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委决不下之间,最后一条证据击破了萧妃心中最后的狐疑mdash;mdash;她看到了萧铣腰带侧面悬着的一块玉珮,在袍裾掩映之下,半遮半露,色泽古拙。那块玉佩很有特色,是绯色的玛瑙和青色的软玉天然共生在一起、略加雕琢后形成一个类似道家阴阳鱼形状的天然圆珮。虽然其中的玛瑙和软玉单看都不是很名贵,但是这种开采出来时就天然契合地丝丝入扣的品相,足以令两部分融合之后的价值,比拆分时高出百倍。
萧妃这辈子,只看到过一块这种玉饰:在她还处在少女时代时,她的养父萧岩就常常佩戴这块玉珮。
很显然,这是萧铣悉心安排的局,可惜萧妃是不可能知道的。萧铣跟着大师过了几年苦日子,小时候留下的信物真的已经剩不了几件了,若是寻常时候,这块玉佩他一个月也不一定会挂一次,铁定是收藏起来的。此番来扬州时,精心筛选了一番,觉得只有这一块才能保障唯一性,才处心积虑地带上了。
你是mdash;mdash;你是二哥的孩儿?你是铣儿?rdquo;
萧妃只觉得脑中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没因为震惊而晕过去,病势刚刚好转的身体依然有些虚弱,杨洁颖眼见母妃不知为何居然摇摇欲坠,赶紧上前扶住,奈何人小力微,如何扛得住。萧铣见状也不敢托大,赶紧告罪一声,就势扶住萧妃坐倒在佛前蒲团上。
就是这一扶,萧铣觉得一阵让他头晕目眩的成熟乳香沁入心脾,让他几乎失态。
佛堂内如此响动,自然是惊动了守候在外的奴婢,须臾便有十几个人冲了进来,一看一个俊俏少年扶着王妃臂膀。
这还了得!两个力壮的宦官登时便要动手。
呔mdash;mdash;兀那贼子,休要无礼!rdquo;
两根包着铜皮的竹殳便要击下。
住手!rdquo;
第十章 侥幸过关
萧妃当然不可能坐视自己这个刚刚冒出来的侄儿被太监痛打了,所以在太监们举起包铜竹殳的第一瞬间,就立刻从失神中恢复了过来,一边下意识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萧铣,一边厉声喝止了那俩太监。因为王妃亲自护着对方,太监们自然是硬生生地收住了手。
一盏茶的功夫之后,萧铣已经出现在了萧妃养病的后院内,接受萧妃的盘问。一旁连个侍女都没有,只有南阳郡主杨洁颖在一旁,以便避嫌。
自从萧妃养病的这些日子以来,因为不适宜行房,加上为了侍奉汤药方便,杨广并没有和萧妃同住一处mdash;mdash;毕竟王府纵然不比皇宫大内,但地方还是很大的,藩王如果不和妃子欢好,平素不一定宿在一处。但是今天这事情动静闹到这么大,杨广肯定是要过问的。萧妃倒是不怕夫君误会自己妇道有亏,可是这个新冒出来的侄儿身份敏感,提前对了口供,终究可以免得他一会儿说话不恰当,吃了暗亏。萧妃也知道时间紧迫,便不多客套,落座后马上直奔主题对口供。
萧铣自然是把早就准备好的早年经历,一五一十按照萧妃盘问的节奏竹筒倒豆子一般有问必答。听了一阵后,萧妃心中的忐忑才逐渐放下了。
这么说来,铣儿你在大师门下,如今也有六七年了?那岂不是继父当初刚刚遭难不久你便hellip;hellip;恰才姑母听你说道lsquo;失恃rsquo;,不知二嫂是何时遭逢不幸的?这些年,你可吃了不少苦头吧?rdquo;
