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留在京中的成国公果然开始准备扳倒李相的证据,但他并非是掉包了信件那么简单,而是直接抓住了与李崇意接头过的其中一人,假装发现他是南晋奸细,并严刑拷打下逼问出了李崇意的名字。
随后上奏给承兴帝。
此时的朝堂上,梁冶将两封乍一看几乎辨认不出区别的信拿出来,唯独其中一张左下角的小印独一无二,吕尚书过目一遍后,白着脸点头:“带小印这张,的确是我们搜出来的那张,小印我记得。”
承兴帝宣外面等待的人上堂,不多时便有一人被押送上来,吕尚书立刻认出,自己搜回来的那封信,正是这个人递给他的。
靳和上前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究竟是谁让你在墙缝里塞信?”
那人不知被用过什么刑,浑身打颤,断断续续:“是……朱府国公爷身边……大管家。”
此人正是朱廷安插在刑部之人,他发觉信不见了以后,立刻找人去国公府报信,朱廷紧急之下,只能让自己信任的大管家亲自送信,此人假装从墙缝中搜出信,后来吕尚书询问李崇意家中信件一事,李崇意本就想拉自己的师父下水,自然说有此事,便没有人再怀疑信的真假。
此时靳和适时道:“臣状告朱廷之三,是朱廷养私兵,谋杀皇子。”
朱廷比褚琰想象中的还要大胆,他这些年一手遮天惯了,大概真以为京城他能横着走,尤其皇帝不在,他派人去抓与李崇意接头过的人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谨慎。
于是承兴帝的暗卫便发现,朱廷身边的人与被抓的人交谈时,说了几句南晋官话。
仅仅是这么一点信息,足以让承兴帝疑心难消了。
朱廷身边有南晋人,那他是不是也已经和南晋勾结?他既然跟南晋有关系,会不会真像褚琰说的,南晋的某一方势力替他养着私兵?
因此承兴帝将计就计,把李相下了狱,一来让朱廷注意力转移到李相身上,二来挖出更多的朱廷党的大臣。
朱廷果然一心联合大臣想要一举扳倒右相,他的注意力放在朝堂,承兴帝的注意力却在那批不知藏在哪儿的私兵上以及梁州军上。私兵是要揪出来的,梁州军则是要召回来演一出戏的。
恰好没几天,褚琰又重新与他提了“远行”一事。
承兴帝立刻便想起了他所说的第二个主意:引出私兵。
褚琰没有细说,但承兴帝一想便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让自己做诱饵,可是“安王”这个诱饵的诱惑力并不大,真正适合做诱饵的,反倒是褚锐。
褚琰自然不敢直接提褚锐的名字,但承兴帝应允褚琰“远行”以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就用这个办法。
“下狱”的李凭瑞当即被人护送着奔波千里,到梁州与平城郡王交涉,并打点沿路的自家商铺,决定靳苏一路带兵驻扎的营点……而京城的“李凭瑞”已经宣告了判决,家人名为“逃”实则被承兴帝暗中保护起来,三皇子被外派出京。
朱廷一脉可谓大获全胜,士气高涨。
皇帝本来打算让梁州军假装逃走一部分劫走平城郡王,再让其他人在半路大闹,表现出对郡王忠心耿耿的样子,这样一来,成国公若真有反意,极有可能去派私兵去寻平城郡王的下落,好与郡王谈合作,拉拢郡王旧部为己所用,而郡王身边其实都是皇帝的人,自然会让成国公狼子野心暴露无余。
即便褚琰去了梁州,皇帝暗地里派了靳苏和陆云城保护,这个原本的计划也不会变,只不过是延期一些罢了,而倘若诱敌刺杀真的成功了,那就是另一种光景了。
褚琰临行前几日,承兴帝故意叫来褚赫,与他叹息:你与褚锐都不让人省心,朕让锐儿出去散心反思,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肖想太多,别让朕失望。
可对于褚锐来说,没有臣子附庸,他也有承兴帝支持,褚赫没有臣子附庸,便毫无可能了。
他心想:父皇满口说着别让他失望,却硬要断他的后路!什么叫不要肖想太多?都是皇子,凭什么不能争?褚锐一心要保与南晋勾结的李相父皇都能这么容他宠他,是不是他一天不除,父皇就永远不会考虑自己?
于是,褚赫一手促成了刺杀。
事实上承兴帝很清楚,除非将褚赫一起派出去,否则朱廷不会冒险刺杀褚锐。褚赫一起去梁州,再做一番苦肉计,这样三皇子无论怎么死,别人都不会怀疑到褚赫头上来。
可承兴帝却将褚赫留在京中,用言语激他,是因为承兴帝在一次次失望中,还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朱廷不会出兵刺杀,可褚赫却未必。
倘若褚赫心中尚有理智和底线,他愿意保褚赫不除宗籍,健康地活着。可若是褚赫真的满怀恶意,不管不顾地对亲兄弟们下手,承兴帝哪怕再痛心,也没法再留他。
朝堂之上,褚锐听完全部经过,茅塞顿开。
他大哥在路上逛城池、看风景,其实都是为了拖延时间,如果真的快去快回,那很有可能会在他一人返回时朱廷才动手,而褚琰拖延时间以后,朱廷却不敢跟着他一起拖,毕竟平城郡王还指不定会什么时候被抓回来呢,于是只能在过山险之地的时候动手。
褚琰料到这一点,提前几日让陆云城和靳苏替了他和柳岐,按承兴帝的想法,褚琰也该换成替身的,可是褚琰毕竟带了狼崽小八上路,小八一头狼,却狗鼻子似的,闻不到主人的味道肯定会吼叫,与其因为这个露馅,还不如褚琰亲自随营,这样还能让暗中打探他们行踪的人想不到有两个人已经被调包了。
--
随后上奏给承兴帝。
此时的朝堂上,梁冶将两封乍一看几乎辨认不出区别的信拿出来,唯独其中一张左下角的小印独一无二,吕尚书过目一遍后,白着脸点头:“带小印这张,的确是我们搜出来的那张,小印我记得。”
承兴帝宣外面等待的人上堂,不多时便有一人被押送上来,吕尚书立刻认出,自己搜回来的那封信,正是这个人递给他的。
靳和上前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究竟是谁让你在墙缝里塞信?”
