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惠摇摇头,有些感概:“你每次都让我出乎意料。我有时候觉得你这人老于世故,精明得很,有时候吧,又觉得你挺年轻的,身上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
余思雅反问:“路主编,我不年轻吗?”
路明惠想到她的年纪,顿时语塞:“算了,别提年龄了,再提咱们朋友也没得做了。说正事,我一会儿就去汽车站,坐下午这趟车回去,看看能不能在晚上将稿子赶出来,送到印刷厂,明天见报。你觉得怎么样?”
最近没什么特别的大新闻,高考的余热还在,这个新闻一旦爆出来,绝对有轰动效应。所以只要她在把样刊送去印刷厂之前,写出稿子,就可以取代先前的头条,成为明天的头条。
余思雅当然希望早点见报,这样也能震慑震慑那些搞小动作的家伙,能少一个受害者都是好的。不过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她还有许多想法要跟路明惠沟通。
“路主编,我还有两个提议,你听听合不合适。这件事不是小事,楚玉涛的事恐怕也不是个例,高考是咱们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经,不容染指。所以我想建议你给省里的领导递份内参,你觉得如何?”余思雅既然决定要将事情闹大了,那就不光是见报那么简单。
路明惠震惊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内参这事?”
省媒还有中央媒体的记者编辑之类的,都有向政府递交内参的权利,主要是给领导提供一些敏感不宜公开的消息。这在后世不是什么秘密,但现在嘛,普通人还真不知道这事。
余思雅找了个借口:“听人说的,报纸上的报道,你可以尽量客观一些,摆出实事,让大家来评判,寻找真相。但在内参上可以多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然后提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嘛。”
路明惠思忖了两秒,又问:“那你的第二个建议是什么?”
余思雅笑着说:“我有个想法,很多人哪怕怀疑自己没落榜,但因为找不到关系,没有查询的途径等等因素,也找不出证据,只能自己认了。如果我们将省内所有高考的录取名单做一期特刊,多印刷一些,每个单位多发两份,投放到全省,这样一来,每个考生都有途径了解到录取名单上有没有自己,如果确认自己被录取了,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们可以拿着特刊去找教育局,找县里,甚至是找省城,总师出有名。同时,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也得掂量掂量了,以后再搞这样的小动作可是随时都会被戳穿的。”
严打,严肃处理只能纠正这一时的风气。只要有利益,有私心,过几年,这样的事照样会死灰复燃。高考顶替这种事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屡见不鲜,为什么到了21世纪后,几乎就销声匿迹了,说到底还是大众了解信息的渠道多了,造假顶替的风险高了。
所以要从根源上杜绝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信息透明化,公开公正,并让受害者有投诉伸冤找回公道的地方,这样才能刹住这股不正之风。不然哪怕今年将这批徇私舞弊者严肃处理了,明年照旧还会有铤而走险的人,屡禁不止。
路明惠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你这办法倒是挺好的,但你知道得多印刷多少报纸吗?全省好几万考生,这个副刊光印名字和学校,也得印刷个一二十页吧,搞不好还不止。厚厚一叠,几万份,还有邮票、信封的钱,加起来得怎么也得好几千块!我们报社每年的资金预算都是有限的,这到年底了,去年批的活动资金都花得差不多了,社里不一定愿意负担这笔费用。”
这对报社来说也没多大的好处,还要挤占那么大批资金,就算通过上面的人肯定也要扯一阵子皮,到时候年都过去了,这个新闻的热度早下去了。
余思雅也明白没好处的事,报社不一定愿意做,即便有人乐意,但肯定也有反对的声音。她笑了一下说道:“如果这笔钱咱们清河鸭养殖场出呢?那你们报社领导总没意见了吧?既能赢得考生的夸赞,博个好名声,又不用出一分钱。”
那倒是,不过,路明惠眼神复杂地看着余思雅:“你说你,出这么多钱,图什么啊?”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我也不是没有条件。你得答应我,在这个特刊每一页的右上角标一行字‘此特刊由清河鸭赞助’,然后在旁边,落下咱们清河鸭的标志,就是我们清河鸭袋子上的那只鸭子。”
“就这个?我回去跟社里说说,应该没问题。”路明惠很爽快地同意了,反正这也要不了多少位置,而且是对方出钱的事,想必社里也不会有意见。
余思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高兴极了。几千块不动声色地在省报上做一个广告,能赢得几十万考生的好感,这还不值吗?既帮助了考生,又帮清河鸭打了一次广告,这钱真是太划算了。
为了早点将特刊弄下来,余思雅还给路明惠出谋划策:“这要统筹各个高校的录取名单,由你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去说服,太麻烦了,耽误时间。你不是要给领导写内参吗?就把这个建议写上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能防止顶替的事出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所费的成本也很低。只要领导点头批准了,各学校和教育部门都会配合你们的工作,这样名单很快就能整理出来,省了你不少时间,要不了两天就能将特刊登出来,你们还可以在接下来几天的省报上出这么一则通知,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考生有疑惑的都能去查。”
--
余思雅反问:“路主编,我不年轻吗?”