回禀姑母,先妣见背,已有四五年了。当年陈叔宝投降朝廷后,三吴高智慧起兵,裹挟祖父、三叔。祖父从吴中败退至吴兴、杭州,又寻思退到东瓯。然杨素浮海而来截击,祖父自忖断无幸理,便在逃往东瓯途中,将孩儿与孩儿的母亲弃于临海民间,隐姓埋名,只留下些许钱财信物mdash;mdash;那是六七年前的事情。
小侄当时年幼,无力赡养先妣,幸好自幼学书,字还算不错,便抄书售卖予富户谋食,勉强撑持了两年,先妣又病重,无钱寻医问药,才不得已指点小侄至天台寺,出示萧梁一族信物,求托庇于大师门下。大师慈悲,听闻小侄乃是萧梁旁支末裔、遭乱困顿至此;又感念当年武帝崇佛、有大恩于沙门,便没有多问,收留了小侄,只是先妣那时已经病入膏肓了。rdquo;
(萧铣幼年遭逢大难后生活艰苦,靠抄书卖赡养母亲,此为史实。)
萧妃静静听完,知道要从中攫取哪些重要信息。想了一下,反问萧铣道:如此说来,大师也并不知晓铣儿你的确切身份咯?rdquo;
确是如此mdash;mdash;并非大师有意隐匿祖父一脉的后人,此事纯是小侄的错,是小侄当年连着大师一并欺瞒了。今日既然被识破,蒙姑姑垂帘,小侄自忖定然是不会有性命之忧的。不过国法若是有什么惩处,小侄也自当领受,绝不会连累旁人mdash;mdash;哦,对了,与小侄一起的欧阳师兄也是逃人,不过通缉欧阳兄的乃是陈叔宝,而非当朝。如今既然都说破了身份,相信他也断然不会无辜见罚的吧?rdquo;
欧阳询早年困顿,那是因为他父亲原本是南陈的一名执掌岭南的地方统帅,后来图谋割据,被南陈给灭了,全家逃散。不过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陈朝的叛将后人,到了隋朝肯定是不会再遭受什么刑罚了。
但是萧铣这两句漂亮话一说,马上让萧妃和杨洁颖觉得这个少年人好生有担当,又正直,又仁善,自己还没脱离危机,就先想到不要连累旁人。连不懂事的杨洁颖都一下子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陌生表哥生出了几分好感。
--
萧妃这辈子,只看到过一块这种玉饰:在她还处在少女时代时,她的养父萧岩就常常佩戴这块玉珮。
很显然,这是萧铣悉心安排的局,可惜萧妃是不可能知道的。萧铣跟着大师过了几年苦日子,小时候留下的信物真的已经剩不了几件了,若是寻常时候,这块玉佩他一个月也不一定会挂一次,铁定是收藏起来的。此番来扬州时,精心筛选了一番,觉得只有这一块才能保障唯一性,才处心积虑地带上了。
你是mdash;mdash;你是二哥的孩儿?你是铣儿?rdquo;
萧妃只觉得脑中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没因为震惊而晕过去,病势刚刚好转的身体依然有些虚弱,杨洁颖眼见母妃不知为何居然摇摇欲坠,赶紧上前扶住,奈何人小力微,如何扛得住。萧铣见状也不敢托大,赶紧告罪一声,就势扶住萧妃坐倒在佛前蒲团上。
就是这一扶,萧铣觉得一阵让他头晕目眩的成熟乳香沁入心脾,让他几乎失态。
佛堂内如此响动,自然是惊动了守候在外的奴婢,须臾便有十几个人冲了进来,一看一个俊俏少年扶着王妃臂膀。
这还了得!两个力壮的宦官登时便要动手。
呔mdash;mdash;兀那贼子,休要无礼!rdquo;
两根包着铜皮的竹殳便要击下。
住手!rdquo;
第十章 侥幸过关
