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假装没发现宋佩瑜的羞窘,目不斜视的盯着重奕的靴子,将赵国、黎国、楚国闹出的动静说给重奕听。
重奕靠在椅子上,漫不经心的应了声,“要出兵?”
父皇不忿嘴边的鸭子飞了,他抢回来就是。
“陛下提醒殿下,要小心黎国的混乱的形势,可能会影响到燕国。”金吉牢记永和帝的嘱咐,先挑最重要的话与重奕说,“无论如何,都要等到明年春耕结束,再对燕国出兵。”
就算陈国更早的拿下黎国,开始给赵国使绊子,赵国也要忍住。
在永和帝心中,天下就没有比春耕还重要的事。
“陛下慈爱”宋佩瑜发自内心的赞叹。
永和帝愿意用对于朝堂来说更麻烦也更容易出现变故,却会让燕国百姓损失更小的方式将燕国纳入版图。
重奕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宋佩瑜的话。
距离春耕至少还有三个月,那么遥远的事,没有必要现在就开始考虑。
见重奕已经没什么想要问得话,宋佩瑜才正色询问金吉有关于楚国和黎国部分世家突然达成共识的内情。
楚国人不会不知道,楚国接受黎国世家的求助,还特意赶在赵国出兵之前占领黎国与赵国接壤的位置,会得罪赵国。
宋佩瑜想知道,楚国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一直以来与世无争的行事作风。
原因在宋佩瑜的预料之外,却很符合楚国的情况。
半年前,楚国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子忽然生了场大病,虽然没因为这场病薨逝,身体却始终都不太好,最多也就拖到年后。
然而楚国老太子的父亲,已经将近百岁的楚皇却仍旧身体健康,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得了个小公主。
楚皇还在与永和帝的信中开玩笑,让永和帝送个小郡王去楚国皇宫给小公主做驸马。
随着老太子的日子越来越少,楚国不得不面临难题。
太子薨逝后,是立太子的儿子为太孙,还是立楚皇的其他儿子为太子?
自古以来,但凡是有叔叔的太孙,最后都没什么好结局。楚国太子的儿子却与有史以来的太孙都不太一样。
楚国老太子都将近七十,长孙正好四十二岁。
相比历史上记载的孱弱太孙与正值壮年的叔叔们。
楚国皇长孙与他已经年老体衰的叔叔们比较,反而是正值壮年的那个。
楚国的问题在于,楚皇的继皇后,给楚皇生下个与皇长孙同年的嫡次子,也就是楚国答应黎国世家的请求后,带兵快速占领黎国地盘的楚国嘉王。
如果是楚皇先驾崩,哪怕是楚皇和楚国皇太子同时逝世,嘉王都不会生出与皇长孙相争的心思。
但事情就是那么凑巧,楚国老太子眼看着就要咽气,楚皇却至少还能坚持几年。
只要楚国老太子薨逝,嘉王就是楚皇唯一的嫡子,他母亲是皇后,外公是承恩侯,身份甚至比皇长孙更胜一筹。
一个是曾经倾注过希望的长孙,一个是继室皇后生下的小儿子。
应该立刻拿定主意的楚皇,陷入犹豫。
凭他的心思,其实更看重嘉王。
毕竟他的孙子那么多,长孙除了是长孙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嫡子却只有太子和嘉王。
楚皇当年也是抱着嘉王聪明伶俐可惜生得晚,想要补偿嘉王的心思,才会力排众议,立嘉王的母妃为皇后。
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人是曾寄托他所有期望的太子,就算他们近年来多有争吵,楚皇却从来都没想过,太子会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太子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也最觉得愧对的人就是皇长孙,楚皇又怎么忍心看太子遗憾离世。
楚皇在手心与手背的选择上陷入迟疑,顺势在朝臣的争执下端水。
就连老太子病倒后无暇再处理朝政,楚皇都是让皇长孙与嘉王协商处理。
协商的结果自然是皇长孙觉得委屈,嘉王觉得憋屈。
两个人对彼此的好感直线下降,快速从关系还不错的叔侄变成针锋相对的政敌。
黎国世家正是在这个时候,请求楚国的帮助,并承诺会大开城门,主动迎楚军进入黎国的县城。
皇长孙是被老太子手把手带大,想法与楚皇、老太子一脉相承。
与世无争、力求稳妥。
他稍作犹豫后,就回绝了黎国世家。
他不想因为黎国世家与赵国产生隔阂。
嘉王的想法却与皇长孙不同。
皇长孙生下来就是皇长孙,未来的皇太子,有追求稳妥的资格。
他却因为晚出生几十年,只能做个亲王,好不容易才等到皇太子先于楚皇病危,给了他一线机会。
嘉王十分明白,他在上面有作为嫡长子大哥的情况下,还敢暗中肖想皇太子的位置,已经是离经叛道。
他想抓住机会,代替大哥成为皇太子,就要更离经叛道才行。
谁也不知道嘉王与楚皇说了什么。
从结果上看,嘉王成功说服楚皇,从楚皇手中拿到兵权,快马加鞭的赶到楚黎边境,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黎国五个县城。
嘉王的表现让楚臣大喜过望。
他们已经有追求稳妥数十年的楚皇,委实不想再要一个与楚皇性格相似的新君。
他们想要嘉王这样,能让楚国更进一步的君主。
--
重奕靠在椅子上,漫不经心的应了声,“要出兵?”
