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在曾镇惨败后,燕国才彻底沉寂下去。
赵国却又是在三不管地带建立奇货城疯狂圈钱,又是拿下卫国,将其变成卫郡,连带着楚国也上赶着与赵国达成联盟,双梁接连派出世子去与赵国示好……
燕国开始在与赵国的对峙中处于绝对的下风。
或者说燕国早就不能再为赵国带来威胁,赵国给燕国带来的威胁却越来越大。
无论是现实,还是朝堂上老臣们的意见,都让孝帝不得不打落牙齿含血吞,硬生生的忍下对建威大将军和宋瑾瑜的憎恨,主动去对赵国示好。
孝帝内心深处对建威大将军和宋瑾瑜的憎恨却半点都没减少,甚至因为迫于现实不得不收敛,导致孝帝心中的憎恨越来越浓烈。
怀抱着这种心思的孝帝,怎么可能看赵国太子和宋佩瑜顺眼?
恭王知道孝帝专门让他来接待赵国太子和宋佩瑜是什么意思。
孝帝既想让赵国太子和宋佩瑜在燕国吃闷亏,又不想承受对赵国太子和宋佩瑜出手后,赵国和燕国诸多老臣们的怒火。
于是便将这个烫手的差事交给了他。
赵国太子是赵国永和帝唯一活下来的孩子,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赵国皇室唯一的男丁,骄矜之名早就传遍诸国。
单看赵国太子来燕国赴宴的排场,就能猜到赵国太子必然不会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人。
恭王很清楚,他根本就没有为难赵国太子的资格。
孝帝不明白这点吗?
不,孝帝很明白。
就是因为太明白了,才会将不可能完成的差事交给他。
如果他不能让孝帝如愿,也没关系,正好给了孝帝继续折辱他的借口,能拿他来出未能发在赵国太子和宋佩瑜身上的怒火。
孝帝既要燕国与赵国联盟,又要让永和帝想起他是燕国旧臣,主动对燕国退让,让燕国处在主导地位。
恭王听懂孝帝的暗示时,险些没忍住一口啐在孝帝脸上,让孝帝去照照镜子看看己配不配。
好在恭王还没彻底失去理智。
早在刚被孝帝封为亲王后不久,他就从己的封号和孝帝反复无常的态度上认清现实。
孝帝痛快的给他亲王的爵位,不是心胸大度到已经忘记两人曾经的龌龊,而是想要快速平息登基后的种种流言蜚语。
他是大行皇帝的亲子,被封为亲王本就是旧例。
‘恭’字封号,已经将孝帝的刻薄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不就是想让他在每次听见己封号的时候,都被提醒,要对孝帝毕恭毕敬?
孝帝想通过对他的假大方,将四哥府上满门暴毙的事遮掩过去。
越是了解孝帝的心思,恭王就越是谨小慎微,不敢踏错半步。
宋佩瑜看到恭王的第一眼,就从恭王的眉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阴郁。
重奕对恭王点了点头就算是招呼,抬着下巴示意恭王坐在他身侧,态度然得像是完全将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
相比之下,宋佩瑜的态度就要谦逊得多。
他主动对恭王揖礼,还从袖口中拿出个雕花木盒,打开后才递给恭王,说是重奕送给恭王的礼物。
木盒里面是个巴掌大的琉璃挂饰,七种色彩然的排列融合在一起,乃是难得上品,就算是早就经验深厚的咸阳琉璃坊,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炼制出如此完美的七彩琉璃。
因此七彩琉璃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位居所有琉璃的首位,还是有价无市。
虽然重奕的态度傲慢,但有宋佩瑜拿出来的七彩琉璃,却恰到好处的给了恭王台阶。
恭王快速在心中权衡利弊后,选择接下宋佩瑜手中的木盒。
他又不是傻子,燕国与赵国联盟已经成为大势,连孝帝都不敢与老臣们光明正大的对着干,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找赵国使臣的麻烦,让孝帝有借口将破坏燕赵联盟的罪名扣到他头上。
恭王早就打定主意,他按照孝帝的要求每天来庆山行宫,却不会去完成孝帝的交代。
大不了就是罚俸,反正他已经欠朝廷十年俸禄了,也不怕再欠更多。
重奕不爱说话。
恭王也时不时的陷入沉默。
宋佩瑜努力找了几次话题后,已经发现恭王的心不在焉,便也捧着茶盏欣赏里面舒展的茶叶。
偌大的花厅,一时间竟安静的可怕。
太阳开始西沉,照进花厅的光彻底昏暗下来后,恭王才如梦初醒似的回过神来,打起精神与重奕说了许多没用的废话。
重奕向来不愿意理会与他说废话的人,只随便的‘嗯’、‘啊’应声,甚至直接端起茶盏,明示恭王‘如果没事,可以走了’。
恭王却对重奕端茶送客的举动视而不见,又磨叽了好半天,等到天色彻底暗下去后,才慢吞吞的与重奕告别。
宋佩瑜借举起袖子喝茶的空挡打了个哈欠,主动送恭王出门。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在青石路上,宋佩瑜毫无预兆的开口,“王爷可知道陛下特意让宋氏的人前来,说是要与宋氏解开误会。是想解开哪方面的误会?”