萧妃当然不可能坐视自己这个刚刚冒出来的侄儿被太监痛打了,所以在太监们举起包铜竹殳的第一瞬间,就立刻从失神中恢复了过来,一边下意识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萧铣,一边厉声喝止了那俩太监。因为王妃亲自护着对方,太监们自然是硬生生地收住了手。
一盏茶的功夫之后,萧铣已经出现在了萧妃养病的后院内,接受萧妃的盘问。一旁连个侍女都没有,只有南阳郡主杨洁颖在一旁,以便避嫌。
自从萧妃养病的这些日子以来,因为不适宜行房,加上为了侍奉汤药方便,杨广并没有和萧妃同住一处mdash;mdash;毕竟王府纵然不比皇宫大内,但地方还是很大的,藩王如果不和妃子欢好,平素不一定宿在一处。但是今天这事情动静闹到这么大,杨广肯定是要过问的。萧妃倒是不怕夫君误会自己妇道有亏,可是这个新冒出来的侄儿身份敏感,提前对了口供,终究可以免得他一会儿说话不恰当,吃了暗亏。萧妃也知道时间紧迫,便不多客套,落座后马上直奔主题对口供。
萧铣自然是把早就准备好的早年经历,一五一十按照萧妃盘问的节奏竹筒倒豆子一般有问必答。听了一阵后,萧妃心中的忐忑才逐渐放下了。
这么说来,铣儿你在大师门下,如今也有六七年了?那岂不是继父当初刚刚遭难不久你便hellip;hellip;恰才姑母听你说道lsquo;失恃rsquo;,不知二嫂是何时遭逢不幸的?这些年,你可吃了不少苦头吧?rdquo;
回禀姑母,先妣见背,已有四五年了。当年陈叔宝投降朝廷后,三吴高智慧起兵,裹挟祖父、三叔。祖父从吴中败退至吴兴、杭州,又寻思退到东瓯。然杨素浮海而来截击,祖父自忖断无幸理,便在逃往东瓯途中,将孩儿与孩儿的母亲弃于临海民间,隐姓埋名,只留下些许钱财信物mdash;mdash;那是六七年前的事情。
小侄当时年幼,无力赡养先妣,幸好自幼学书,字还算不错,便抄书售卖予富户谋食,勉强撑持了两年,先妣又病重,无钱寻医问药,才不得已指点小侄至天台寺,出示萧梁一族信物,求托庇于大师门下。大师慈悲,听闻小侄乃是萧梁旁支末裔、遭乱困顿至此;又感念当年武帝崇佛、有大恩于沙门,便没有多问,收留了小侄,只是先妣那时已经病入膏肓了。rdquo;
(萧铣幼年遭逢大难后生活艰苦,靠抄书卖赡养母亲,此为史实。)
萧妃静静听完,知道要从中攫取哪些重要信息。想了一下,反问萧铣道:如此说来,大师也并不知晓铣儿你的确切身份咯?rdquo;
确是如此mdash;mdash;并非大师有意隐匿祖父一脉的后人,此事纯是小侄的错,是小侄当年连着大师一并欺瞒了。今日既然被识破,蒙姑姑垂帘,小侄自忖定然是不会有性命之忧的。不过国法若是有什么惩处,小侄也自当领受,绝不会连累旁人mdash;mdash;哦,对了,与小侄一起的欧阳师兄也是逃人,不过通缉欧阳兄的乃是陈叔宝,而非当朝。如今既然都说破了身份,相信他也断然不会无辜见罚的吧?rdquo;
欧阳询早年困顿,那是因为他父亲原本是南陈的一名执掌岭南的地方统帅,后来图谋割据,被南陈给灭了,全家逃散。不过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陈朝的叛将后人,到了隋朝肯定是不会再遭受什么刑罚了。
但是萧铣这两句漂亮话一说,马上让萧妃和杨洁颖觉得这个少年人好生有担当,又正直,又仁善,自己还没脱离危机,就先想到不要连累旁人。连不懂事的杨洁颖都一下子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陌生表哥生出了几分好感。
--