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赶紧带着人去照办事情,衙门里最不缺的就是锣鼓,他们一人发了一套,然后分开到每条街上边敲锣边大声传递李煦的话。
这时候,留在城里的人不多,他们大声囔囔,躲在屋里的人也都听到了,然后陆陆续续有人走出家门。
地动山摇时确实可怕,这可会儿风平浪静的,大家心里也安心了不少,走出来问:“真的是有官员来传授耕种之道的?怎么选了这么个日子?”
小吏皱着眉头反驳:“大人大老远地从闽州城来,难道还能算到咱们这儿发生地动?而且县衙无人做主,有这位大人在,好歹乱不起来。”
百姓们可不相信郡守府的高官会在乎他们的死活,何况这地动也不知还有没有,真让那位大人遇上了,估计跑的比谁都快,县衙的那几位大人不就是这样,天还没亮就拖家带口出城了。
“行了,先带着家人去听听,大人吩咐了,让所有人都要去,免得你们一个人去听漏了话。”
上杭县城不大,约莫几百户人家,主街道也就那么三四条,剩余的零散住户也通知到位了,只是这些人家多数都在地动中损毁了房屋,一个个愁眉苦脸。
听到有官员来传授耕种方法,他们才有些喜意,如果真的能种第二季稻子,那他们今年就有余粮了,那拼一拼还是可以再建一栋房子的。
百姓们陆陆续续的出城,李煦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只觉得底下走过的一群人全身冒着丧气,就跟马上要世界末日似的。
“您把全城百姓都集中到这儿来,是为了避免再次地动吗?”贺遵在一旁问道。
“嗯,地动时尽量选择空旷没阻碍的平地避难,或者是坚固的狭小空间。”但可想而知,现在的房子多是土木结构,钢筋水泥房都经不起震,何况这种土房子。
“下一步呢?总不能让他们挨饿聚在这里等吧,而且也不知要等几天。”
李煦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可以搞个演讲支撑到天黑,可是人都是要吃饭的,天黑后再把人留下来就得找其他理由了,而且还得让他们吃饱。
他歪头跟贺遵耳语:“你去看看县城的粮仓里可有粮食,若是有,就让人做一餐稀粥来,权当赈灾了。”
“若是没有呢?”
“那就去几位大人府上”借”一点吧,尤其是那几位跟着寇将军离开的大人,就说他们同意了的。”
贺遵点头,从城楼上一跃而下,惊呆了无数百姓,然后从人群中抓了两个身穿衙役制服的男人,让他们带路。
没人敢拒绝,刚才那一跳太震撼了,虽然只是五米高的城墙,摔不死人,但普通人肯定不会这么轻松地跳下来。
人越来越多,李煦让小吏去山上通知躲在寺庙里的人,用同样的理由,来不来就随他们自己了。
他问跟随在身边的小吏,“城中一共有多少百姓?”
那小吏很认真地想了想,不太确定地回答:“约莫五千人左右吧。”
李煦大致数了下聚集到的人,估计不到三千,受了伤的百姓单独躺在一个位置,连口热水也喝不上。
李煦让他敲响城楼上的大鼓,鼓声一响,底下的百姓停下交谈,纷纷抬头看过来。
李煦手一伸,鼓声停,他大声说:“本官乃是郡守府农事官钟大人的手下,钟大人派本官来此地传授新的育种耕种方式,但没想到,本官来的不巧,遇上了地动,但此事迫在眉睫,耽搁不得,因此不得不将各位召集于此处,还望大家见谅。”
人群中有人高呼:“大人,您何不改个日子?这地动也不知还有没有,咱们得先保住性命啊。”
李煦心道:我还不就是为了救你们的性命才这么折腾的。
“肃静!”李煦大喝一声:“本官知晓,地动难以预测,但此处是最佳的避难地点,空旷无遮拦,就是地动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难道你们更愿意躲在破茅屋中等着被房梁砸吗?”
他指着躺在地上无药可医的伤员说:“他们不就是前车之鉴,”顿了顿,他高声问:“此处可有人会医术?若有,请站出来替伤员医治,该出多少医药费,全由官府承担。”
这话无异于说是一支强心剂,让百姓们相信这位年轻俊美的官员是诚心来帮助他们的。
地动中受伤的一般都是外伤,而且需要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几乎都是骨折,而这小小的县城,没有一个医匠会治疗骨折。
一对父子站出来,说:“老朽与长子都能治些外伤,但太严重的肯定治不了,而且药房昨夜塌了,没有药材也无法医治。”
李煦让小吏选几个认识的年轻人跟他们去药房看看,能不能把药材柜挖出来,实在不行,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他深刻体会到,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要赈灾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要粮没粮,要药材没药材,靠他一张嘴一双手能做什么。
第145章 先吃饱饭
去药房的人很快就回来了,抬着两组一人高的柜子,人群发出一声欢呼,人们麻木的脸上竟然露出一点笑容。
李煦没想到这么一样小东西就能带动气氛,赶紧趁热说:“先医治伤员吧,若是手脚骨折,可以先找根棍子或者木板固定好,免得伤情恶化。”
伤员的家属看到那对父子就跟看到救命恩人似的,围着他们团团转,剩余的百姓们依旧或坐或站地抬头看着李煦。
--
这时候,留在城里的人不多,他们大声囔囔,躲在屋里的人也都听到了,然后陆陆续续有人走出家门。
地动山摇时确实可怕,这可会儿风平浪静的,大家心里也安心了不少,走出来问:“真的是有官员来传授耕种之道的?怎么选了这么个日子?”