那人不知被用过什么刑,浑身打颤,断断续续:“是……朱府国公爷身边……大管家。”
此人正是朱廷安插在刑部之人,他发觉信不见了以后,立刻找人去国公府报信,朱廷紧急之下,只能让自己信任的大管家亲自送信,此人假装从墙缝中搜出信,后来吕尚书询问李崇意家中信件一事,李崇意本就想拉自己的师父下水,自然说有此事,便没有人再怀疑信的真假。
此时靳和适时道:“臣状告朱廷之三,是朱廷养私兵,谋杀皇子。”
朱廷比褚琰想象中的还要大胆,他这些年一手遮天惯了,大概真以为京城他能横着走,尤其皇帝不在,他派人去抓与李崇意接头过的人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谨慎。
于是承兴帝的暗卫便发现,朱廷身边的人与被抓的人交谈时,说了几句南晋官话。
仅仅是这么一点信息,足以让承兴帝疑心难消了。
朱廷身边有南晋人,那他是不是也已经和南晋勾结?他既然跟南晋有关系,会不会真像褚琰说的,南晋的某一方势力替他养着私兵?
因此承兴帝将计就计,把李相下了狱,一来让朱廷注意力转移到李相身上,二来挖出更多的朱廷党的大臣。
朱廷果然一心联合大臣想要一举扳倒右相,他的注意力放在朝堂,承兴帝的注意力却在那批不知藏在哪儿的私兵上以及梁州军上。私兵是要揪出来的,梁州军则是要召回来演一出戏的。
恰好没几天,褚琰又重新与他提了“远行”一事。
承兴帝立刻便想起了他所说的第二个主意:引出私兵。
褚琰没有细说,但承兴帝一想便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让自己做诱饵,可是“安王”这个诱饵的诱惑力并不大,真正适合做诱饵的,反倒是褚锐。
褚琰自然不敢直接提褚锐的名字,但承兴帝应允褚琰“远行”以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就用这个办法。
“下狱”的李凭瑞当即被人护送着奔波千里,到梁州与平城郡王交涉,并打点沿路的自家商铺,决定靳苏一路带兵驻扎的营点……而京城的“李凭瑞”已经宣告了判决,家人名为“逃”实则被承兴帝暗中保护起来,三皇子被外派出京。
朱廷一脉可谓大获全胜,士气高涨。
皇帝本来打算让梁州军假装逃走一部分劫走平城郡王,再让其他人在半路大闹,表现出对郡王忠心耿耿的样子,这样一来,成国公若真有反意,极有可能去派私兵去寻平城郡王的下落,好与郡王谈合作,拉拢郡王旧部为己所用,而郡王身边其实都是皇帝的人,自然会让成国公狼子野心暴露无余。
即便褚琰去了梁州,皇帝暗地里派了靳苏和陆云城保护,这个原本的计划也不会变,只不过是延期一些罢了,而倘若诱敌刺杀真的成功了,那就是另一种光景了。
褚琰临行前几日,承兴帝故意叫来褚赫,与他叹息:你与褚锐都不让人省心,朕让锐儿出去散心反思,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肖想太多,别让朕失望。
可对于褚锐来说,没有臣子附庸,他也有承兴帝支持,褚赫没有臣子附庸,便毫无可能了。
他心想:父皇满口说着别让他失望,却硬要断他的后路!什么叫不要肖想太多?都是皇子,凭什么不能争?褚锐一心要保与南晋勾结的李相父皇都能这么容他宠他,是不是他一天不除,父皇就永远不会考虑自己?
于是,褚赫一手促成了刺杀。
事实上承兴帝很清楚,除非将褚赫一起派出去,否则朱廷不会冒险刺杀褚锐。褚赫一起去梁州,再做一番苦肉计,这样三皇子无论怎么死,别人都不会怀疑到褚赫头上来。
可承兴帝却将褚赫留在京中,用言语激他,是因为承兴帝在一次次失望中,还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朱廷不会出兵刺杀,可褚赫却未必。
倘若褚赫心中尚有理智和底线,他愿意保褚赫不除宗籍,健康地活着。可若是褚赫真的满怀恶意,不管不顾地对亲兄弟们下手,承兴帝哪怕再痛心,也没法再留他。
朝堂之上,褚锐听完全部经过,茅塞顿开。
他大哥在路上逛城池、看风景,其实都是为了拖延时间,如果真的快去快回,那很有可能会在他一人返回时朱廷才动手,而褚琰拖延时间以后,朱廷却不敢跟着他一起拖,毕竟平城郡王还指不定会什么时候被抓回来呢,于是只能在过山险之地的时候动手。
褚琰料到这一点,提前几日让陆云城和靳苏替了他和柳岐,按承兴帝的想法,褚琰也该换成替身的,可是褚琰毕竟带了狼崽小八上路,小八一头狼,却狗鼻子似的,闻不到主人的味道肯定会吼叫,与其因为这个露馅,还不如褚琰亲自随营,这样还能让暗中打探他们行踪的人想不到有两个人已经被调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