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想要的是什么?
朱家在朝堂上一天比一天壮大,这是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愿意看到的事,承兴帝不是不想出兵南晋,可南晋之事尚且可缓,反倒是身边的这个隐患,让他时时难以安眠。
而下毒之事一查出来,更是触及了承兴帝底线。皇帝现在应该是下定决心想要铲除朱家,却又怕朱家转身就起兵谋反,拥立二皇子。
看样子,承兴帝一时半会儿不想走到这一步,否则单凭下毒之事,给朱家安个罪名足矣,只要史书上、满朝文武那里说得过去,皇帝想要谁的命抄谁的家还不简单吗?
那么承兴帝真正顾忌的……便是贵妃和褚赫了。
一个是他专宠多年的贵妃,怎么可能没有感情,一个就算不讨他喜欢,那也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
承兴帝想处置朱家,却想留这两人一条命,可一旦朱家拥立褚赫,按祖制,这两人绝对不能留。
所以承兴帝既想给朱家安一个不牵扯贵妃和二皇子的罪名,又不想让他们有机会谋反。
褚琰开口之前先谦虚一下:“儿臣也只是瞎想想,却不知可行与否,还得请父皇帮忙定夺。”
承兴帝一听便知道他真有主意了,笑道:“说吧。”
“父皇,这出主意也得看情况,朱廷身上,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最为简单,就如我刚才所说,他只是为了拿李相把柄,才知情不报,一切只是为了利益争斗、排除异己,并无谋逆之心。”
“第二则是朱廷的确有谋逆之心。他手中虽有十万兵马,但却暂时并在京郊大营中,与靳和舅舅的兵马一同训练,除了真正谋反时,平时想动用太过扎眼。所以儿臣以为他手中可能会有私兵。”
承兴帝不禁打断他:“朕已查过,朱府及其亲戚、姻亲的账面都没有问题,贪污之事也未曾发现过,养私兵要花费的银子多了去了,你说的这种情况不靠谱。”
褚琰道:“那这便是儿臣要说的第三种情况了。朱廷有反心,但是另有其人替他养着私兵。比如……南晋,只是与李崇意不是出自同一处罢了。”
承兴帝默了默:“你倒是敢想……所以你的主意是什么?”
褚琰不仅敢想,还十分敢说:“第一个主意,先给朱廷送一个编造证据诬告朝廷重臣的罪名。”
承兴帝:“……”
承兴帝:“我看你现在就打算编造证据诬告朝廷重臣。”
褚琰:“父皇别误会,我不是要诬陷朱国公,而是要引他上钩。李崇意临摹的亲笔信不是在我们这里吗,我们可以让李相亲笔再多写几封,每一封都要有微妙的差距,并在角落里留下不起眼的特殊的小印,其中一封要特地装在信封里,其余的则当作废纸随意丢弃在地上。再派两个人,一个人潜入李崇意的宅子扮演他本人,另一个人伪装一下,将信从大门门缝底下塞进去,这个过程,一定要让朱廷乳娘一家看到。”
“他们对陌生人来送的信一定会好奇,很大可能会潜入宅子查探,只要看到这些信,一看遍知李崇意这是在模仿李相的字。这里倒是有两个可能,其一,朱廷早就发现了这封信的原件,并且找人临摹备用过了,但是发现新的信件,朱廷一定会觉得自己之前找人临摹的那一版不是完美的,会将信件里的那一封掉包拿回去,其二,朱廷是第一次见到这信,那么这么多临摹的信件放到一起,他也会拿回去一份。”
李相抚了抚胡须:“殿下是想说,做完这一切后,再找一位臣子,假装发现李崇意的古怪,上奏陛下,陛下可派朱廷去追查,朱廷自然会顺其自然地追查到那个宅子。而我们提前把所有信件取回,一封不留,成国公找不到那封信,知道了这一点的成国公便会以为是信件被我发现后销毁,或是被李崇意亲自销毁。到时候他骑虎难下,就很可能会编一个借口,把自己手里摹的那份拿出来。”
褚琰点点头道:“我正是这个意思。”
承兴帝问:“那你可想过,万一朱廷谨慎,担心李崇意回来以后会发现呢?不肯这么做呢?”
褚琰道:“儿臣记得,往年秋猎的日子是不是快到了。”
“哦?”
“父皇何不离开京城,将朝堂留给左相监政,再点名让朱廷留下来?您一离开,李相去秋猎的时候再将李崇意一起带上,三个人都不在京中,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朱廷做得不留痕迹了,而且您长时间离京,或许还能让他们暴露些别的事。”
李凭瑞:“可是殿下,若是朱廷谨慎过度,不把信件拿走呢?以及你说的……别的事,若是根本没有呢?”
褚琰摊了摊手:“那这引蛇出洞的办法就没用了,另谋后计呗。父皇这边则可以安心玩上几天,就当散散心,有益健康,又不亏。”
李凭瑞懵了,思路迅速被带偏:好,好像是不亏哈……
承兴帝看李凭瑞被褚琰一句话噎住了,不禁大笑,很快又板起脸:“身为皇子,满口的话没有准数怎么能行,你这毛病得改。”
褚琰闷闷地“哦”了一声:“儿臣知道了。”
但这事后来还是定下了,皇帝在诸多事情悬而未决的时候定下了秋猎的行程,叫大臣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纷纷猜测皇帝是想表示态度——即便出了如此大事也不愿攻打南晋。
成国公一派则想得更多些,认为皇帝是铁了心要收回朱家手里的兵权,自然想在承兴帝真正下令之前让自己人站稳脚跟。
--
朱家在朝堂上一天比一天壮大,这是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愿意看到的事,承兴帝不是不想出兵南晋,可南晋之事尚且可缓,反倒是身边的这个隐患,让他时时难以安眠。
而下毒之事一查出来,更是触及了承兴帝底线。皇帝现在应该是下定决心想要铲除朱家,却又怕朱家转身就起兵谋反,拥立二皇子。
看样子,承兴帝一时半会儿不想走到这一步,否则单凭下毒之事,给朱家安个罪名足矣,只要史书上、满朝文武那里说得过去,皇帝想要谁的命抄谁的家还不简单吗?