小吏皱着眉头反驳:“大人大老远地从闽州城来,难道还能算到咱们这儿发生地动?而且县衙无人做主,有这位大人在,好歹乱不起来。”
百姓们可不相信郡守府的高官会在乎他们的死活,何况这地动也不知还有没有,真让那位大人遇上了,估计跑的比谁都快,县衙的那几位大人不就是这样,天还没亮就拖家带口出城了。
“行了,先带着家人去听听,大人吩咐了,让所有人都要去,免得你们一个人去听漏了话。”
上杭县城不大,约莫几百户人家,主街道也就那么三四条,剩余的零散住户也通知到位了,只是这些人家多数都在地动中损毁了房屋,一个个愁眉苦脸。
听到有官员来传授耕种方法,他们才有些喜意,如果真的能种第二季稻子,那他们今年就有余粮了,那拼一拼还是可以再建一栋房子的。
百姓们陆陆续续的出城,李煦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只觉得底下走过的一群人全身冒着丧气,就跟马上要世界末日似的。
“您把全城百姓都集中到这儿来,是为了避免再次地动吗?”贺遵在一旁问道。
“嗯,地动时尽量选择空旷没阻碍的平地避难,或者是坚固的狭小空间。”但可想而知,现在的房子多是土木结构,钢筋水泥房都经不起震,何况这种土房子。
“下一步呢?总不能让他们挨饿聚在这里等吧,而且也不知要等几天。”
李煦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可以搞个演讲支撑到天黑,可是人都是要吃饭的,天黑后再把人留下来就得找其他理由了,而且还得让他们吃饱。
他歪头跟贺遵耳语:“你去看看县城的粮仓里可有粮食,若是有,就让人做一餐稀粥来,权当赈灾了。”
“若是没有呢?”
“那就去几位大人府上”借”一点吧,尤其是那几位跟着寇将军离开的大人,就说他们同意了的。”
贺遵点头,从城楼上一跃而下,惊呆了无数百姓,然后从人群中抓了两个身穿衙役制服的男人,让他们带路。
没人敢拒绝,刚才那一跳太震撼了,虽然只是五米高的城墙,摔不死人,但普通人肯定不会这么轻松地跳下来。
人越来越多,李煦让小吏去山上通知躲在寺庙里的人,用同样的理由,来不来就随他们自己了。
他问跟随在身边的小吏,“城中一共有多少百姓?”
那小吏很认真地想了想,不太确定地回答:“约莫五千人左右吧。”
李煦大致数了下聚集到的人,估计不到三千,受了伤的百姓单独躺在一个位置,连口热水也喝不上。
李煦让他敲响城楼上的大鼓,鼓声一响,底下的百姓停下交谈,纷纷抬头看过来。
李煦手一伸,鼓声停,他大声说:“本官乃是郡守府农事官钟大人的手下,钟大人派本官来此地传授新的育种耕种方式,但没想到,本官来的不巧,遇上了地动,但此事迫在眉睫,耽搁不得,因此不得不将各位召集于此处,还望大家见谅。”
人群中有人高呼:“大人,您何不改个日子?这地动也不知还有没有,咱们得先保住性命啊。”
李煦心道:我还不就是为了救你们的性命才这么折腾的。
“肃静!”李煦大喝一声:“本官知晓,地动难以预测,但此处是最佳的避难地点,空旷无遮拦,就是地动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难道你们更愿意躲在破茅屋中等着被房梁砸吗?”
他指着躺在地上无药可医的伤员说:“他们不就是前车之鉴,”顿了顿,他高声问:“此处可有人会医术?若有,请站出来替伤员医治,该出多少医药费,全由官府承担。”
这话无异于说是一支强心剂,让百姓们相信这位年轻俊美的官员是诚心来帮助他们的。
地动中受伤的一般都是外伤,而且需要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几乎都是骨折,而这小小的县城,没有一个医匠会治疗骨折。
一对父子站出来,说:“老朽与长子都能治些外伤,但太严重的肯定治不了,而且药房昨夜塌了,没有药材也无法医治。”
李煦让小吏选几个认识的年轻人跟他们去药房看看,能不能把药材柜挖出来,实在不行,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他深刻体会到,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要赈灾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要粮没粮,要药材没药材,靠他一张嘴一双手能做什么。
第145章 先吃饱饭
去药房的人很快就回来了,抬着两组一人高的柜子,人群发出一声欢呼,人们麻木的脸上竟然露出一点笑容。
李煦没想到这么一样小东西就能带动气氛,赶紧趁热说:“先医治伤员吧,若是手脚骨折,可以先找根棍子或者木板固定好,免得伤情恶化。”
伤员的家属看到那对父子就跟看到救命恩人似的,围着他们团团转,剩余的百姓们依旧或坐或站地抬头看着李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