各举止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牌子,第一个牌子上写的是“清河鸭开业九折大酬宾”,第二个写着“地址:第二百货公司对面”,都是用鲜红的颜色写的,格外显眼。
紧跟着的四个老太太身上绑着腰鼓,走散布就整齐地敲一下,最后面两个老太太则背着一个背篓,背篓上贴着白纸黑字的清河鸭标志。
八个老太太都穿着统一的蓝色衣服,虽然款式不大一样,但看起来都差不多。她们一边走,一边敲腰鼓,鼓声阵阵,引得路人都驻足旁观,议论纷纷。
“清河鸭?就是上回在省城销毁吃出了烟头的清河鸭吗?他们单位可整得真新鲜。”
“对啊,我也去领了四小袋,包装得可好了,比咱们在外面买的散装饼干还干净啊,我家小孙子可喜欢了。”
“是啊,听说一万多的货都这么白送人了,可真大气。”
“可不是,就冲上次免费吃了他家的东西,我这次也要去买,这回九折呢,比以前便宜不少,要过年了,我囤一点,等我外孙回来的时候吃,能省不少钱。”
“对啊,以前第二百货都从不打折的,现在买确实划算,等下班了我也去买一点!”
……
人群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少人都在说清河鸭今天开业的事,有褒有贬,但名气是打出去了。随着队伍一路前行,聚在后方的人才陆续散开,买菜的买菜,上班的上班,没事干的嘛,就去第二百货公司对面买清河鸭呗。
沈跃跟在人群后面,看着范老太太热情地跟人说“自己要去买,这次打折特别划算”之类的,简直是叹为观止。
“你怎么想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他惊叹地望着余思雅。
昨天见到范老太太,余思雅就直接请她帮忙,找了二十个老太太,八个就是前面举着牌子敲着腰鼓的宣传的,还有12个则分路段跟随在队伍后面,向好奇不解,看热闹的市民宣传清河鸭,并说“什么我家孙子最爱吃啦,这个单位卫生好,质量好,残次品都不卖,上回还上广播新闻了,这次打九折特别便宜”云云。
别小看这些老太太的能力,她们那张嘴,特别会说,而且神情特逼真,不少人听了都心动。沈跃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余思雅炮制的一场戏,他要在路上看到这一幕,肯定也要问问,听了老太太的话也会好奇,想去看看。
余思雅好笑,神奇吗?一点都不,后世小地方经常有这样的老太太们举着牌子在街上穿行给商家打广告。那时候的装备可要完善得多,整齐统一的服装,上面印着厂商的名字等等,举起的横幅显眼又好看,都是请广告公司专门做的,就更别提还有音响跟着,走一路喊一路了。
关键是受众都是目标群众,而且价格低廉。老太太老大爷们退休了没事干,一天给个三五十块,他们就能满城地给你打广告,这样算下来成本就几千块,可比上电视报纸网络便宜多了。尤其适合在本地促销或者开业的小店。
现在他们穷,而且时间紧迫,也来不及搞其他的花样,所以余思雅就搞了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成本也非常低廉,一个老太太一块钱,总共二十块,就能在省城达到宣传的效果。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是计划经济,供不应求,所以没什么宣传手段,所以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宣传手段才能凑效。
眼看宣传效果不错,余思雅也不准备一路继续跟下去了,浪费时间,她转身对沈跃说:“走吧,咱们回店铺看看。”
两人返回店铺,发现宣传已经卓有成效了,与昨天的冷清不同,今天店铺外面排了几十米的长队,估计都是听到了广告,来排队买东西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