恭王停下脚步,侧头看向宋佩瑜。
他还真知道。
不是孝帝想与宋氏解除误会,是燕国的老大人们希望宋氏能迁一支族人回洛阳。
看出恭王的犹豫,宋佩瑜又从袖子中掏出块七彩琉璃递给恭王。
--
赵国却又是在三不管地带建立奇货城疯狂圈钱,又是拿下卫国,将其变成卫郡,连带着楚国也上赶着与赵国达成联盟,双梁接连派出世子去与赵国示好……
燕国开始在与赵国的对峙中处于绝对的下风。
或者说燕国早就不能再为赵国带来威胁,赵国给燕国带来的威胁却越来越大。
无论是现实,还是朝堂上老臣们的意见,都让孝帝不得不打落牙齿含血吞,硬生生的忍下对建威大将军和宋瑾瑜的憎恨,主动去对赵国示好。
孝帝内心深处对建威大将军和宋瑾瑜的憎恨却半点都没减少,甚至因为迫于现实不得不收敛,导致孝帝心中的憎恨越来越浓烈。
怀抱着这种心思的孝帝,怎么可能看赵国太子和宋佩瑜顺眼?
恭王知道孝帝专门让他来接待赵国太子和宋佩瑜是什么意思。
孝帝既想让赵国太子和宋佩瑜在燕国吃闷亏,又不想承受对赵国太子和宋佩瑜出手后,赵国和燕国诸多老臣们的怒火。
于是便将这个烫手的差事交给了他。
赵国太子是赵国永和帝唯一活下来的孩子,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赵国皇室唯一的男丁,骄矜之名早就传遍诸国。
单看赵国太子来燕国赴宴的排场,就能猜到赵国太子必然不会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人。
恭王很清楚,他根本就没有为难赵国太子的资格。
孝帝不明白这点吗?
不,孝帝很明白。
就是因为太明白了,才会将不可能完成的差事交给他。
如果他不能让孝帝如愿,也没关系,正好给了孝帝继续折辱他的借口,能拿他来出未能发在赵国太子和宋佩瑜身上的怒火。
孝帝既要燕国与赵国联盟,又要让永和帝想起他是燕国旧臣,主动对燕国退让,让燕国处在主导地位。
恭王听懂孝帝的暗示时,险些没忍住一口啐在孝帝脸上,让孝帝去照照镜子看看己配不配。
好在恭王还没彻底失去理智。
早在刚被孝帝封为亲王后不久,他就从己的封号和孝帝反复无常的态度上认清现实。
孝帝痛快的给他亲王的爵位,不是心胸大度到已经忘记两人曾经的龌龊,而是想要快速平息登基后的种种流言蜚语。
他是大行皇帝的亲子,被封为亲王本就是旧例。
‘恭’字封号,已经将孝帝的刻薄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不就是想让他在每次听见己封号的时候,都被提醒,要对孝帝毕恭毕敬?
孝帝想通过对他的假大方,将四哥府上满门暴毙的事遮掩过去。
越是了解孝帝的心思,恭王就越是谨小慎微,不敢踏错半步。
宋佩瑜看到恭王的第一眼,就从恭王的眉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阴郁。
重奕对恭王点了点头就算是招呼,抬着下巴示意恭王坐在他身侧,态度然得像是完全将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
相比之下,宋佩瑜的态度就要谦逊得多。
他主动对恭王揖礼,还从袖口中拿出个雕花木盒,打开后才递给恭王,说是重奕送给恭王的礼物。
木盒里面是个巴掌大的琉璃挂饰,七种色彩然的排列融合在一起,乃是难得上品,就算是早就经验深厚的咸阳琉璃坊,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炼制出如此完美的七彩琉璃。
因此七彩琉璃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位居所有琉璃的首位,还是有价无市。
虽然重奕的态度傲慢,但有宋佩瑜拿出来的七彩琉璃,却恰到好处的给了恭王台阶。
恭王快速在心中权衡利弊后,选择接下宋佩瑜手中的木盒。
他又不是傻子,燕国与赵国联盟已经成为大势,连孝帝都不敢与老臣们光明正大的对着干,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找赵国使臣的麻烦,让孝帝有借口将破坏燕赵联盟的罪名扣到他头上。
恭王早就打定主意,他按照孝帝的要求每天来庆山行宫,却不会去完成孝帝的交代。
大不了就是罚俸,反正他已经欠朝廷十年俸禄了,也不怕再欠更多。
重奕不爱说话。
恭王也时不时的陷入沉默。
宋佩瑜努力找了几次话题后,已经发现恭王的心不在焉,便也捧着茶盏欣赏里面舒展的茶叶。
偌大的花厅,一时间竟安静的可怕。
太阳开始西沉,照进花厅的光彻底昏暗下来后,恭王才如梦初醒似的回过神来,打起精神与重奕说了许多没用的废话。
重奕向来不愿意理会与他说废话的人,只随便的‘嗯’、‘啊’应声,甚至直接端起茶盏,明示恭王‘如果没事,可以走了’。
恭王却对重奕端茶送客的举动视而不见,又磨叽了好半天,等到天色彻底暗下去后,才慢吞吞的与重奕告别。
宋佩瑜借举起袖子喝茶的空挡打了个哈欠,主动送恭王出门。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在青石路上,宋佩瑜毫无预兆的开口,“王爷可知道陛下特意让宋氏的人前来,说是要与宋氏解开误会。是想解开哪方面的误会?”
恭王停下脚步,侧头看向宋佩瑜。
他还真知道。
不是孝帝想与宋氏解除误会,是燕国的老大人们希望宋氏能迁一支族人回洛阳。
看出恭王的犹豫,宋佩瑜又从袖子中掏出块七彩琉璃递给恭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