路明惠想到她的年纪,顿时语塞:“算了,别提年龄了,再提咱们朋友也没得做了。说正事,我一会儿就去汽车站,坐下午这趟车回去,看看能不能在晚上将稿子赶出来,送到印刷厂,明天见报。你觉得怎么样?”
最近没什么特别的大新闻,高考的余热还在,这个新闻一旦爆出来,绝对有轰动效应。所以只要她在把样刊送去印刷厂之前,写出稿子,就可以取代先前的头条,成为明天的头条。
余思雅当然希望早点见报,这样也能震慑震慑那些搞小动作的家伙,能少一个受害者都是好的。不过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她还有许多想法要跟路明惠沟通。
“路主编,我还有两个提议,你听听合不合适。这件事不是小事,楚玉涛的事恐怕也不是个例,高考是咱们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经,不容染指。所以我想建议你给省里的领导递份内参,你觉得如何?”余思雅既然决定要将事情闹大了,那就不光是见报那么简单。
路明惠震惊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内参这事?”
省媒还有中央媒体的记者编辑之类的,都有向政府递交内参的权利,主要是给领导提供一些敏感不宜公开的消息。这在后世不是什么秘密,但现在嘛,普通人还真不知道这事。
余思雅找了个借口:“听人说的,报纸上的报道,你可以尽量客观一些,摆出实事,让大家来评判,寻找真相。但在内参上可以多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然后提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嘛。”
路明惠思忖了两秒,又问:“那你的第二个建议是什么?”
余思雅笑着说:“我有个想法,很多人哪怕怀疑自己没落榜,但因为找不到关系,没有查询的途径等等因素,也找不出证据,只能自己认了。如果我们将省内所有高考的录取名单做一期特刊,多印刷一些,每个单位多发两份,投放到全省,这样一来,每个考生都有途径了解到录取名单上有没有自己,如果确认自己被录取了,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们可以拿着特刊去找教育局,找县里,甚至是找省城,总师出有名。同时,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也得掂量掂量了,以后再搞这样的小动作可是随时都会被戳穿的。”
严打,严肃处理只能纠正这一时的风气。只要有利益,有私心,过几年,这样的事照样会死灰复燃。高考顶替这种事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屡见不鲜,为什么到了21世纪后,几乎就销声匿迹了,说到底还是大众了解信息的渠道多了,造假顶替的风险高了。
所以要从根源上杜绝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信息透明化,公开公正,并让受害者有投诉伸冤找回公道的地方,这样才能刹住这股不正之风。不然哪怕今年将这批徇私舞弊者严肃处理了,明年照旧还会有铤而走险的人,屡禁不止。
路明惠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你这办法倒是挺好的,但你知道得多印刷多少报纸吗?全省好几万考生,这个副刊光印名字和学校,也得印刷个一二十页吧,搞不好还不止。厚厚一叠,几万份,还有邮票、信封的钱,加起来得怎么也得好几千块!我们报社每年的资金预算都是有限的,这到年底了,去年批的活动资金都花得差不多了,社里不一定愿意负担这笔费用。”
这对报社来说也没多大的好处,还要挤占那么大批资金,就算通过上面的人肯定也要扯一阵子皮,到时候年都过去了,这个新闻的热度早下去了。
余思雅也明白没好处的事,报社不一定愿意做,即便有人乐意,但肯定也有反对的声音。她笑了一下说道:“如果这笔钱咱们清河鸭养殖场出呢?那你们报社领导总没意见了吧?既能赢得考生的夸赞,博个好名声,又不用出一分钱。”
那倒是,不过,路明惠眼神复杂地看着余思雅:“你说你,出这么多钱,图什么啊?”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我也不是没有条件。你得答应我,在这个特刊每一页的右上角标一行字‘此特刊由清河鸭赞助’,然后在旁边,落下咱们清河鸭的标志,就是我们清河鸭袋子上的那只鸭子。”
“就这个?我回去跟社里说说,应该没问题。”路明惠很爽快地同意了,反正这也要不了多少位置,而且是对方出钱的事,想必社里也不会有意见。
余思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高兴极了。几千块不动声色地在省报上做一个广告,能赢得几十万考生的好感,这还不值吗?既帮助了考生,又帮清河鸭打了一次广告,这钱真是太划算了。
为了早点将特刊弄下来,余思雅还给路明惠出谋划策:“这要统筹各个高校的录取名单,由你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去说服,太麻烦了,耽误时间。你不是要给领导写内参吗?就把这个建议写上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能防止顶替的事出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所费的成本也很低。只要领导点头批准了,各学校和教育部门都会配合你们的工作,这样名单很快就能整理出来,省了你不少时间,要不了两天就能将特刊登出来,你们还可以在接下来几天的省报上出这么一则通知,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考生有疑惑的都能去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