那么承兴帝真正顾忌的……便是贵妃和褚赫了。
一个是他专宠多年的贵妃,怎么可能没有感情,一个就算不讨他喜欢,那也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
承兴帝想处置朱家,却想留这两人一条命,可一旦朱家拥立褚赫,按祖制,这两人绝对不能留。
所以承兴帝既想给朱家安一个不牵扯贵妃和二皇子的罪名,又不想让他们有机会谋反。
褚琰开口之前先谦虚一下:“儿臣也只是瞎想想,却不知可行与否,还得请父皇帮忙定夺。”
承兴帝一听便知道他真有主意了,笑道:“说吧。”
“父皇,这出主意也得看情况,朱廷身上,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最为简单,就如我刚才所说,他只是为了拿李相把柄,才知情不报,一切只是为了利益争斗、排除异己,并无谋逆之心。”
“第二则是朱廷的确有谋逆之心。他手中虽有十万兵马,但却暂时并在京郊大营中,与靳和舅舅的兵马一同训练,除了真正谋反时,平时想动用太过扎眼。所以儿臣以为他手中可能会有私兵。”
承兴帝不禁打断他:“朕已查过,朱府及其亲戚、姻亲的账面都没有问题,贪污之事也未曾发现过,养私兵要花费的银子多了去了,你说的这种情况不靠谱。”
褚琰道:“那这便是儿臣要说的第三种情况了。朱廷有反心,但是另有其人替他养着私兵。比如……南晋,只是与李崇意不是出自同一处罢了。”
承兴帝默了默:“你倒是敢想……所以你的主意是什么?”
褚琰不仅敢想,还十分敢说:“第一个主意,先给朱廷送一个编造证据诬告朝廷重臣的罪名。”
承兴帝:“……”
承兴帝:“我看你现在就打算编造证据诬告朝廷重臣。”
褚琰:“父皇别误会,我不是要诬陷朱国公,而是要引他上钩。李崇意临摹的亲笔信不是在我们这里吗,我们可以让李相亲笔再多写几封,每一封都要有微妙的差距,并在角落里留下不起眼的特殊的小印,其中一封要特地装在信封里,其余的则当作废纸随意丢弃在地上。再派两个人,一个人潜入李崇意的宅子扮演他本人,另一个人伪装一下,将信从大门门缝底下塞进去,这个过程,一定要让朱廷乳娘一家看到。”
“他们对陌生人来送的信一定会好奇,很大可能会潜入宅子查探,只要看到这些信,一看遍知李崇意这是在模仿李相的字。这里倒是有两个可能,其一,朱廷早就发现了这封信的原件,并且找人临摹备用过了,但是发现新的信件,朱廷一定会觉得自己之前找人临摹的那一版不是完美的,会将信件里的那一封掉包拿回去,其二,朱廷是第一次见到这信,那么这么多临摹的信件放到一起,他也会拿回去一份。”
李相抚了抚胡须:“殿下是想说,做完这一切后,再找一位臣子,假装发现李崇意的古怪,上奏陛下,陛下可派朱廷去追查,朱廷自然会顺其自然地追查到那个宅子。而我们提前把所有信件取回,一封不留,成国公找不到那封信,知道了这一点的成国公便会以为是信件被我发现后销毁,或是被李崇意亲自销毁。到时候他骑虎难下,就很可能会编一个借口,把自己手里摹的那份拿出来。”
褚琰点点头道:“我正是这个意思。”
承兴帝问:“那你可想过,万一朱廷谨慎,担心李崇意回来以后会发现呢?不肯这么做呢?”
褚琰道:“儿臣记得,往年秋猎的日子是不是快到了。”
“哦?”
“父皇何不离开京城,将朝堂留给左相监政,再点名让朱廷留下来?您一离开,李相去秋猎的时候再将李崇意一起带上,三个人都不在京中,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朱廷做得不留痕迹了,而且您长时间离京,或许还能让他们暴露些别的事。”
李凭瑞:“可是殿下,若是朱廷谨慎过度,不把信件拿走呢?以及你说的……别的事,若是根本没有呢?”
褚琰摊了摊手:“那这引蛇出洞的办法就没用了,另谋后计呗。父皇这边则可以安心玩上几天,就当散散心,有益健康,又不亏。”
李凭瑞懵了,思路迅速被带偏:好,好像是不亏哈……
承兴帝看李凭瑞被褚琰一句话噎住了,不禁大笑,很快又板起脸:“身为皇子,满口的话没有准数怎么能行,你这毛病得改。”
褚琰闷闷地“哦”了一声:“儿臣知道了。”
但这事后来还是定下了,皇帝在诸多事情悬而未决的时候定下了秋猎的行程,叫大臣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纷纷猜测皇帝是想表示态度——即便出了如此大事也不愿攻打南晋。
成国公一派则想得更多些,认为皇帝是铁了心要收回朱家手里的兵权,自然想在承兴帝真正下令之前让自己人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