父皇不忿嘴边的鸭子飞了,他抢回来就是。
“陛下提醒殿下,要小心黎国的混乱的形势,可能会影响到燕国。”金吉牢记永和帝的嘱咐,先挑最重要的话与重奕说,“无论如何,都要等到明年春耕结束,再对燕国出兵。”
就算陈国更早的拿下黎国,开始给赵国使绊子,赵国也要忍住。
在永和帝心中,天下就没有比春耕还重要的事。
“陛下慈爱”宋佩瑜发自内心的赞叹。
永和帝愿意用对于朝堂来说更麻烦也更容易出现变故,却会让燕国百姓损失更小的方式将燕国纳入版图。
重奕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宋佩瑜的话。
距离春耕至少还有三个月,那么遥远的事,没有必要现在就开始考虑。
见重奕已经没什么想要问得话,宋佩瑜才正色询问金吉有关于楚国和黎国部分世家突然达成共识的内情。
楚国人不会不知道,楚国接受黎国世家的求助,还特意赶在赵国出兵之前占领黎国与赵国接壤的位置,会得罪赵国。
宋佩瑜想知道,楚国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一直以来与世无争的行事作风。
原因在宋佩瑜的预料之外,却很符合楚国的情况。
半年前,楚国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子忽然生了场大病,虽然没因为这场病薨逝,身体却始终都不太好,最多也就拖到年后。
然而楚国老太子的父亲,已经将近百岁的楚皇却仍旧身体健康,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得了个小公主。
楚皇还在与永和帝的信中开玩笑,让永和帝送个小郡王去楚国皇宫给小公主做驸马。
随着老太子的日子越来越少,楚国不得不面临难题。
太子薨逝后,是立太子的儿子为太孙,还是立楚皇的其他儿子为太子?
自古以来,但凡是有叔叔的太孙,最后都没什么好结局。楚国太子的儿子却与有史以来的太孙都不太一样。
楚国老太子都将近七十,长孙正好四十二岁。
相比历史上记载的孱弱太孙与正值壮年的叔叔们。
楚国皇长孙与他已经年老体衰的叔叔们比较,反而是正值壮年的那个。
楚国的问题在于,楚皇的继皇后,给楚皇生下个与皇长孙同年的嫡次子,也就是楚国答应黎国世家的请求后,带兵快速占领黎国地盘的楚国嘉王。
如果是楚皇先驾崩,哪怕是楚皇和楚国皇太子同时逝世,嘉王都不会生出与皇长孙相争的心思。
但事情就是那么凑巧,楚国老太子眼看着就要咽气,楚皇却至少还能坚持几年。
只要楚国老太子薨逝,嘉王就是楚皇唯一的嫡子,他母亲是皇后,外公是承恩侯,身份甚至比皇长孙更胜一筹。
一个是曾经倾注过希望的长孙,一个是继室皇后生下的小儿子。
应该立刻拿定主意的楚皇,陷入犹豫。
凭他的心思,其实更看重嘉王。
毕竟他的孙子那么多,长孙除了是长孙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嫡子却只有太子和嘉王。
楚皇当年也是抱着嘉王聪明伶俐可惜生得晚,想要补偿嘉王的心思,才会力排众议,立嘉王的母妃为皇后。
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人是曾寄托他所有期望的太子,就算他们近年来多有争吵,楚皇却从来都没想过,太子会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太子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也最觉得愧对的人就是皇长孙,楚皇又怎么忍心看太子遗憾离世。
楚皇在手心与手背的选择上陷入迟疑,顺势在朝臣的争执下端水。
就连老太子病倒后无暇再处理朝政,楚皇都是让皇长孙与嘉王协商处理。
协商的结果自然是皇长孙觉得委屈,嘉王觉得憋屈。
两个人对彼此的好感直线下降,快速从关系还不错的叔侄变成针锋相对的政敌。
黎国世家正是在这个时候,请求楚国的帮助,并承诺会大开城门,主动迎楚军进入黎国的县城。
皇长孙是被老太子手把手带大,想法与楚皇、老太子一脉相承。
与世无争、力求稳妥。
他稍作犹豫后,就回绝了黎国世家。
他不想因为黎国世家与赵国产生隔阂。
嘉王的想法却与皇长孙不同。
皇长孙生下来就是皇长孙,未来的皇太子,有追求稳妥的资格。
他却因为晚出生几十年,只能做个亲王,好不容易才等到皇太子先于楚皇病危,给了他一线机会。
嘉王十分明白,他在上面有作为嫡长子大哥的情况下,还敢暗中肖想皇太子的位置,已经是离经叛道。
他想抓住机会,代替大哥成为皇太子,就要更离经叛道才行。
谁也不知道嘉王与楚皇说了什么。
从结果上看,嘉王成功说服楚皇,从楚皇手中拿到兵权,快马加鞭的赶到楚黎边境,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黎国五个县城。
嘉王的表现让楚臣大喜过望。
他们已经有追求稳妥数十年的楚皇,委实不想再要一个与楚皇性格相似的新君。
他们想要嘉王这样,能让楚国更进一步的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